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22900713016

    近幾年臺灣電影中的驚豔之作。通體散發出異質氣質。剛開始看還以為是俗套的小清新兒童片,但隨著斷裂而隱忍的敘事,看似漫不經心卻精心蘊藉的結構,生動而微妙的人物塑造,從關照他人的第一幅畫作到塑造自我的第四幅畫(自畫像),揭示了人存在和自我塑造的艱難性,一個人在成長路上要面對無數來自他人和前史的陰影和罪孽,才能最終選擇超越或者沉淪(像劇中金士傑講述的那個青蛙的故事一樣)。深具直面臺灣社會原罪的批判意識和自省精神。那個made in taiwan的鞋印鏡頭更是神來之筆。

    《第四張畫》的思想境界很高,精神核心頗有點麥克哈尼克《白絲帶》《躲避》等片的味道:同樣聚焦等級,族群,家庭,社會結構,揭示暴力和原罪,看似平靜的節奏和境況下,罪孽和不安暗流湧動,偶爾寒光一閃令人不寒而慄。最後一張點題的畫作(自畫像)出人意料地留下一片空白,戛然而止,揭示了人類在險惡的社會關係和歷史現實中塑造自身的複雜性和艱難性,前途未卜。

    不過兩者形態不同,《第四張畫》捨棄了在懸疑層面上本該緊湊而方向性明確的敘事,而具有一種似乎和精神核心不合時宜的散文式節奏和氣息。導演故意用了不少的閒筆。不過,我覺得這樣的反差處理恰恰體現了電影的張力而有別具一格的疏離韻味。結尾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

    要說《第四張畫》的瑕疵,一是音樂太爛,雜而煽情,一會鋼琴一會吉他一會小提琴,太高亢浪漫,和片子的內斂節制風格不搭,是為最大敗筆。二是戴立忍和亡魂對話的那段,做為揭示關鍵情節點的戲,這種直接說出來的處理太直白,並且說的太完整太細緻,完全將背後的懸疑一覽無遺地抖了出來,不高明。即使要說,也要欲言又止,似是而非。可以處理成比如醉酒後斷斷續續的碎片式的講述也比現在這個好。

    還有一點不叫瑕疵叫遺憾,就是女老師的角色塑造還可以進一步開掘,最好也點出她看似普通平靜的生活背後亦有不同尋常的有關存在的不安或沉痛。這樣,到最後所有出現過的人物,主角和配角,都圍繞主題形成了一個整體。群體性的命運比個體命運的揭示更具說服力而發人深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碼燙可以不塗抹lpp就直接卷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