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嫄科技

    一、溫度,字面上的區別就不提了,一個是製冷,一個是制熱。

    二、耗電,如果兩則相對的製冷和制熱環境差不多的話,不帶輔助加熱,都是透過單純的壓縮機壓縮製冷或制熱,制熱與製冷耗電差不多,有輔助加熱制熱時要耗將近2倍的電,當然有輔助加熱的制熱速度要更快。

    三、出水,制熱時室外機冷凝器出水,製冷室內蒸發器出水!

    四、四通閥(單機型除外),製冷處於斷電狀態,制熱處於工作狀態。

  • 2 # 熱愛生活正能量

    首先不得不說,空調,是一個偉大的發明。

    空調的種類非常多,就不一一說了,它可以製冷,也可以制熱。一般空調可設定溫度範圍在16℃~32℃之間,而困惑你的不是空調設定的溫度數字,而是人的身體感官!!

    因為夏天的時候,你把空調調到製冷模式,空調執行一段時間後,假如房間內已經達到設定的20℃,那麼你會感覺到非常的涼爽,甚至在這種溫度環境下待久了會覺得冷呢!!這個溫度和室外溫度形成很大的溫差,(比如夏天白天室外氣溫35℃,這時候,空調把室內降下來15℃了)所以,夏天的時候,空調把室內溫度降至20℃的時候已經非常低了,人體感官是超級涼爽。冬天的時候,剛好和夏天相反,冬天空調製熱的時候,如果室內溫度達到20℃的時候,人體會感覺挺暖和的,。不要納悶,為什麼夏天20℃那麼涼爽,冬天20℃卻感覺這麼暖和,同樣的空調同樣的溫度,為什麼感覺是不一樣的?問題就出在人體感官上。

  • 3 # 鳳棲夕陽

    空調製冷20°和制熱20°,有什麼區別?

    答:這主要是和環境溫度有很大的關係,環境溫度與室內溫度溫差越大需要的熱量或冷量就越大,在房間的保溫效果和房間換氣率一定的情況下要維持房間溫度20℃不變所需要的熱量或冷量是不一樣的。

    環境溫度與室內溫度的溫差越大,維持房間溫度所需要的熱量或冷量就越大,從這個角度去看房間制熱20℃和製冷20℃所需要的熱量或冷量是沒有區別的。

    就普通家用空調,我們稱分體空調來講,制熱和製冷是有區別的,制熱的時候室外機屬於蒸發器,環境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蒸發溫度如果到零攝氏度或以下,室外機換熱器表面就會結霜,結霜後會影響空氣與換熱器之間的對流換熱,影響空調執行的效果,嚴重的還會造成室外機低壓故障。而製冷不會出現以上情況。

    在室外機開始結霜後,空調製熱執行會有化霜的過程,化霜簡單的講就是製冷模式執行,空調執行加熱室外機的換熱器,把室外機換熱器表的霜融化成水排走,在室外機換熱器上的霜化淨以後再切換成制熱執行,這也是在中國大部分城市制熱比製冷耗電量要高的原因。

    環境溫度越低空調的制熱效果就越差,為了保證使用者的使用體驗,有些品牌就會在室內加裝電輔熱,這種做法只會使耗電量進一步增加。這也是一種能源的浪費。

    在北方冬季環境溫度比較低,一般都會有集中供暖,採用其他的供暖的方式來替代分體家用空調,這也是一部分的原因。

  • 4 # 布加迪43

    區別在於空調所處的環境溫度,不是你開製冷就製冷,開制熱就制熱滴環境溫度直接影響空調的工作狀態,不論製冷或者制熱超出空調的範圍它不工作滴,

  • 5 # 1現實太假

    比如冬天溫度是10度,你開製冷模式20度,此時空調不會工作,因為製冷是降溫,你開制熱20度,它會把溫度10,升到所調的20度

  • 6 # 裝修第一站

    表面上看都是20度,只是模式的不同,但是從本質上卻是截然不同的。

    且聽我娓娓道來,畢竟我是專門學過的人(苦逼臉)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空調的工作原理,利用一種介質的物態變化完成熱量的轉移,說人話就是,什麼物質都分為三個物態,可能有更多,這裡不做深論,就是我們常說的“固態,液態,氣態”。

    順著變化是需要從外界吸熱,逆著變化會向外界放熱。

    打個比方,水從固態的冰變成水,或者從水變成水蒸氣會吸熱,反之就會放熱。

    製冷20°

    假設以水為媒介

    為了製冷,我們需要把室內的熱量排到室外,那麼很明顯,水需要先在室內完成吸熱,那麼就是水變成水蒸汽的過程。水在蒸發器中吸收室內空氣的熱量變成水蒸汽。

    然後水蒸汽迴圈到冷凝器,凝結成液態向室外放出熱量。

    這樣子就完成了熱量從室內到室外的定向移動。

    制熱20°

    在制熱時,我們同樣假設水作為介質。

    我們是需要把室外的熱量吸收到室內,那麼過程就完全反了過來。

    水在蒸發器中與室外空氣發生熱交換,吸收室外空氣的熱量變成水蒸氣

    然後水迴圈到冷凝器液化成水向室內空氣放出熱量。

    這樣子就完成了熱量從室外到室內的搬運。

    所以,這樣子講是否解決了困擾你幾十年的問題了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麼多的點餐軟體,有沒有比較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