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OWhy268

    1、春秋時代,晉國有一位賢臣,名叫趙盾,是晉國的正卿,地位相當於丞相。

    國君晉靈公是個暴君,一高興就站在樓臺上,用彈弓向臺下走路的人發射彈丸,看人們東躲西藏,躲避彈丸,以此引逗他寵愛的妃子一笑。

    有一次,御膳房的廚師燉熊掌不熟,就端了上來。晉靈公用筷子一捅,沒捅透,就立刻命人叫來廚師,厲聲責問。

    廚師分辯了幾句,晉靈公就暴跳如雷,抽出寶劍殺了廚師。又讓人把屍體裝在一個草筐裡,命宮女用車推著,從朝廷正廳穿過。

    這時趙盾和文武群臣正在等著晉靈公上朝,一眼看見車上露出一隻手,往下耷拉著,鮮血直流。

    趙盾問明白是這麼回事以後,對晉靈公以殺人為兒戲的暴虐行徑非常擔憂,就和另一位大臣士季,配合一先一後,連續到晉靈公面前進諫。

    晉靈公也頗有幾分小聰明,他一看大臣跪拜在面前,已猜著了來意,不等大臣開口,就裝出一副知錯必改的模樣,說:“我知道自己犯錯誤了,今後一定改正。”

    這以後,晉靈公變本加厲,更加荒淫無道。趙盾為了讓晉靈公像個國君的樣子,多次進諫,弄得晉靈公惱羞成怒,決心除掉這個礙手礙腳的宰相。

    一天,晉靈公派一名大力士去殺趙盾。大力士手執兵器,潛入趙府,一看,趙盾臥室的門開著。他剛要揮刀入內,忽然一回頭,看見趙盾已經穿好上朝的服裝,正在端正頭上戴的帽子。

    大力士忙閃一邊,伺機行動。這是,趙盾看了看天,天剛矇矇亮,離上朝的時間還早著呢,就坐下來閉幕養生。

    大力士看見趙盾如此勤於政事,這麼早就準備上朝去,優先發到趙盾一貫忠直為人,就退到院子裡,長嘆一口氣說:“趙盾一個人在家,還這樣嚴肅莊重,這是老百姓的主心骨啊!我要是殺了他,對不起老百姓;要是不殺他,就背棄了君主的命令,不是信用。”說罷,一頭撞在趙府院內的一棵大槐樹上,死了。

    趙盾倖免於死,以後還是頻頻進諫,這年九月,晉靈公藉著重陽佳節,賜御酒讓趙盾喝,埋伏下武士要殺趙盾。

    2、有一次,唐太宗對長孫無忌說:“魏徵每次向我進諫時,只要我沒接受他的意見,他總是不答應,不知是何緣故?”未等長孫無忌答話,魏徵接過話頭說:“陛下做事不對,我才進諫。如果陛下不聽我的勸告,我又立即順從陛下的意見,那就只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豈不違背了我進諫的初衷了嗎?”

    太宗說:“你當時應承一下,顧全我的體面,退朝之後,再單獨向我進諫,難道不行嗎?”魏徵解釋道:“從前,舜告誡群臣,不要當面順從我,背後又另講一套,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現,而是陽奉陰違的奸佞行為。對於您的看法,為臣不敢苟同。”太宗非常讚賞魏徵的意見。

    3、在國家大政方針上,尤其是大亂之後撥亂反正,魏徵主張宜快不宜慢,宜急不宜緩。唐太宗即位之時百廢待興。

    一天,他問魏徵:“賢明的君主治理好國家需要百年的功夫吧?”魏徵不同意太宗的想法,他說:“聖明的人治理國家,就像聲音立刻就有迴音一樣,一年之內就可見到效果,二年見效就太晚了,怎麼要等百年才能治理好呢?”

    尚書僕射封德彝嘲笑魏徵的看法,魏徵說:“大亂之後治理國家,就像餓極了的人要吃東西一樣,來得更快。行帝道則帝,行王道則王,事在人為,而不是人民是否可以教化。”太宗聽從了魏徵的意見,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只過了三兩年,唐朝就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4、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親李淵反隋時作戰勇敢,生活儉樸,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借鑑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

    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遊,勞民傷財。

    魏徵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繁榮昌盛的後面隱藏著危機,在貞觀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頻上四疏,以陳得失",《諫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稱"論時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寫了《答魏徵手詔》,表示從諫改過。

    這篇文章被太宗置於案頭,奉為座右銘。貞觀十三年,魏徵又上《十漸不克終疏》,直指太宗十個方面行為不如初期謹慎,被太宗書於屏風之上。

    5、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王位,因為年紀輕,故由太后執政。趙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趙威後。當時的趙國,雖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輔佐,但國勢已大不如前。

    而秦國看到趙國正在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盪不安,孝成王又年少無知,認為有機可乘,於是派遣兵將“急攻之”,一舉攻佔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請求與趙國關係密切的齊國增援。齊王雖然答應出兵,但提出趙國必須派太后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去作人質。

    她先問收成,後問百姓,最後才問候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說她是“先賤而後尊貴”。趙威後據理以對,道出“苟無歲,何有民?尚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玩攝影的你有沒有加入過攝影團體或組織,對此你有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