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88449855324

    讀書三問:

    1. 這本書與我何干?

    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儘量幸福、愉快地度過一生這樣一門藝術。

    2. 這本書講什麼?

    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

    ✧ 讓過去成為過去

    在事情發生前預估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做最好的準備,作最壞的打算;但在這一特定時間過去以後,我們對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就應作如是觀:

    無論事情多麼悲痛,我們必須讓過去的事情成為過去,或許我們難以做到這一點,但我們必須降伏我們的乖僻心情。

    ——荷馬

    而將來的事情則

    在上帝的安排之中。

    ——《伊利亞特》

    應該

    把每一天都視為一段特別的生活。

    ——塞尼加

    ✧ 珍惜現在

    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刻可以忍受的現在,包括平凡無奇的、我們無動於衷地聽任其逝去、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打發掉的日子。我們應該時刻記住:此刻時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的往昔,從此以後,它就存留在我們的記憶裡,照射出不朽之光芒。在將來,尤其到了糟糕惡劣的日子,我們的記憶就會拉起帷幕:此刻時光已經變成了我們內心眷戀和思念的物件。

    ✧ 培養忍受孤獨的能力

    波斯詩人薩迪說:“從此以後,我們告別了人群,選擇了獨處之路,因為安全屬於獨處的人。”他會得出這樣的見解:在這世上,除了極稀少的例外,我們其實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是孤獨,要麼就是庸俗。

    ✧ 讓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

    肌肉可以透過加強運用而得到加強,但神經經受折磨卻會遭到削弱。

    眼睛:不要在黑暗中用眼,以避免加重眼睛的負擔。

    耳朵:不要讓耳朵聽到太強烈的噪音。

    大腦:在消化食物時應該讓大腦休息,因為在大腦醞釀思想的生命力此刻正在胃部和大腸緊張工作,準備食糜和乳糜。基於同樣的理由,我們在進行劇烈的肌肉運動時或之後,都應該讓大腦得到休息,因為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是大同小異的。

    我們對他人應採取的態度

    ✧ 有寬恕能力

    “生活,也讓別人生活”

    在這世界上生存,具備一定的預見能力和寬恕能力合乎我們爭取幸福的目的:前者幫助我們避免受到傷害和損失,後者則為我們免除了人事紛爭和吵鬧。

    ✧ 認識到人以群分

    每一個人在他人身上所看到的與這個人的自身相等,因為每個人只能根據自己的思想智力去明白和理解他人。

    提升自己的高度,才能提升自己所交朋友的質量。

    叔本華還提出:相熟好友最好隔一段時間再見面可以擺脫記憶美化。重新發現對方身上的閃光點和不足,在批評對方的時候審視自己有沒有同樣的問題。

    ✧ 不要吐露秘密

    有一句見解獨到卻又鮮為人知的阿拉伯諺語:“任何你的敵人不可以知道的東西,都不要告訴你的朋友。”

    能傷害自己的只會是自己在乎的人,能洩露秘密的只會是知道秘密的人。不要考驗人性。

    3. 這本書實用麼?

    自身的境界決定快樂的境界,也影響身外之物和他人的看法。此乃修心之書。

    我看到底下有回答說,書中很多觀念都已經過時的。我覺得並沒有,這本書是需要細細咀嚼的,反覆品味的。

    現在的我們都手機成癮,晚上睡前看手機,吃飯看手機,又傷眼睛又傷胃還傷腦。而叔本華早那麼些年就勸我們保護眼睛保護大腦。

    回答一下提問者的問題:

    這本書不悲觀吖,簡直就是一碗高階的雞湯。而且讀這本書我也並未察覺到叔本華是個悲觀主義者,相反,他還是一個比較豁達的人。

    再交代一下寫作背景:

    叔本華受多年冷遇,不斷打磨自己卻得不到重視,終於在晚年他的書得到了認可,迎來人生巔峰,他的話也得以應驗:“真理可以耐心等待,因為它長久存在。”

    《人生的智慧》並不是他寫的最好的一本書,而是他為了讓大眾理解而反覆修改,是他最能被大眾接受的一本。

    叔本華對於文字的看法:

    圖書室裡藏書並不多,這與叔本華在著作中的旁徵博引有點不大相符。

    但叔本華早就說過了:在挑選閱讀物的時候,掌握識別什麼不應該讀的藝術就成了至為重要的事情。讀者大眾的愚蠢和反常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因為他們把各個時代、各個民族儲存下來的至為高貴和稀罕的各種思想作品放著不讀,一門心思地偏要拿起每天都在湧現的、出自平庸頭腦的胡編亂造,純粹只是因為這些文字是今天才印刷的,油墨還沒幹透。

    我還特地寫了一篇關於如何速讀如何深讀的回答,大家的福利時間到!

    如何快速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影視明星高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