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MD平臺還是INTEL平臺
1.升級性的選擇:速龍和羿龍半年後退出市場,AMD將釋出32奈米處理器,推出之前,INTEL 32奈米SNB平臺(新i3/i5/i7/奔騰G840/G620)是升級性最好的。
2.效能的選擇:
(1)速龍雙核和奔騰雙核的比較。同價位速龍雙核效能總體上好於奔騰雙核,尤其是遊戲、多媒體等娛樂效能。
(2)速龍四核與新i3的比較。3D設計、多執行緒程式設計、影片處理等多工多執行緒應用速龍四核勝過新i3,而且價格便宜。但並不是核心越多越好,日常應用綜合性能是新i3更強些,而且新i3功耗低、發熱量小、穩定性和升級性好。
(3)羿龍和新i5的比較。新i5綜合性能強於羿龍四核甚至六核,而且一般遊戲只最佳化到雙核或四核。除非專業領域,一般用不到六核。
二、主機板的選擇
1.品牌:品牌效應是做工、用料、技術附加值等長期累積的結果。如果預算充足建議選擇華碩、技嘉、微星等一線,預算不多選擇映泰、華擎、捷波等價效比高的自主二線品牌。
2.晶片組:晶片組相當於主機板的大腦,決定主機板的基本效能。
目前AMD 速龍和羿龍平臺的主機板有三類:NV公司C61和C68晶片組主機板、AMD7系主機板和AMD8系主機板。C61和C68主機板過時了,不支援HT3.0匯流排,會在一定程度影響整機效能,同價位寧用二線自主品牌7系主機板,也不用一線C61或C68。AMD7系主機板和AMD8系主機板差別僅在於SATA3的支援(這個目前不太實用),因此7系主機板目前價效比很高。預算充足就用8系,預算不多7系主機板很實惠。
新i3/i5/i7平臺也有H61、H67和P67主機板,三種主機板對i3/i5/i7的支援都是沒問題的。其中P67主機板為超頻而生,可以選擇帶K字的處理器配P67主機板。H67和H61可以針對集顯平臺,二者的區別是H61比H67原生少了SATA3和磁碟陣列,磁碟陣列普通使用者一般用不到,SATA3目前並不實用。因此如果預算不多的話,H61主機板是最實惠的。另外還有Z68主機板,整合了H67、P67,而且加入了新功能,目前價格不便宜,高階使用者可以選用。
3.整合與非整合:如果準備用獨立顯示卡,尤其是高階獨立顯示卡,建議用非整合獨顯主機板,獨顯主機板一般是大板、散熱好,佈線和供電設計專門針對獨立顯示卡。
三、顯示卡的選擇
1.視訊記憶體容量誤區:必須走出視訊記憶體容量越大顯示卡效能越強的誤區。顯示卡效能主要是由核心規格、視訊記憶體規格、位寬、核心頻率、視訊記憶體頻率等指標決定的。視訊記憶體只不過相當於顯示卡臨時存放資料的倉庫,顯示卡核心太差速度不行,視訊記憶體再大也沒用。
2.A卡和N卡的選擇:有N卡遊戲好A卡做設計好的說法,其實這是以訛傳訛,A卡和N卡都有遊戲卡,也都有專門的設計專業顯示卡。目前800元以下的顯示卡同價位效能A卡普遍高於N卡。
3.視訊記憶體共享技術:目前顯示卡可以用共享技術劃分記憶體做視訊記憶體用,以彌補視訊記憶體不足,尤其是低端顯示卡,A卡共享技術叫HM,N卡叫TC,這個要注意識別,必要時向裝機商強調要板載視訊記憶體,不要共享技術的顯示卡。
四、硬碟的選擇
硬碟品牌最常見的牌子是希捷和西數,硬碟銷量最大的兩家企業。不下載高畫質電影啥的一般500G就夠用了,效能指標一般是看硬碟轉數和快取,越大越好。
五、記憶體的選擇
記憶體效能是DDR3好於DDR2,DDR2好於DDR。DDR記憶體已經基本淘汰。選擇DDR3還是DDR2主要看CPU是否支援,還有主機板是否帶有相應插槽。品牌來講金士頓、威剛、宇瞻、芝奇等牌子都是可以的。
六、機箱的選擇
機箱和電源是普通使用者裝機最容易忽略也是裝機商利潤比較大的專案。機箱關係到散熱、防塵、防輻射,如果是日常應用而且預算不多,百元左右的就行。遊戲發燒友要充分注意散熱設計,選擇價位高一些的機箱。
七、電源的選擇
1.品牌:電源關係到系統的長期穩定執行,因此是很重要的。首先注意選擇康舒、酷冷至尊、航嘉、長城、先馬、安鈦克、全漢等知名牌子。要破除非航嘉不選的迷信,其實航嘉也就在國內知名度大些。
2.功率:注意區分額定功率和峰值功率,我們平時說需要多少W的電源一般指額定功率。某些廠商或者裝機商不標明或指明是否額定功率,是想渾水摸魚。電源功率也不是越大越好,夠用就可以了。額定功率計算方法是各配件的滿載功率之和再考慮電源轉換率,一般不超頻的話集顯平臺用額定200W、雙核加六百塊以下的顯示卡額定270W、四核640加800塊顯示卡額定350W、羿龍四核配一千多的顯示卡額定450W就可以了,如果用新i3/i5功耗更低些。
