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村姑說村事
-
2 # 心境旖旎WL
在農村裡生活,一個村的人幾乎沒有不認識的,見面後不是喊這個爺爺就是喊那個叔叔的,在村裡不管怎麼論都有關係,農村把輩分看得特別的重,在農村有句老話“親三代,族萬年”,意思是親戚三代之後基本就沒有什麼親情了,但是一個宗族的輩分是永遠不會亂的,無論你遷往何處,身份多麼的高貴,回到生你養你的地方,對待村裡的人該怎麼稱呼就得怎麼稱呼,輩分是不分年齡的,“蘿蔔不大,長在背(輩)上”,懷裡的爺爺,拄柺棍的孫子,就是80歲的老人還可能喊剛出生的寶寶爺爺。
-
3 # 耳金木
農村有句話叫“有三歲的爺爺,沒有三歲的伯伯”,也就是說,可能有稱呼比父親年齡小的人叫爺爺,但絕對沒有稱呼比父親年齡小的人叫伯伯。有的人雖然年齡很小,但人家的輩分卻很大,用我們這裡的方言說,就是人家的骨頭大。在農村,這種現象很普遍,有時會因輩分大小出現非常尷尬的局面。比如姊妹(父親是親兄弟)兩個嫁給父子(叔叔的祖父和侄子的曾祖父是親兄弟)兩個後,四個人之間怎麼稱呼!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年齡小而輩分卻很高呢?舉個列子給大家一看就明白了。我有一位發小,他姊妹十個,老大跟老十年齡相差二十多歲,老大的孩子比他兄弟老十還大一歲,可是,老大的孩子管比自己小一歲的孩子叫叔叔。現在,這兩個相差一歲的父子倆早就結婚十幾年了,並且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孩子。這時,兄弟兩個之間,老大已經有了孫子,而老十才有了兒子。要是老大的孫子再比老十的兒子早幾年結婚呢?老大都有了曾孫,而老十連孫子還沒有呢,當老十的孫子生下來後,他的輩分能不高嗎!
-
4 # 餘一鬥
在村裡有些人年齡不大輩分卻很高,這種現象也很常見。大家都知道以前過去在農村地區,一個家庭會生很多孩子。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有的人在20歲結婚開始生第一個孩子,到了四五十歲以後還能生下孩子,甚至有60歲老來得子的情況。
以前在農村地區結婚普遍比較早。等到60歲生最小兒子的時候,大兒子的兒子也就是孫子都已經長大成人,要再生孩子了。幾代傳承以後,這種最小兒子的後代,肯定比對大兒子的後代年紀要小很多,但是輩分卻高得嚇人。
像我們老家有一個跟我差不多同齡的人。他哥哥已經60多歲了,現在孫子都出來了。他30歲就做了人家的小爺爺。再過十幾年,他可能就成為人家的太爺爺了。這種情況在農村的大家庭中比較普遍,所以並不是什麼特別驚訝的事。
而且華人特別講究血緣和家族宗親,有些大的家族雖然出了五服,但是親情血緣算的話,仍然屬於一個宗族之內。見面的時候從輩分上算,很有可能出現年紀很小而輩分很大的情況。
-
5 # 燕山居士10
過去老大的孩子比他老兄弟還要大,以後如此傳下去老小的後代就比老大的後代輩份大。有時一個白髮人要叫一個頑童為祖輩。
-
6 # 熟了的螃蟹
小學三年級就當姑婆了,現在太姑婆。
祖輩,父輩兄弟姐妹多。而爺爺、爸爸又排行老麼,而自己也老麼,一算下來,輩份就老高了。
回覆列表
在村裡,有的人年齡不大輩分卻很高,是怎麼來的?
這個不足為怪,給你舉例子說明吧。
在我們村我們這個姓的本家裡邊,我們家輩分是最小的!比我們小几十歲的小屁孩,我們姊妹們幾個都得叫他“爺爺”或“老姑”!和我們年齡一般大的我們得叫“曾爺爺”,“曾奶奶”,“老老姑”......
其實輩分是這樣的,但根本叫不出口來,在一起玩兒的時候,感覺就想捂著鼻子笑!可是老人們一再強調,這是你某某某爺爺,這是你某某某曾爺爺.......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我們的曾爺爺是本姓族人同輩中結婚和生育最早的,兒子也結婚早,孫子也結婚早,一代一代這麼趕下來,他的孫子比其他兄弟們的兒子出生都早!所以看是相似的年紀,輩傷卻要比別人小了。所以這一大家子輩分就越來越小了!
你看這輩分小,卻受本族家人最羨慕的。因為你的輩分越小,證明你們家的繁殖愈快,人氣越旺!是子孫後代興盛的標誌。
還有我的婆婆與她的親侄子才大兩歲,是像姐弟似的一起長大的。她侄子的孩子,我們這裡叫小侄子(女),跟我們年齡一般大。見了我老公稱呼叔叔,見了我就稱呼嬸嬸!把我們給羞的!他們後來也就不稱呼了,說話的時候既不能直呼其名,也不好意思開口稱呼叔叔嬸嬸,乾脆就白話,看著眼睛,直奔主題!
其實這種現象都是 以前一個家庭中最大孩子與最小的孩子之間的年齡差別太大!所以大孩子的子女,往往與長一輩的叔叔,姑姑,舅舅,姨姨成了同齡人!這麼一輩一輩差下去,就出現了雖然年齡很小,輩份卻很高的情況了。
而這種情況多見於農村地區,是因為農村地區的本族人居住集中,不像城市流動性大。所以這些輩分相差很大的人就避不開了!總是見面就產生了這種奇怪的現象。
如今剛剛放開了二胎,這種現象下一步會愈發嚴重。因為有的人家大孩子已經快到了結婚年齡,夫妻倆卻想要二胎了,這種情況下,又要產生許多同齡人差輩的情況了!
所以說,農村有一些人的年齡很小,輩份卻很高就是這麼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