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吟花少
-
2 # 莫失雲間志
個人以為,思想的最高境界莫過於一個“誠”字!
首先,“誠”代表了思想的集中專一。“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思想龐雜分散,意味著效率低下。無論是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還是在思考推理的過程中,專注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有人甚至把專注稱之為靈魂的強度,由此可見集中思想的重要性。
我小時候花在讀書上的時間其實並不多,但成績卻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學習的秘訣其實就是專注。在我全神貫注的看書的時候,甚至聽不到別人大聲的喊我的名字,所以學習的效率才會如此之高。
其次,“誠”代表著思想的表裡如一。一個人的思想不但需要對外部的事物有認知,也需要對外部有表達。如果一個人不敢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坦誠的表達出來,往往意味著他的思想出了問題。
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做一個至誠君子,活得是最自在的。有些男人總喜歡活著面具的背後,還有一些女人則總喜歡活著濾鏡的背後,這樣藏著掖著,活得不累嗎?
再次,“誠”能生出智慧,士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誠”於自己的選擇,才會在別人絕望時,找到前進的道路。
毛澤東如果不是“誠”於自己的思想,恐怕萬里長征中,根本就走不出雪山草地,更別說後來解放全中國了。
最後,“誠”能“未卜先知”,不被人愚弄欺騙。不少人覺得至誠君子就是老實人,容易吃虧上當。古人卻說“至誠之道可以先知”“至誠如神”,其實這並非虛言!
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知道,那些吃虧上當的人,開始往往都是抱著佔便宜的心態。比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眾多受害者,如果他們不是受到超高利息的誘惑,又怎麼會如此輕易的拿出巨資呢?
而真正的至誠君子,對別人提出的一種不勞而獲的誘惑,反而會一眼看穿,絕不會輕易隨波逐流。
-
3 # 孝容可舉
《思想的最高境界是“無”》(上)
我們通常認為老子的“道”是受伏羲氏的“一畫開天”所啟發而來。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伏羲氏也許是由於擔心其他人難以理解他的意思,迫於無奈才以眾人容易懂的符號來傳達他的哲理。
天地萬物的執行法則就是“道”,永恆的“道”需要藉助一定的“萬物”來實現,即是“德”。但每一物的存在是短暫的,“道”就必須在週而復始的具體“萬物”中才能實現自體的存在。
我們一般喜歡將“有”與“無”對立起來看,這是不全面的。“有”與“無”是為了老子便於讓人理解,才用作來具體描述“道”的。所以,老子在《道德經》第一句就講: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我們要明白“道”的層次是無比高的,“太上”,“道”是“有”與“無”背後的無形的力量,“有”與“無”是“道”的“營魄抱一”的外在體現。“道”是“有”與“無”的根本。“有”與“無”的最終歸宿是“道”。我們如果生硬地把“有”與“無”分開來認知,何來談“道”?我們經常提到的“以和為貴”同此理。
我們學習《道德經》,務求跳出現代語言環境的思維去感受老子的為“聖人”之“道”,務求儘量貼近老子的邏輯去分析“為道之用”的“德”,避免陷入誤區。否則就易自誤誤人。
(太忙了,待續)
回覆列表
我覺得思想的最高境界就一個字【悟】,思想千變萬化最終的成就歸功於悟。
思來想去悟性尤為重要,唯有開悟才能釋放心靈看透一切。人活與世為了什麼,有諸多事情還想不明白。我從哪來又要到何處去,人為什麼有思想這些長久困惑於心的問題如何才能知曉!唯有悟性,唯有開悟唯有悟出人生的真諦和迷茫。
大自然的規律難以捉摸,宇宙之奧妙更令人無法想象和參透,這就需要悟性的靈光照耀自我從而找到問題之所在。一旦找到開啟悟性大門的那麼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此門中囊括世間萬事萬物都能在其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你看古時候習武之人,參禪之人,讀書之人,修仙之人等無不看重一個【悟】字!習武之人呢要領悟其中的精髓,參禪之人呢要悟出佛心佛性何在,讀書之人呢要悟出書中的道理和人生的意境,修仙之人呢要悟出善根的存在和天道的規律。所以說悟性尤為重要和關鍵,不然只能平庸之至尋常而已,若能出類拔萃高人一等悟對了悟深了就可見發揮了。
現如今無論是道家,佛家,科學家,自然學家等大家都離不開悟性之根本。悟性是靈性依託之根本,是思想的最高境界!老子就是經常在江河邊思想水的靈性從而從水中看透人生哲理,他言水利萬物而不爭,日月星辰而隨之流轉。致使他後來領悟了更多的道理和自然規律繼而西出函谷關之前下下了【道德經】成為傳世的佳作天書 。而如來就是在菩提樹下悟出了人生的真諦和天理循規從而立地成佛,這也離不開他平常發自內心的善良去同情普渡終生才有菩提樹下開悟之時。牛頓的【萬有引力】是如何得來的是他無聊躺在蘋果樹下一個蘋果把他砸醒突然之間悟出來的道理。還有好多成就非凡能力很強的學著先驅等都是悟性給予了他們驚人的本領和成就。
若要成就自身就離不開悟性之根本,即使開悟了有所成就了也要幫助更多的人給社會和人民帶去福報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