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嚴重依賴技術的藝術。而它的實現媒介,到目前為止,仍舊是電影膠片。而電影膠片的發明人是一個美華人,他叫伊斯曼,就是靠著這個發明,他成了對電影的誕生產生了最重要影響的人之一。而如果沒有他的發明創造,電影的誕生顯然是一個未知數。
我們現在非常喜歡使用的柯達膠捲,就是伊斯曼所註冊的--他是柯達公司的創始人,現在柯達公司生產的膠捲在全世界流通和被人們使用,而伊斯曼,就是這個古老帝國的締造者。
要是說起來電影成像的歷史就更加久遠了。早在11世紀,有科學家就發現,可以透過一個小孔,讓外面的形象在內部顯現出來。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達.芬奇就提出了一個"黑箱"理論,他的理論的的意思是透過一個黑箱子射出的光線,可以看到放大在對面牆上的顛倒的影像。此外,還有一些發明家發明了"魔燈",這是一種透過蠟燭和透鏡放映畫面的方法,來展現變動的影像。
而在電影誕生之前,照相技術是首先問世的,照相技術是電影攝影藝術之母。法華人尼埃浦斯是照相術的發明人,那個時候人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面容會固定顯影出來.從此,人們可以十分神奇地透過照相技術把人和景物留在金屬版上.但是,當時的膠片是十分原始的。稍後,法華人路易.達蓋爾發明了銀版照相術,這樣,照相技術就穩定和前進了一大步。而法華人馬萊則發明了攝影槍,這樣,在攝影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有突破,為電影的誕生創造著新的條件.
與此同時,美華人在沿著另外的思路在前進,大發明家愛迪生髮明瞭電影視鏡,透過他的視鏡,人們可以看到活的影像,而且驅使他發明這個東西的原因就是為了追求財富,他認為這個發明將會給他帶來財源滾滾.後來,愛迪生確實從早期的電影技術發明中發了財,享有著一些關鍵技術的專利.這樣,這個時候,由於攝影技術和媒介本身的發展變化,就非常接近電影的誕生了。
伊斯曼出生在美國,19世紀是一個發明創造特別茂盛的時期,伊斯曼24歲的時候,就對攝影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而這個時候關於各種成像技術的發明更是方興未艾。當時攝影用的感光材料是溼片,必須要在攝影前,臨時在玻璃上塗抹感光層,並且必須在它幹之前拍攝和沖洗。而更麻煩的是,外出攝影時還要帶上帳篷和各種藥水,這樣才能夠在室外的環境中拍攝照片。
這太麻煩了,伊斯曼下決心改變這個面貌,於是就從感光材料入手,開始了他的決定性的發明創造。有一天,他從一家英國的雜誌上看到,攝影家們正在研究一種可以在乾燥之後使用的明乳膠劑,這個時候,他的眼睛一亮,於是自己立即動手,直接根據文章中的化學配方,開始製作明膠乳劑,不期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880年,他就租了一間閣樓,開始生產和銷售他自己製作的照相干版,他的這個手工作坊,就成了後來世界最大並且現在仍舊佔領著膠片的巨大市場的柯達公司的誕生地。
技術進步的原動力就是不斷使發明創造使用起來更加方便.當時他製作的照相干版十分笨重,又容易破碎,不好攜帶,1884年,他發明了一種塗抹在紙上照相捲紙,拍攝之後加工沖洗,從玻璃上印製,就可以見到照片了,這一下子使照相技術的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這一年,也是他的伊斯曼柯達公司正式成立的時間。
伊斯曼把柯達膠捲投放市場,使照相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1888年,他把這種在賽璐璐片基上使用的膠片乳劑申請了專利,兩年以後,愛迪生髮明瞭活動電影放映機,可以在機器上放映影像了。1889年,伊斯曼研究發明了新型的感光膠片,為電影的最後誕生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加上愛迪生的發明,很快,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就在1895年發明了手提式的電影放映機,促進了電影的誕生。
這其中,伊斯曼的膠片技術顯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伊斯曼很快就獲得了"膠片大王"的稱號,他的柯達膠捲佔領了絕大部分市場。20世紀初,電影剛剛誕生的幾個年頭裡,電影放映競爭十分激烈,很多人以為這是一個新的生財之道。而愛迪生甚至還成立了一個托拉斯,來壟斷美國的市場,發財心切的愛迪生當時說動了伊斯曼,叫他答應了只把膠片提供給愛迪生的托拉斯。但是這個時候,伊斯曼也給競爭對手、另外一家膠片公司提供了機會,競爭對手開始搶佔別的市場,於是伊斯曼又把目光放到了當時的歐洲,而歐洲的電影膠片的使用,比美國要多得多,很多國家都把電影當作新的工業。他的膠片很快地四面開花了。
當時還有"不燃性膠片"與他為敵,但是後來證明那只是一個假設,他的膠片製造十分順利。在伊斯曼逝世之後,柯達公司也沒有停止發展,而是成為了一個擁有10萬人以上的僱員的跨國大公司,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膠片帝國。
而柯達公司對電影的貢獻也沒有停止,因為不存在停止的技術,只有更好更完美的技術,1948年,柯達公司發明了專門用於專業電影的不容易燃燒的安全片基,1950年,公司的科學家發明了可以穩定彩色影象質量的成色劑,這兩項發明都獲得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技術大獎。1985年,柯達公司正式宣佈參加影片的市場競爭,與電子視覺藝術的關係越來越近了。
電影是嚴重依賴技術的藝術。而它的實現媒介,到目前為止,仍舊是電影膠片。而電影膠片的發明人是一個美華人,他叫伊斯曼,就是靠著這個發明,他成了對電影的誕生產生了最重要影響的人之一。而如果沒有他的發明創造,電影的誕生顯然是一個未知數。
我們現在非常喜歡使用的柯達膠捲,就是伊斯曼所註冊的--他是柯達公司的創始人,現在柯達公司生產的膠捲在全世界流通和被人們使用,而伊斯曼,就是這個古老帝國的締造者。
要是說起來電影成像的歷史就更加久遠了。早在11世紀,有科學家就發現,可以透過一個小孔,讓外面的形象在內部顯現出來。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達.芬奇就提出了一個"黑箱"理論,他的理論的的意思是透過一個黑箱子射出的光線,可以看到放大在對面牆上的顛倒的影像。此外,還有一些發明家發明了"魔燈",這是一種透過蠟燭和透鏡放映畫面的方法,來展現變動的影像。
而在電影誕生之前,照相技術是首先問世的,照相技術是電影攝影藝術之母。法華人尼埃浦斯是照相術的發明人,那個時候人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面容會固定顯影出來.從此,人們可以十分神奇地透過照相技術把人和景物留在金屬版上.但是,當時的膠片是十分原始的。稍後,法華人路易.達蓋爾發明了銀版照相術,這樣,照相技術就穩定和前進了一大步。而法華人馬萊則發明了攝影槍,這樣,在攝影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有突破,為電影的誕生創造著新的條件.
