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獲得神通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期限。有些人很快,而另外一些人很慢,快慢取決於他們過去生的巴拉密、修習方法、精程序度等許多因素。還有許多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今生證得神通。證得神通的人,只能是有慧根的三因結生者,三因結生者是指此人的結生心裡擁有無貪、無嗔、無痴(即:慧根)這三因。結生心屬於果報心,它是根據上一世臨死時成熟的業決定的。如果當時成熟的是殊勝的三因善業,則能夠生起三因結生心,如果是低劣的三因善業或殊勝的二因善業,則只能生起二因結生心,如果是低劣的二因善業,則只能導致無因結心。這裡的二因,是指只有無貪和無嗔二因,而缺少無痴這一因。這三種人,比較容易辨別的是無因結生者,他們是那種在母親懷孕期間並未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如誤服對胎兒不利的藥物等,而是天生髮育缺陷,一出生患有聾啞或其他殘疾。三因及二因結生者從身體方面很難辨別,他們都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 另外,佛音尊者在《清淨之道》裡強調,獲得神通是相當困難的事情,他寫道:初學者得遍的遍作(準備定)亦困難,於百人千人之中,或有一人能得。作了遍的準備定者,生起(似)相難,於百人千人之中,或有一人能得。生起了似相得以增大,而證安止定難,於百人千人中,或有一人能得。證得安止者,以十四行相調伏其心難,於百人千人中,或有一人能得。即以十四行相調伏其心者,得神變亦難,於百人千人中,或有一人能得。得神變者,即刻現起神變難,於百人千人中,或有一人能得即刻現起神變。 2、佛教裡,獲得神通的方法主要是依據定力的培育而得來的。 (1)他首先需要嚴格持戒,遠離殺生、偷盜、邪淫、虛妄語、飲酒。最好能夠持梵行五戒或布薩八戒。 (2)然後,他次第培育定力達到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的八種定。然後,他需要十四行相調伏其心。哪14種呢?(一)以順遍,(二)以逆遍,(三)以順逆遍,(四)以順禪,(五)以逆禪,(六)以順逆禪,(七)以跳禪,(八)以跳遍,(九)以跳禪與遍,(十)以超支,(十一)以超所緣,(十二)以超支與所緣,(十三)以支的確定,(十四)以所緣的確定。如果詳細的分析,將會是長篇大論。這裡只簡要的講一點。在他以某一種方法獲得了八定之後,他需要以其他許多方法再獲得八定。這裡主要是以八種遍的方法,具體是指:地、水、火、風、青、黃、紅、白共八種遍。按這裡的順序分別證得禪定,這是順遍,如果從白遍開始證入定,再證紅遍等,則是逆遍,從初禪開始證入定,則是順禪,從非想非非想處證入定,則是逆禪。這是對心超強的訓練方式。 (3)當他已經以十四行相調伏其心之後,他可以開始修習神通。為控制篇幅,這裡僅以比丘證得宿命通為例。聲聞的宿住隨念是依於五蘊次第或以死及結生而憶念。是故欲如是憶念的初學比丘,自乞食回來及食後,獨居靜處,次第的入諸四禪定,並自神通的基礎禪(注:指色界第四禪)出定,憶念自己完了一切工作之後曾坐於此座。如是應順次的憶念其整天整夜所行的事情,即回溯其敷座,進入自己的臥座所內,收拾他的衣缽,食時,從村中回來時,在村內乞食之時,入村乞食時,出寺之時,在塔廟及菩提樹的庭園禮拜之時,洗缽時,取缽時,自取缽時至洗臉時的一切所行,早晨的一切所行,後夜的行作,乃至初夜的一切行作。上面這些雖然普通的人的心也明瞭,但遍作(準備)的定心則極其明瞭。如果在這些事情裡面有任何不明瞭的,則應更入基礎禪,出定之後再憶念。這樣他便成為象點燈時候一樣的明顯。如是順次的回憶其第二日、第三、第四、第五日的行作。在十日間,半月間,一月間,乃至一年間的一切行作。以這樣的方法而念十年二十年乃至在此生的自己的結生的人,他當憶念在前生的死的剎那所行的名色。智者比丘,只要在第一次,便能離去給生而取前生的死的剎那的名色為所緣。前生的名色既已無餘的壞滅,而生起了其他的(名色),所以那(前生的)處所是阻障如黑暗的、劣慧之人是非常難見的。然而他們(劣慧者)不應說‘我離去結生而取前生的死的剎那所行的名色為所緣是不可能的’而斷絕他的憶念。他們應該數數入基礎禪,再再出定而憶念那(前生的)處所。譬如強人,為了要取造宮殿所需的棟樑而伐大樹,只砍下枝葉,便壞了斧口的鋒刃,不能再伐大樹,但他並不放棄工作,跑到鐵匠的屋內,把斧頭整理銳利之後,回來再伐;若再壞了,亦同樣的再修再伐。他這樣伐時,已伐的部分不必再伐,只伐其未伐的部分,不久之後,便伐倒大樹了。同樣的,這樣努力的比丘,從基礎禪出定,以前已能憶念的不必再念,只憶念結生,不久之後,便能離去結生,以前生的死的剎那所行的名色為所緣了。(此段內容引自《清淨之道》)當他能夠知見上一世的死亡的情形,則已經屬於宿命通了。他可以繼續觀察上一世自己或他人叫什麼名字,多少歲去世,生在哪裡,父母是誰、生活在什麼階層等過去生的種種。