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帽山書屋

    2、再次翻閱魏晉前後的小楷作品,可以看出,大約從鍾繇小楷開始,書壇上就小楷名家輩出,作品蔚為壯觀。而魏晉時期的小楷書法之美,無以比擬,唐楷書法從文字使用的角度,對楷書進行了進一步的統一和規範,但從書法審美的角度看,並沒有超越。3、傳世的小楷墨拓甚多,以魏時鐘繇《宣示表》《薦季直表》,東晉衛夫人《簮花帖》、王羲之《樂毅論》《曹娥碑》《黃庭經》、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唐鍾紹京《靈飛經》等為著名。之後則有元趙孟頫、明王寵、祝允明等諸多小楷佳品傳世。

    4、小楷書法創始人是鍾繇,之後,特別是東晉時期,人們紛紛臨摹,留下了很多名作。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衛夫人,她不僅自己潛心研習鍾繇,而且帶領王羲之從7歲開始學習鍾繇書法,這對後來成就王羲之這位“書聖”功不可沒。

    5、從魏晉小楷的風格看,鍾繇是當之無愧的宗師,可以說,後來小楷無論如何發展演變,但萬變不離其宗。鍾繇小楷流傳的有《宣示表》等九帖13件。

    6、最後談談以鍾繇為代表的魏晉小楷結字佈局的基本規律:一方面是把漢隸的蠶頭燕尾和折筆等誇張筆法去掉,改進成圓潤自然的筆法和結構,但同時保留漢隸偏扁的字型和某些交錯靈動的造型,還保留著篆書、章草中的一些筆法結構,所以魏晉小楷顯得特別有古意和韻味。另一方面,是在畫面佈局上行距松字距緊,字間並不嚴格對齊,使得整體效果上,雖是楷書但並不呆板,尤其是字形變化隨其自然,渾厚而靈動,質樸而優雅,姿態萬千,妙趣橫生。

  • 2 # 千年蘭亭

    楷書出現於漢末魏初,魏晉南北朝是其探索發展階段,到唐代完全成熟並發展至鼎盛。

    魏晉楷書韻味十足,但是,其規律性並不強,萬事萬物在其探索階段都是如此。

    這一點從楷書之祖鍾繇的小楷就可看出,被譽為“天下第一楷書”的《薦季直表》,存有濃厚的隸意,體勢扁平,波折誇張。而他的另一作品《丙乙帖》則是另一番情景,靈動活潑,具有行書意味。

    王羲之的小楷也是如此,他早期的作品與後期的作品風格明顯不同。

    由此可見,魏晉楷書的特點還沒來得及總結,而唐代的大家們,從前輩書家中找到不同特點,並總結成規律,從而發揚光大,終於形成不同風格的門派。

    也就是說,魏晉楷書是源,充滿原始與狂野,原生態意味更重,至唐代時被引入不同支流,形成各自風格與規律。

  • 3 # 魚生文化雜談

    魏晉時期是楷書形成的初期,同時也成為了第一個楷書的高峰,為後來的審美建立了基礎。

    首先從秦末的隸書發展出雛形,人們從法度森嚴的小篆中解放出來,找到一種更加簡易的書寫方式,這起初只是由於實用性的要求。因為文明的發展,書寫工具和材料的進一步演變,使得更高效率成為必然的要求,隸書因此應運而生。

    隸書經過兩漢的發展,在東漢時期漸漸發展至高峰,無論是廟堂尊制的《乙瑛碑》《禮器碑》和《史晨碑》,還是各類墓誌如《曹全碑》《張遷碑》,以及摩崖石刻如《西狹頌》《石門頌》《封龍山頌》等等,使得隸書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中發展出比較完備的形態和審美。極則通變,這就使的人們不得不尋找一條或者多條新的道路來。

    於是漢末的“隸變”就成為一種必然。而更加可喜的是,隸書這一變竟然差不多同時地孕育出章草、楷書與行書三種書體來。兩千年後的今天,學習書法的人依然在這樣的範圍之內仍孜孜追求著。其意義不可謂不深遠。

    而這三種書體之中,尤其以楷書的發展最具代表性。因為它的構成更加的複雜,無論從筆法還是結構來講,它使得書法語言變得更加豐富。

    而魏晉時期的小楷,是有著非常明顯的特徵的。和後世相比,魏晉的小楷首先是有行無列,他們並不傾向於把字寫到規規矩矩的方格子裡來,而是遵從書寫的自然性。而且結構上或多或少都帶有隸書的成分,這是發展中的必然,也跟他們的審美有關。

    魏晉時期由於國家的動盪,戰爭的頻仍,人們的精神在長期的鬥爭與離亂中急需慰藉,於是求佛問道,寄寓林下,說妙談玄,成為文人的主流。好玄學,投宗教,務清談,放浪不羈,追求生命的達觀和散淡成為流行。書法自然不能脫開這樣的精神格局。

    從鍾繇,王廙,王導,王羲之,王獻之,謝安,等等眾多的書家,我們可以看到某種共同性。自然,似乎是他們的最高追求,無論形體結構上是內斂的還是外放的,都強調書寫的自然性,排斥法度,排斥規矩,排斥如算珠式的簡單陣列。至於北碑,同樣的豐富而瑰麗,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精神的港灣,學書者也將一次又一次的回到那裡,找尋靈魂裡的惺惺惜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橢圓臉型適合什麼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