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緻人兒,我今日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競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競是個嫡親的孫女兒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裡心裡放不下”。……又忙拉著黛玉的手問道:“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吃什麼藥?在這裡別想家,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也只管告訴我。”一面又問人:“林姑娘的東西可搬進來了?帶了幾個人來?你們趕早打掃兩間屋子,叫他們歇歇兒去。”說話時,已擺了茶果上來,熙鳳親自佈讓。又見二舅母問她:“月錢放完了沒有?”熙鳳道:“放完了。剛才帶著人到後樓上找緞子,找了這半日,也沒有見昨日兒太太說的那個,想必太太記錯了。” 王夫人道:“有沒有,什麼要緊。”因又說道:“該隨手拿出兩個來給你這妹妹裁衣裳啊,等晚上想著再叫人去拿罷。”熙鳳道:“我倒先料著了,知道妹妹這兩日必到,我已經預備下了,等太太回去過了目,好送來。”王夫人一笑,點頭不語。

    這一段,一方面寫黛玉所觀察的細緻,也表現出了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性格。另一方面寫熙鳳“八面玲瓏”的才幹,表現為“一人不落,一事不漏”。

    黛玉看到了熙鳳的表現,雖沒說話,但心裡是怎麼想的呢?肯定的是:黛玉對這位嫂子有了好感,但有明白的,也有不明白的,黛玉此時,畢竟只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

    1. 黛玉知道了:熙鳳是這裡的“主事”之人。不然,王夫人怎麼會問她:“月錢放完了沒有”,無疑熙鳳是掌管財務的“當家人”。

    2. 黛玉知道了:賈母、王夫人是熙鳳的靠山。對熙鳳所進行的安排,賈母和王夫人都給予認可和支援。

    3. 黛玉知道了:熙鳳很厲害。她對丫環婆子們發威:“你們趕早打掃兩間屋子”。她也敢溫和抗上:“找了這半日,也沒有見昨日兒太太說的那個,想必太太記錯了”。可對賈母畢恭畢敬,專撿好聽的說:“競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競是個嫡親的孫女兒似的”。賈母的心中想必是樂開了花。

    4. 黛玉不清楚:王夫人為什麼要問熙鳳“月錢放完了沒有”,熙鳳是不是不按時放月錢?這裡有什麼經濟問題?

    5. 黛玉不清楚:熙鳳怎麼會在眾人面前敢批評王夫人“想必太太記錯了”。按理講,熙鳳應該說:“是我沒記好”才對呀。

    6. 黛玉不清楚:既然是找緞子“找了這半日也沒有見”。怎麼熙鳳又料到王夫人要“拿兩個來”,怎麼“我先料著了”,“我已預備下了”。熙鳳果真如此,還是“真實的謊言”?

    黛玉知道了的事情,我們不去贅筆分析了。只就不清楚的事情進行探討和聯想。

    1. 王夫人當著眾人面前,突然發問熙鳳“月錢放完了沒有”,有兩個目的和一個暗示:目的一是,告訴賈母:我是熙鳳的上司,是關心榮府的大事。可賈母卻陶醉在黛玉“競是個嫡親的孫女兒似的”這句讚美之詞裡,全沒有理會。目的二是,告訴熙鳳:你做事再精細些,我聽到“風聲”了,畢竟你又是我王家的侄女,如果出了大問題,你可當心。暗示什麼呢?以後賈府被抄,熙鳳入獄,罪狀之一就是剋扣月錢,放高利貸。大權在握,無人監管,不從中漁利才怪呢!雖有王夫人過問,也只是輕描淡寫說上一句,又有何妨?這裡的內幕,小小的林黛玉怎麼會清楚,而且她又是“初來乍到”!

    2. 熙鳳溫和抗上王夫人“想必太太記錯了”。這句話是王夫人問熙鳳月錢之後,進行的反擊。也有兩個目的,一是你連緞子放的地方都說不清,還能弄清“放月錢”的事嗎?二是即使有了“事”,賈母護著我,怕你不成!黛玉已經對熙鳳有好感了,怎麼會去想這裡的奧妙。只是感覺這“鳳辣子”果然辦事精細、周到、圓滿。看來“八面玲瓏”的人,不僅能矇騙一般人,就連賈母這樣的“大人”也被糊弄了。

    3. 熙鳳果真“料著了”,“已預備下了”那兩個緞子了嗎?肯定是謊言!賈母心裡明白,但當著黛玉的面,說穿了,對誰都不好看。她也相信熙鳳有時間、有手段會在王夫人“回去”,“過了目”之前充分地準備好。王夫人的頭腦本來不十分清晰,再讓熙鳳花言巧語一番,只能是“一笑,點頭不語”了。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情,黛玉怎麼能理解透呢?像熙鳳這類人應該由誰監管權力,怎麼監管?曹雪芹寫書構思時,就不曾設計這方面的事情,就是讓熙鳳自己去“反算了卿卿性命”。

    這一段文字的精湛描寫,盡顯曹雪芹文字的深厚功底,把個王熙鳳的個人表演,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怎能不讓讀者掩卷喟嘆!

    在王熙鳳的“判詞”裡,有這樣兩句話:“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她確是太聰明,太有才能了,簡直就是“脂粉英雄”。可是《紅樓夢曲十四首》中的第十首《聰明累》,是這樣為她唱的曲子:“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 嘆人世,終難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檔案成為死檔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