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楊

    格律與思想內容的完美結合,是傳統詩詞的最高境界!而今人由於對古文化,古漢語,成語典故,歷史故事,古漢語和現代漢語語法知識的極度貧乏!往住成語倒裝,詞語簡化,以猜當古,對畫成詩,主謂不分,硬套仄仄,不類不侖現象比比皆是。而潛心學習這種寫格律詩的基本知識,卻不是一朝之功。古人卻是從啟蒙貫穿一生的,因而古人得心應手,而今人難如泰山矣!

    網路平臺的平民化,使喜愛格律詩之人躍躍欲試,無奈學識平平,只好胡謅一通,自嘲為重在參與吧!!

    有人腳美,只是大了些,硬塞進水晶鞋,如男人穿上高跟鞋,看著還行,一走路就啦!

    有人一雙臭腳,卻非要套上水晶鞋,向人炫耀格律!如那用金碗喝稀飯,貽笑大方啦!

    還是灰姑娘多些吧,腳大些何妨!畢竟喜歡美腳的比欣賞鞋的多的多的多!看鞋不如上鞋店1

    本章行文粗爛,用詞齷齪。並無半點功底,只圖愽友一笑!如有冒犯,只當放屁!老夫這裡掌嘴謝罪啦!

  • 2 # 律界詩者

    格律限制不了思想,思想也限制不了格律。格律詩詞是文學題材的一種形式,掌握了格律,駕馭好了格律詩詞,反而可以更好的表達思想,抒發情感。當然你如果不喜歡或者不擅長這種表達形式,你完全可以寫現代詩、白話散文,那都是自己選擇的自由和權力,但不要抨擊格律詩詞,各有各的美,也各有各的不足。

  • 3 # 雲裡深處

    格律詩沒有限制思想,思想更不會限制格律詩。只要格律詩存在,就有成功。除了格律詩,其它詩根本就不成功!

    翻開中國詩篇可以證明,漢字型詩中無論何種詩,都一概不受人民待見,無法在歷史中傳誦,因為失去傳誦價值!

  • 4 # 南村群童701

    互不限制。若說限制,格律只限制了今人,唐詩4萬首,唐人的各種思想、情感表達豐富多彩,自由流暢,如魚得水。至於思想,更不可能限制格律。格律是人為設定的表達障礙,大抵相當於走鋼絲繩,還要在鋼絲繩上跳舞。其難度不可謂不高。但唐人卻如履平地,自由自在。今人棄格律,是因為今人表達需高速度、高便捷、高效率。

  • 5 # 關愛園地

    都不相干,這是一個偽命題,鑑定完畢。

    格律詩詩詞的魅力無限,這是任何大家所公認的沒有異議。因為古風詩自由,那是為了當時紳士豪傑玩風雅,語言上讓了一大步。但是古風壽命短,即是有名篇也不行。留下當今的還是律詩和絕句。其他你可以去看也可以不去。但是學習詩詞,在中國也就這樣了。

    誰說格律詩詞不能表達自己真情實感?那是不會寫唄,鑑定完畢。

    中國古文化一個重要平臺,也是最重要平臺形式就是格律和絕句。

    你老公可以不會做,但是你可以做,你不願意做,你可以讀,請不要阻擋!

    真的思想光輝當時警句實現的,馬克思主義都證明了!警句就是詩詞的幽靈!

  • 6 # 使用者南山樹

    格律是美人的口紅胭脂,是美人的黛眉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也抒發了自己喜悅之情。思想格律完美結合。節奏明快,音樂和諧優美,展現了春意盎然的蓬勃生機。

    有思想,有意境,有格律。達到思想藝術高度統一的高度。

    古人用格律詩表達思想,他們覺得格律本身就是美,是可以幫助思想昇華的美。格律是美人的口紅胭脂,是美人的黛眉。

    少了格律,就像美人素顏,或少了一件漂亮衣服,或少了一件首飾。

    只是今人覺得格律限制了思想。

    說格律限制思想,根本站不住腳,難道格律只限制今人,不限制古人?

    唐詩達到了無與倫比的高度,宋人就開闢了宋詞領域,也創造了無與倫比的高度,於是,元人開闢元曲。不過,他們沒有拋棄格律。

    今人超唐詩宋詞元曲都難,開闢現代詩,拋棄格律。本沒有什麼,但找個限制思想的藉口,有點說不過去。

    至於有些詩只是把說的話分成幾行,把那些平時都不想說的“髒”詞寫進詩裡,除他們圈子認可外,認同的人不多。他們詩與受眾格格不入,詩就是再好,再吹上了天,也只能淪為他們自己互相吹,互相欣賞的“詩”。

    不用格律寫詩,沒問題,限制思想的鍋格律決不背。

  • 7 # 曲直天辯

    詩詞是思想和語言的交融,而格律是模和範。但且勿強求。歷史上名詩名詞名句出律倒韻的不在少數。清朝對格律作了嚴格的23條強規。然而清朝名詩名詞名句少之又少。乾隆一生寫了3萬餘首,又有那首流傳千古呢?

