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官爵】其實“官”是官職,“爵”是爵位,就類似於軍隊中的職務和軍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秦時官職和爵位往往混同使用。而爵位通常和官職相對應,後世往往通稱為“官爵”。【民爵】古代君王賜給民間有功者的爵位。一般來說只能佔有八級公乘以下的爵位。★民爵與官爵的區別:爵位 秦自商鞅變法後,逐漸形成二十等爵制度,它們是: 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爵本來是統治階級內部體現不同政治地位的等級稱號,由於秦在與山東六國爭雄的戰爭中,大力推行軍功爵制,就把爵的使用擴大到平民範圍中來,因此秦人的官職和爵位往往混同使用。秦漢時又把第八級爵以下稱為民爵,以上為官爵,普通吏民獲爵不得超出第八級公乘爵。漢以後,官、爵逐漸分離,到修訂《二年律令·賜律》時就出現了“吏官卑而爵高,以宦皇帝者爵比賜之”的現象,進而才有官爵、民爵的區別,而這種區別產生的最直接原因恐怕和漢惠帝即位後多次普賜民爵有關。但須要明確,“民爵”不是古人固有的概念,不是古書“賜民爵”中的“民爵”,而是我們今人歸納命名的。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官爵】其實“官”是官職,“爵”是爵位,就類似於軍隊中的職務和軍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秦時官職和爵位往往混同使用。而爵位通常和官職相對應,後世往往通稱為“官爵”。【民爵】古代君王賜給民間有功者的爵位。一般來說只能佔有八級公乘以下的爵位。★民爵與官爵的區別:爵位 秦自商鞅變法後,逐漸形成二十等爵制度,它們是: 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爵本來是統治階級內部體現不同政治地位的等級稱號,由於秦在與山東六國爭雄的戰爭中,大力推行軍功爵制,就把爵的使用擴大到平民範圍中來,因此秦人的官職和爵位往往混同使用。秦漢時又把第八級爵以下稱為民爵,以上為官爵,普通吏民獲爵不得超出第八級公乘爵。漢以後,官、爵逐漸分離,到修訂《二年律令·賜律》時就出現了“吏官卑而爵高,以宦皇帝者爵比賜之”的現象,進而才有官爵、民爵的區別,而這種區別產生的最直接原因恐怕和漢惠帝即位後多次普賜民爵有關。但須要明確,“民爵”不是古人固有的概念,不是古書“賜民爵”中的“民爵”,而是我們今人歸納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