一、AMD平臺還是INTEL平臺
1.升級性的選擇:速龍和羿龍半年後退出市場,AMD將釋出32奈米處理器,推出之前,INTEL 32奈米SNB平臺(新i3/i5/i7/奔騰G840/G620)是升級性最好的。
2.效能的選擇:
(1)速龍雙核和奔騰雙核的比較。同價位速龍雙核效能總體上好於奔騰雙核,尤其是遊戲、多媒體等娛樂效能。
(2)速龍四核與新i3的比較。3D設計、多執行緒程式設計、影片處理等多工多執行緒應用速龍四核勝過新i3,而且價格便宜。但並不是核心越多越好,日常應用綜合性能是新i3更強些,而且新i3功耗低、發熱量小、穩定性和升級性好。
(3)羿龍和新i5的比較。新i5綜合性能強於羿龍四核甚至六核,而且一般遊戲只最佳化到雙核或四核。除非專業領域,一般用不到六核。
二、主機板的選擇
1.品牌:品牌效應是做工、用料、技術附加值等長期累積的結果。如果預算充足建議選擇華碩、技嘉、微星等一線,預算不多選擇映泰、華擎、捷波等價效比高的自主二線品牌。
2.晶片組:晶片組相當於主機板的大腦,決定主機板的基本效能。
目前AMD 速龍和羿龍平臺的主機板有三類:NV公司C61和C68晶片組主機板、AMD7系主機板和AMD8系主機板。C61和C68主機板過時了,不支援HT3.0匯流排,會在一定程度影響整機效能,同價位寧用二線自主品牌7系主機板,也不用一線C61或C68。AMD7系主機板和AMD8系主機板差別僅在於SATA3的支援(這個目前不太實用),因此7系主機板目前價效比很高。預算充足就用8系,預算不多7系主機板很實惠。
新i3/i5/i7平臺也有H61、H67和P67主機板,三種主機板對i3/i5/i7的支援都是沒問題的。其中P67主機板為超頻而生,可以選擇帶K字的處理器配P67主機板。H67和H61可以針對集顯平臺,二者的區別是H61比H67原生少了SATA3和磁碟陣列,磁碟陣列普通使用者一般用不到,SATA3目前並不實用。因此如果預算不多的話,H61主機板是最實惠的。另外還有Z68主機板,整合了H67、P67,而且加入了新功能,目前價格不便宜,高階使用者可以選用。
3.整合與非整合:如果準備用獨立顯示卡,尤其是高階獨立顯示卡,建議用非整合獨顯主機板,獨顯主機板一般是大板、散熱好,佈線和供電設計專門針對獨立顯示卡。
三、顯示卡的選擇
1.視訊記憶體容量誤區:必須走出視訊記憶體容量越大顯示卡效能越強的誤區。顯示卡效能主要是由核心規格、視訊記憶體規格、位寬、核心頻率、視訊記憶體頻率等指標決定的。視訊記憶體只不過相當於顯示卡臨時存放資料的倉庫,顯示卡核心太差速度不行,視訊記憶體再大也沒用。
2.A卡和N卡的選擇:有N卡遊戲好A卡做設計好的說法,其實這是以訛傳訛,A卡和N卡都有遊戲卡,也都有專門的設計專業顯示卡。目前800元以下的顯示卡同價位效能A卡普遍高於N卡。
3.視訊記憶體共享技術:目前顯示卡可以用共享技術劃分記憶體做視訊記憶體用,以彌補視訊記憶體不足,尤其是低端顯示卡,A卡共享技術叫HM,N卡叫TC,這個要注意識別,必要時向裝機商強調要板載視訊記憶體,不要共享技術的顯示卡。
四、硬碟的選擇
硬碟品牌最常見的牌子是希捷和西數,硬碟銷量最大的兩家企業。不下載高畫質電影啥的一般500G就夠用了,效能指標一般是看硬碟轉數和快取,越大越好。
五、記憶體的選擇
記憶體效能是DDR3好於DDR2,DDR2好於DDR。DDR記憶體已經基本淘汰。選擇DDR3還是DDR2主要看CPU是否支援,還有主機板是否帶有相應插槽。品牌來講金士頓、威剛、宇瞻、芝奇等牌子都是可以的。
六、機箱的選擇
機箱和電源是普通使用者裝機最容易忽略也是裝機商利潤比較大的專案。機箱關係到散熱、防塵、防輻射,如果是日常應用而且預算不多,百元左右的就行。遊戲發燒友要充分注意散熱設計,選擇價位高一些的機箱。
七、電源的選擇
1.品牌:電源關係到系統的長期穩定執行,因此是很重要的。首先注意選擇康舒、酷冷至尊、航嘉、長城、先馬、安鈦克、全漢等知名牌子。要破除非航嘉不選的迷信,其實航嘉也就在國內知名度大些。
2.功率:注意區分額定功率和峰值功率,我們平時說需要多少W的電源一般指額定功率。某些廠商或者裝機商不標明或指明是否額定功率,是想渾水摸魚。電源功率也不是越大越好,夠用就可以了。額定功率計算方法是各配件的滿載功率之和再考慮電源轉換率,一般不超頻的話集顯平臺用額定200W、雙核加六百塊以下的顯示卡額定270W、四核640加800塊顯示卡額定350W、羿龍四核配一千多的顯示卡額定450W就可以了,如果用新i3/i5功耗更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