  • 8 # 詩人劉志強LZQ

    不是【格律】限制了思想。是思想必須按照【格律】去做。你也可以不去寫【格律詩】。

    寫詩的體裁很多,如果你就寫【格律詩】,還不按照【格律】來對✓仗。就不是格律詩的作品。

    先有【法律】人必須遵守【法律法規】。不能【法律法規】按照人的觀點來制定。

    所以,規矩就是規矩,不按規矩,就永遠是【臺下】的觀眾,永遠上不了主席臺。

  • 9 # 河東故人

    格律體現了詩詞的音樂之美,律動之美。

    思想借格律來體現,如同戴著鐐銬跳舞,雖然自由受到限制,但在規定的尺度內進行舞蹈,體現了另一種美!

    受格律限制,寫詩就要字斟句酌,不能任意表達,否則就沒有形式和律動上的美感!

    格律詩詞言簡意賅,表意豐富!而白話文雖然通俗易懂,但體現不出語言的美感!

    現代人習慣了白話文的通俗易懂,便不再喜歡格律詩詞的死板固執。格律能讓人產生共鳴,朗朗上口的話語往往又具有格律之美,更容易認別記憶!

    所以,格律在某種程度上是加大了思想表達的難度,同時現代人的思想束縛了格律的發展!

  • 10 # 天道若龍

    是格律限制了思想。因為:首先是思想與格律二者之間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哲學告訴我們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從內容。

    其次是與二者的屬性有關。內容是動態的、活躍的,生動的;形式是靜止、僵化、固定的。就像飯桌上菜與盤子的關係。菜的型態有大小、量有多少,可盤子是固定型狀與大小的。顯然菜改變不了盤子的型態與大小,而盤子卻可能改變菜的型狀與量的多少。

    最後是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例如廢除八股文,提倡寫現代詩等,都是為了打破形式對內容的限制。你認為呢?

    當然形式也要與時俱進,適當地加以改進或創新!

    就像用大紅燈籠營造節日氣氛一樣!

  • 11 # 小小小天罡

    思想?格律?廣義來說都是情緒產物!

    重點

    都是情緒的工具

    都是情緒的工具

    都是情緒的工具

    一般情況並行不悖,

    特殊情況靈活處理,

    哪有那麼多的特殊情況?!

    歌以詠志,文以載道,道是物理,志為懷胸。無情無理,那不是馬大哈就是胡攪蠻纏。

    具體格律,是古人摸索出來的表達情緒的利器!是文字的刀鋒,是表達感情的高速路。

    現代詩用槍我們不管,即使是你用槍,也阻擋不了,也替代不了,刀賦予持有者的風骨和血性;走高鐵也行,走歪門邪道也罷,沒有車,沒有證,不能說高速路擋了你高鐵的路擋了你爬山涉水的路。

    注意字音不是格也不是律,

    古音不是,平水韻不是,笠翁對韻也不是

    但是!華人有潛意識的字音思維,

    聽到劍覺得硬,劍是仄聲,本來就硬,

    聽到刀覺得狠,這不是仄聲了,這就是字音潛意識聲調。。。

    太專業嗎?沒有專業性。我都不是科班出身。

    是長時間讀,大聲讀古文形成的感覺。

    就統一字音聲韻來說,當新韻字流行時 就要以新時代的字音整理一遍,恰如平水韻,笠翁對韻的背景;

    然後,儘量用適應時代的字音落韻腳,也恰如平水韻,笠翁對韻的產生。

    地區性語音字音有差異,可以理解,甚至可以分割槽定韻,(個人覺得那樣不好,不利於文化大一統)

    傳統字音,格律即使不用也要有繼承,是中國的優秀文化,不能用則立,不用就廢,

    不用可以置,但不能廢,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肯定還有沒想到的,先說這些吧。。。

    ---來自草根的理解

    罡 ,2021 03 14

  • 12 # 建賢思奇

    ~論詩簡義~詩論嘈嘈鬧不停,潤之魯迅說分明。有關格式須遵訓,至於水平要踐行。立意清奇憑智力,追求高古看才情。精神志趣多儒雅,大抵協聲即可成。

  • 13 # 0西風瘦馬0

    我覺得,沒必要過於注重格律。讀著不舒服,一讀就知道。讀著舒服就是合適。

    寫得了詩詞的人,格律不會限制思想。

    因為遵守格律寫的都不是詩了,那就是不會寫詩。詩都不是,強調自己寫的“詩”符合格律,還有什麼意義!

    詩意比平仄格律重要。意境體現的是寫詩人的心境。邏輯清晰也是一個重點。

    借鑑古詩的優點,不能完全死學。讀者能體會優秀古詩作者的思想精神,是詩存在的意義。好詩詞有道性,能開啟智慧。

    每個詩詞作者,都自然而然的在詩詞中展示著自己的精神世界。這個藏不住。

    看詩別要求細解,感覺比解釋重要。潛移默化中已經完全理解,仔細解釋反倒會丟掉某些東西。

    凡是能寫詩詞的,寫詩詞時都不需要冥思苦想。冥思苦想得來的詩,一定不好。

    越好詩越是隨心所欲的結果,那樣的詩才是神來之筆。古詩好的不少,能算神來之筆的不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黛玉進賈府》中對王熙鳳問黛玉及婆子們一些話的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