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為國釣魚

    謝友邀

    透過明道二年劉娥去世前後,宋仁宗親政之初的京東、浙、淮賑災來看仁宗的“仁”

    在《宋史.仁宗本紀》裡的這次“飢”看起來沒什麼特別

    明道元年鬧饑荒,第二年一月就開始賑濟。前後,該賞百官賞百官,該赦天下赦天下,連劉娥死後賞賜軍隊也沒落下

    雖然釣魚不知道劉皇后死去這事軍隊有什麼功勞整個宋朝仍如平常在有條不紊地運轉著

    其實真的很平常,平常到開始時范仲淹要求派專人賑災的摺子被撂到一邊,直到文學家發揮特長,以感情和事實加以感化,促使仁宗將心比心,開始了這次賑災運動

    這次饑荒在宋朝的確不算特別嚴重,僅僅是“飢”,而不是“大飢”,災情大體是這樣的很多人逃難去了,災民餓死了百分之二、三十

    官府也的確煮了稀粥分給災民,還掩埋了餓殍

    吃了官家的粥還是要死掉的原因是“困飢成疫氣”~長時間饑荒使災區餓殍遍地,瘟疫肆虐

    宋朝賑災的方法除了煮稀飯外還有淮南受災地區暫時免去捕魚撈蝦抓螃蟹和釆摘瓜果的“商”稅。當然,沒下詔免除的兩浙、京東地區仍然是要交的

    承諾明年不會用粗鹽來交換災區的絲綢

    (食鹽官賣,絲綢官買,各值多少錢,官府說了算)

    京東路精壯災民全部招進軍隊吃糧

    嘿嘿……俺就看爾等老弱憑什麼挑事

    論有一幅好身板的重要性

    京東路有幾十個州,其中登州、萊州不用交今年的秋糧,趙老爺仁至義盡

    登州、萊州黔首餓殍們很疑惑:俺踏馬要有糧交還會被餓死?

    “先別急著死,再等十來天大家就能喝稀粥了”

    仁宗說:今年咱們在災區老老實實收點錢糧就好,地方上就不要搞什麼“折變”、“支移”了,俺夠“仁”吧?

    這場災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范仲淹老先生耿直,說的明白

    東南黔首們除了每年要送往汴京漕米六百萬“石”,另外還要承擔地方官府的開銷

    (釣魚注意到,仁宗下詔如果災荒沒有結束,可以動用尚未啟運的漕米為一百萬“斛”)

    朝廷開銷大又喜歡亂花錢,羊毛出在黔首身上,所以仍沿用五代亂世稅收制度,“暴斂末除”

    (釣魚按:那是此時範老爺子沒能預知偉大的仁宗陛下接著掀起的波瀾壯闊的加賦狂潮)

    東南黔首除正賦、折變、支移外承擔的至少還有

    “和糴”:朝廷要買米,價格當然由朝廷定,朝廷現金不夠,用其它物品來與黔首們交換,當然其它物品的價值也由朝廷定……朝廷也有難處嘛,還望各位黔首體諒

    “造舟之費”:朝廷搞來大批錢糧當然不會堆放在原地生鏽長黴,趙老爺還眼巴巴地等著拿東西去“恩賜百官”呢。運東西得造船,這筆錢當然應該由黔首們承擔,不然怎麼體現東南黔首們忠君愛宋呢

    “腳錢”:搬運東西要耗費人力,支移是給官府的辛苦費,這是給搬東西的兵老爺的勞務費,性質不一樣,希望黔首們認真領會交這筆錢的意義

    這一年四川人挨點餓沒什麼,其它地區受點蝗災也沒什麼

    反正四川不是歷來被稱作“天府之國”麼,能住在天府裡的自然是神仙,神仙餐風飲露就能活

    北宋素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兩淮、兩浙卻也是北宋鬧饑荒最頻繁的地區之一

    至於仁宗的其它功績

    尊重党項人民的獨立自主選擇,積極給予大量銀、帛支援西夏人民建設美好家園

    增加歲幣,每年都用鉅額財富幫扶契丹人民全民奔小康,努力與遼國共建面向未來的新型友好鄰邦

    果斷拒絕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人裁減冗員、苦練精兵、節約開支、發憤圖強的餿主意,維護了絕大多數士大夫們應有的體面

    發明了瓜果、糞船、柴草等新型商稅品種,開創了大宋稅務工作新局面

    ……………………

    ……………………

    在仁宗趙禎漫長的職業生涯中,諸如此類貢獻不勝列舉,釣魚就不再一一道來為偉大的仁宗陛下歌功頌德了

  • 2 # 月影飛天舞

    沒什麼功績,就是個老好人,被文人推崇而已!官僚制度,經濟制度,都已經被他爹制定好了!國際環境,遼國有澶淵之盟,金國吐蕃也都被他爹用各種方法平衡好了!等到他,什麼也不用幹了,有鬧事的,就封官做,所以官僚體系越來越龐大,他爹在位時,為了減輕百姓負擔,削減了大批文人官員,這些文人官員都是他爺爺封的,等到宋仁宗時,官員又多了!國際環境穩定,宋朝本身又是商業社會,算土地兼併,農民可以從事工商業,所以則餓不死,這就是為什麼宋朝從他開始即便皇帝什麼也不幹,國家也不至於太動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1988年農曆2月初5晚上11點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