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64712183002

    中國古代,在漢代的舉孝廉制度出現之前,平民子弟想要做官,只有從軍一條道路可行,所以不需要安撫他們的情緒,只需要基於他們足夠的獎勵就可以了,這種制度叫做軍功爵制。

    軍功爵制萌芽於春秋,確立於戰國,商鞅變法定製為十八級,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確立為二十級。軍功爵制最興盛時期是戰國,它在秦漢的歷史舞臺上,起過極其重要的政治作用。軍功爵制這種晉爵制度只因功勞高低,不限制逐級進階,只需要斬首敵軍達到一定數量即可加官進爵。例如《韓非子·定法》載:

    “商君之法曰:‘斬一首者,爵一級; 欲為官者,為五十石之官。斬首二者,爵二級。欲為官者,為百石之官。官爵之遷,與斬首之功,相稱也。’”

    秦國之所以能夠橫掃六合,統一中國,其主要原因是商鞅變法以後,開始重視軍功,以軍功爵制立國,從商鞅變法時的十八級軍功爵,後來發展到漢初的“二十等爵制”,兩漢時代的官員體系制度,均脫胎於二十等爵制,西漢中期之後從二十等爵制當中分出八等民爵,客觀阻擋的平民當官的路徑,使得部隊將領一般被貴族子弟的“郎官”所把持。

    秦代的十八級等爵從低到高分別是:小夫、一級公士、二級上造、三級簪嫋、四級不更、五級大夫、六級官大夫、七級公大夫、八級公乘、九級五大夫、十級客卿( 左庶長)、十一級正卿( 右庶長) 、十二級大庶長、十三級左更、十四級中更、十五級右更、十六級少上造、十七級大良造( 大上造)。

    漢代的二十等爵制度,取消小夫,從一級公士開始,與秦制的前十一級一致,之後有所變化,第十二級為駟車庶長,第十八級是大庶長,之後增加了第十九級關內侯、第二十級徹侯兩級。

    秦代的軍功爵制除了加官晉爵的福利以外,還有小夫到大夫這幾級的樹墓制度的福利,簡單說就是去世之後墓前可以栽樹。另外秦漢通行的還有乞庶子制度,一級可以求一個,二級可以求兩個,以此類推官級越高可以從民間招收乾兒子的數量越多,這也就是未來延伸到漢代所有官級掛靠二十等爵,所以東漢的太監就可以招庶子,曹操家就是得益於這種制度出身。

    關於軍功爵制的演變,最基礎的知識可以參考河南大學朱紹侯教授的《軍功爵制探源》一文(《軍事歷史研究》2015年第1期),其軍功爵制的相關研究後收錄於《軍功爵制研究》一書(商務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該書也是國內研究戰國秦漢軍功爵制最為系統的著作。

    想要對秦漢軍制有初步的瞭解,可以參考江西師大黃今言教授的著作《秦漢軍制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目前關於秦漢軍制研究最新層面的思考一是基於大量西北漢簡的文獻資料,還原前線基層士兵的日常生活,另一部分也是從出土資料中探尋基層軍人的行動規範與獎懲制度的著作,此方面的優秀青年學者是華人民大學國學院、秦漢史協會兩任會長王子今教授的兩位高徒——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趙寵亮副研究員的《行役戍備:河西漢塞吏卒的屯戍生活》(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這本著作共51萬字,共出注810處,是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訂而成,作者從散亂的漢簡材料中系統梳理出漢代西北戍邊前線基層士兵的日常生活,趙寵亮老師從小沒有右臂,這本著作的成型更顯不易。目前也是西北漢簡研究領域的必讀著作。

    王子今教授的另一位高徒是華人民大學國學院的孫聞博副教授,他的著作《秦漢軍制演變史稿》是目前秦漢軍制研究前沿研究的代表作,本書在黃今言的基礎上,以秦漢史史的眼光看秦漢軍事史,基於兩漢軍制的武官制度、軍隊構成、軍功爵制、社會身份、徭役衛戍制度,以及軍事活動所涉及的性別史、天文紀年、軍鼓候望制度,對於秦漢軍制的演變完成了全方位細緻的考察。全書構架多次呈現出細讀史料之精微,結合大量封泥、印璽、秦漢簡帛文獻、墓葬出土文物,使如此傳統的題目新意迭出,成為秦漢軍制研究的必讀參考。孫聞博是秦漢史學界現在高產優質的青年學者,復旦大學歷史地理中心畢業的、歷史學科最後幾個百篇優博獲得者之一的馬孟龍老師,對孫聞博的評價是當今秦漢史學界“趕今超勇,還看聞博。”(注,今指王子今、勇指辛德勇,現在秦漢史學界發文量最多且質量很高的兩座大山級別的權威學者)

    秦漢二十等軍功爵制研究,一直是秦漢政治史、官制史研究的核心顯學,上世紀中期,李開元教授在日本的博士導師西嶋定生先生的著作《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構:二十等爵制研究》是這一領域的必讀經典。以上提到的幾本書也是建立在西嶋氏這本鉅著基礎上的各個層面的闡發。包括北大歷史系閻步克教授的秦漢官制研究,也深受本書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文歌曲《no matter what》歌詞的中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