與此同時,美華人在沿著另外的思路在前進,大發明家愛迪生髮明瞭電影視鏡,透過他的視鏡,人們可以看到活的影像,而且驅使他發明這個東西的原因就是為了追求財富,他認為這個發明將會給他帶來財源滾滾.後來,愛迪生確實從早期的電影技術發明中發了財,享有著一些關鍵技術的專利.這樣,這個時候,由於攝影技術和媒介本身的發展變化,就非常接近電影的誕生了。
伊斯曼出生在美國,19世紀是一個發明創造特別茂盛的時期,伊斯曼24歲的時候,就對攝影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而這個時候關於各種成像技術的發明更是方興未艾。當時攝影用的感光材料是溼片,必須要在攝影前,臨時在玻璃上塗抹感光層,並且必須在它幹之前拍攝和沖洗。而更麻煩的是,外出攝影時還要帶上帳篷和各種藥水,這樣才能夠在室外的環境中拍攝照片。
這太麻煩了,伊斯曼下決心改變這個面貌,於是就從感光材料入手,開始了他的決定性的發明創造。有一天,他從一家英國的雜誌上看到,攝影家們正在研究一種可以在乾燥之後使用的明乳膠劑,這個時候,他的眼睛一亮,於是自己立即動手,直接根據文章中的化學配方,開始製作明膠乳劑,不期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880年,他就租了一間閣樓,開始生產和銷售他自己製作的照相干版,他的這個手工作坊,就成了後來世界最大並且現在仍舊佔領著膠片的巨大市場的柯達公司的誕生地。
技術進步的原動力就是不斷使發明創造使用起來更加方便.當時他製作的照相干版十分笨重,又容易破碎,不好攜帶,1884年,他發明了一種塗抹在紙上照相捲紙,拍攝之後加工沖洗,從玻璃上印製,就可以見到照片了,這一下子使照相技術的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這一年,也是他的伊斯曼柯達公司正式成立的時間。
伊斯曼把柯達膠捲投放市場,使照相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1888年,他把這種在賽璐璐片基上使用的膠片乳劑申請了專利,兩年以後,愛迪生髮明瞭活動電影放映機,可以在機器上放映影像了。1889年,伊斯曼研究發明了新型的感光膠片,為電影的最後誕生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加上愛迪生的發明,很快,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就在1895年發明了手提式的電影放映機,促進了電影的誕生。
這其中,伊斯曼的膠片技術顯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伊斯曼很快就獲得了"膠片大王"的稱號,他的柯達膠捲佔領了絕大部分市場。20世紀初,電影剛剛誕生的幾個年頭裡,電影放映競爭十分激烈,很多人以為這是一個新的生財之道。而愛迪生甚至還成立了一個托拉斯,來壟斷美國的市場,發財心切的愛迪生當時說動了伊斯曼,叫他答應了只把膠片提供給愛迪生的托拉斯。但是這個時候,伊斯曼也給競爭對手、另外一家膠片公司提供了機會,競爭對手開始搶佔別的市場,於是伊斯曼又把目光放到了當時的歐洲,而歐洲的電影膠片的使用,比美國要多得多,很多國家都把電影當作新的工業。他的膠片很快地四面開花了。
當時還有"不燃性膠片"與他為敵,但是後來證明那只是一個假設,他的膠片製造十分順利。在伊斯曼逝世之後,柯達公司也沒有停止發展,而是成為了一個擁有10萬人以上的僱員的跨國大公司,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膠片帝國。
而柯達公司對電影的貢獻也沒有停止,因為不存在停止的技術,只有更好更完美的技術,1948年,柯達公司發明了專門用於專業電影的不容易燃燒的安全片基,1950年,公司的科學家發明了可以穩定彩色影象質量的成色劑,這兩項發明都獲得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技術大獎。1985年,柯達公司正式宣佈參加影片的市場競爭,與電子視覺藝術的關係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