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臨格史

    一、"焚書坑儒"的爭議

    “焚書坑儒”這個詞最早見於西漢時期,孔子的十世孫"孔安國"在給《尚書》作序時說:“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自此之後,“焚書坑儒”作為一個代名詞流傳於世

    焚書坑儒

    其實,"焚書""坑儒"作為兩件事情,人們對"焚書"沒有多大異議,但是對"坑儒"卻一直存在不同的聲音。作為孔安國的弟子,司馬遷在《史記·儒林列傳》說:”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也就是說,在漢朝時,人們對秦始皇到底是"坑儒生"還是"坑術士"是存在疑問的

    但是很明顯,作為儒家正統傳人的孔安國的說法更為後世儒家學者所信任,自孔安國始,秦始皇站到了儒家的對立面。

    秦始皇像

    二、"罷黜百家"的影響

    漢初,百廢待興,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在思想上主張清靜無為的黃老學說。

    到了漢武帝時,經過前代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家實力極大增強。不管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強化中央集權成為統治者的迫切需求。而這時,儒家的大一統思想和君臣倫理觀念得到了漢武帝的認可。之後,儒家勢力不斷崛起,到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終於取代道家思想,成為漢朝的正統思想。

    漢武帝對於儒家思想的發揚光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董仲舒像

    三、"焚書坑儒"與"罷黜百家"的歷史分析

    不管是"焚書坑儒",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是封建帝王為了增加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治的手段。

    秦漢兩朝相鄰,秦二世而亡,漢朝更是在推翻秦朝統治的基礎上建立的,作為漢朝的統治者為了增加自己正統性,必然會對前朝歷史有所醜化。作為"焚書坑儒"的提出者,孔安國作為漢朝子民,對秦朝加以醜化也屬正常,但是孔安國"正統儒家傳人"的身份,使這一結論固化並傳承。自漢朝之後,儒家思想一直作為歷代王朝的正統思想,而秦始皇作為儒家的反面例子,其形象也在歷代儒家學者們的口誅筆伐中不斷崩塌。秦始皇暴君形象流傳千年,而當年的歷史真相幾乎無人去探究。漢朝歷經東西兩漢,共計400餘年的統治,西漢的歷史更是由東漢王朝編寫,對漢武帝的作為自不會故意醜化。再加上漢武帝對儒家思想的傳承發揮的巨大作用,漢武帝在注重著書立說的歷代儒家學者眼中要偉大的多

    漢武帝像

    四、結論

    不管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都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千古帝王,"焚書坑儒"與"罷黜百家"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治的必要手段。

    我們不能以現代人的思想去評判2000多年前古人的做法,更不能以歷史的偏見去評價對中華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古代帝王

  • 2 # 憂國吃瓜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文化現象,二者有許多共同之處,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兩個結果。

    焚書坑儒發生在秦朝,秦始皇求仙失敗,並引起文人術士的詬病,動搖了統治的思想根基,於是在李斯的慫恿之下,大肆焚燒文化典籍,屠殺了儒家數百名學者,伴隨戰火數百年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黃金期宣告結束。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發生在漢武帝期間,當時的文化主流思想是道家的“無為而治”,這與漢武帝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格格不入,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統和克己復禮思想,則非常有利於漢王朝的集中管理,於是他和董仲舒合謀,上演了一處罷黜百家的文化屠殺史劇。

    漢武帝和秦始皇的初衷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強化中央集權維護其統治地位,手段也如出一轍,但後果的不同是明顯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事與願違,文化遭到了破壞,但其殘暴的執政理念卻引起了天下公憤,為秦朝的快速滅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而漢武帝的罷黜百家,雖然對文化繁榮也是一種嚴重的摧殘迫害,但獨尊儒術卻獲得了巨大成功,不僅成為大漢王朝長期存在的統一思想根基,而且更重要的,它確立了兩千多年來華夏文明的文化基礎,儒家思想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主流,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藍色畫面出現stop:0×000000F4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