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
2 # 第一軍情
1940年秋天,義大利為了切斷英國通往蘇伊士運河的生命線,並且墨索里尼一直強烈希望可以建立非洲帝國,就發動了著名的非洲戰役。墨索里尼任命格拉齊尼亞將軍為意軍元帥,率領20萬義大利軍隊從利比亞出發,沿著狹窄的海岸線進入埃及。
當時駐守在中東的英軍只有3萬多人和一個不完整的坦克師,英軍總司令韋維爾將軍認為,靠著這點力量,是根本抵擋不住20萬意軍的,而想要獲得國內的援助也是不可能的,只能進行戰略退卻。格拉齊尼亞將軍指揮意軍則一路前進,短時間內就推進了90多公里,似乎墨索里尼的非洲夢想就要實現了。
韋維爾在撤退的過程中,決定不能這麼一味退卻,而應該想辦法阻止意軍快速推進。他決定用疑兵之計,製造一支“強大的軍隊”,用橡皮製造坦克、野炮的重型裝備,派工程兵修建假公路和坦克履帶痕跡,而且還用成群的駱駝和馬拖著耙形裝置在沙漠裡行動,以造成漫天的灰塵。並且佈置高炮部隊擔任警戒,使得意軍飛機不能進行低空偵察。在這種假象下,格拉齊尼亞的偵察飛機洗出來的照片顯示,在它的右翼有一支強大的坦克和大炮部隊,而且有情報顯示英軍增援部隊也正在行進的途中。
生活中人們總是放不下自己的面子, 下屬沒有聽從領導的安排,領導感覺沒面子;兒女沒有聽從父母的話語,父母感覺沒面子;親友沒有給予期望的幫助,自己感覺沒面子。 但我們卻忽略了一件最基本的事, 那就是,面子都是別人給的。
往往是越在乎面子的人,越容易丟面子。
此刻的墨索里尼就是這樣的處境。在入侵希臘之前,希特勒為了不打亂進攻蘇聯的步驟,專程到羅馬對他進行勸阻,可他卻認為是在小瞧他的實力,不聽勸,結果卻是連連慘敗。如今又不得不去向德國求助,他頗感尷尬,徹底沒了面子,可是讓誰去誰也不去。
無奈之下,他只好隻身前往柏林進行求援,本想著會得到一番取笑或是“恩賜式的慰問”。但出乎他意料之外,這次既沒有奚落他,也沒有冷淡他;不但答應幫助解圍,還答應組建一支強大的軍團,幫助他征服巴爾幹地區。
他歡欣鼓舞、心花怒放的同時,不禁心中有個疑問,這是為什麼呢?
糟糕的意軍實力。
在北非,意軍被打得潰不成軍,落花流水。究其原因,與英軍的指揮得力、勇猛頑強、擅長沙漠作戰等有著緊密關係。但同時,意軍自身暴露出的問題和缺陷,更是其慘敗的致命因素。
首先,雖然意軍人數眾多,但受其經濟條件的制約和民族性格特點,導致他們的裝備陳舊落後,缺乏訓練以及兵力結構不合理,導致他們的軍事素質和作戰水平普遍較弱。
他們的陸戰裝備——主戰坦克質量太輕,動力不足,根本無法抵擋住敵軍的炮火,被戲稱為“爬行的棺材”,與英軍相比,差距甚遠;作戰飛機也早已過時,根本無法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
其次,意軍最糟糕的一點是缺乏機動能力。一支近50萬的部隊裝備的各種車輛,加起來只有2000輛,還比不上德軍一個機械化師所擁有的數量,這怎麼可能組織起有效的、快速作戰行動呢?
這些客觀因素讓人看起來,根本不像一支機械化的部隊,但糟糕、低效的軍事指揮能力是其無法形成戰鬥力的重要原因。例如,他們在修築西迪巴拉尼村周圍的防禦工事時,居然在兩個據點之間留下了一處寬24公里的無人防守地帶,也正是這個地方,後來成了英軍進攻的突破口。
不堪一擊的意軍在戰場上的表現讓墨索里尼丟盡了顏面,偷雞不成蝕把米。當他去求助德國盟友時,就已經十分清楚,北非意軍的領導權在以後的作戰中,就要全部轉交給德華人了,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當然,這也是“陸軍下士”想要的結果。
他對墨索里尼的失敗,既大為惱火,又有些幸災樂禍。因為,打心眼裡,他根本就瞧不起看似強大、實則虛弱的意軍。
巴爾幹地區是他勢在必得的,但在踏上征程之前,還是希望英華人能夠狠狠地教訓一下他的盟友。這樣,他可以以一種“救世主”的面目出現在,以納粹老大自居的墨索里尼面前,讓他不敢小瞧自己這個陸軍下士。
於是,當他低下高昂的頭顱請求增援時,希特勒高高在上地表示,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軸心國失去北非。為此,他準備派遣一支精銳的裝甲兵團開赴北非,和英軍在地中海決一死戰。
此時希特勒對他的態度,還是很好理解的。就像馬雲說過,員工的離職原因很多,只有兩點最真實:一是錢沒給到位;二是心裡憋屈,歸根到底就是幹得不爽。他們臨走前還要費盡心思找些靠譜的理由,那是給你留面子,不想說穿的是,你的管理有多爛、他對你已失望透頂了。
說白了就是,納粹老大的面子和實力在希特勒看來,根本就是一分不值。
組建非洲軍團,開闢第二戰場。
為了幫意軍解圍,兩個裝甲師和機械化師被派往利比亞組成“非洲軍團”,由誰擔任司令官成為希特勒糾結的事情。
首先,“巴巴羅薩計劃”即將實施,在這關鍵時刻不能讓意軍再慘敗下去,他不能疏遠他的盟友。同時在南斯拉夫方向上,德軍也遇到了麻煩,決意一舉解決巴爾幹問題,必須選擇一位優秀的指揮官來保證攻打蘇聯側翼的安全。
其次,曼施坦因是理想的人選,他是入侵波蘭、法國行動的謀略大師,他有勇有謀,完全可以勝任這個“非洲軍團”總司令的位置。但是,歐洲才是德軍的主要戰場,即將發起的“巴巴羅薩”行動更需要曼施坦因這樣的將軍,看來這個人選也不妥,要選一個合適的人去擔任司令官。
自二戰開戰以來,希特勒手下的將軍個個驍勇善戰,但其中一位年輕的將軍出類拔萃,他帶領一個裝甲師橫掃波蘭、法國,在國內成為一個人人皆知的英雄人物;現在戰敗的意軍,需要他的顯赫名聲,他是一個知道怎樣激勵部下的指揮官。這個人就是後來被稱為“沙漠之狐”的隆美爾。
當然他不負眾望,率領德意匈聯軍80個師馳騁巴爾幹地區,他入侵南斯拉夫,突入希臘境內,最終擊敗支援的英軍,不久又攻佔克里特島。
如果說實力較差的意軍表現差強人意,一定是德軍干預北非戰場的主要理由;要說在非洲戰場上,又一次讓人們見識德軍的強大,那一定的隆美爾高超的指揮能力和快速有效戰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