即如經中雲:彼如是心得等持……安住不動時,引導其心傾向於宿住隨念智。彼於種種的宿住隨念,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主、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許多壞劫、許多成劫、許多壞成劫。‘我於某處,有如是名,如是種姓,如是容貌,食如是食物,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我從彼處死,生於某處,我亦於彼處,有如是名,如是種姓,如是容貌,食如是食,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我從彼處死,來生於此界’,如是憶念種種宿住的形相種姓。
1、獲得神通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期限。有些人很快,而另外一些人很慢,快慢取決於他們過去生的巴拉密、修習方法、精程序度等許多因素。還有許多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今生證得神通。證得神通的人,只能是有慧根的三因結生者,三因結生者是指此人的結生心裡擁有無貪、無嗔、無痴(即:慧根)這三因。結生心屬於果報心,它是根據上一世臨死時成熟的業決定的。如果當時成熟的是殊勝的三因善業,則能夠生起三因結生心,如果是低劣的三因善業或殊勝的二因善業,則只能生起二因結生心,如果是低劣的二因善業,則只能導致無因結心。這裡的二因,是指只有無貪和無嗔二因,而缺少無痴這一因。這三種人,比較容易辨別的是無因結生者,他們是那種在母親懷孕期間並未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如誤服對胎兒不利的藥物等,而是天生髮育缺陷,一出生患有聾啞或其他殘疾。三因及二因結生者從身體方面很難辨別,他們都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 另外,佛音尊者在《清淨之道》裡強調,獲得神通是相當困難的事情,他寫道:初學者得遍的遍作(準備定)亦困難,於百人千人之中,或有一人能得。作了遍的準備定者,生起(似)相難,於百人千人之中,或有一人能得。生起了似相得以增大,而證安止定難,於百人千人中,或有一人能得。證得安止者,以十四行相調伏其心難,於百人千人中,或有一人能得。即以十四行相調伏其心者,得神變亦難,於百人千人中,或有一人能得。得神變者,即刻現起神變難,於百人千人中,或有一人能得即刻現起神變。 2、佛教裡,獲得神通的方法主要是依據定力的培育而得來的。 (1)他首先需要嚴格持戒,遠離殺生、偷盜、邪淫、虛妄語、飲酒。最好能夠持梵行五戒或布薩八戒。 (2)然後,他次第培育定力達到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的八種定。然後,他需要十四行相調伏其心。哪14種呢?(一)以順遍,(二)以逆遍,(三)以順逆遍,(四)以順禪,(五)以逆禪,(六)以順逆禪,(七)以跳禪,(八)以跳遍,(九)以跳禪與遍,(十)以超支,(十一)以超所緣,(十二)以超支與所緣,(十三)以支的確定,(十四)以所緣的確定。如果詳細的分析,將會是長篇大論。這裡只簡要的講一點。在他以某一種方法獲得了八定之後,他需要以其他許多方法再獲得八定。這裡主要是以八種遍的方法,具體是指:地、水、火、風、青、黃、紅、白共八種遍。按這裡的順序分別證得禪定,這是順遍,如果從白遍開始證入定,再證紅遍等,則是逆遍,從初禪開始證入定,則是順禪,從非想非非想處證入定,則是逆禪。這是對心超強的訓練方式。 (3)當他已經以十四行相調伏其心之後,他可以開始修習神通。為控制篇幅,這裡僅以比丘證得宿命通為例。聲聞的宿住隨念是依於五蘊次第或以死及結生而憶念。是故欲如是憶念的初學比丘,自乞食回來及食後,獨居靜處,次第的入諸四禪定,並自神通的基礎禪(注:指色界第四禪)出定,憶念自己完了一切工作之後曾坐於此座。如是應順次的憶念其整天整夜所行的事情,即回溯其敷座,進入自己的臥座所內,收拾他的衣缽,食時,從村中回來時,在村內乞食之時,入村乞食時,出寺之時,在塔廟及菩提樹的庭園禮拜之時,洗缽時,取缽時,自取缽時至洗臉時的一切所行,早晨的一切所行,後夜的行作,乃至初夜的一切行作。上面這些雖然普通的人的心也明瞭,但遍作(準備)的定心則極其明瞭。如果在這些事情裡面有任何不明瞭的,則應更入基礎禪,出定之後再憶念。這樣他便成為象點燈時候一樣的明顯。如是順次的回憶其第二日、第三、第四、第五日的行作。在十日間,半月間,一月間,乃至一年間的一切行作。以這樣的方法而念十年二十年乃至在此生的自己的結生的人,他當憶念在前生的死的剎那所行的名色。智者比丘,只要在第一次,便能離去給生而取前生的死的剎那的名色為所緣。前生的名色既已無餘的壞滅,而生起了其他的(名色),所以那(前生的)處所是阻障如黑暗的、劣慧之人是非常難見的。然而他們(劣慧者)不應說‘我離去結生而取前生的死的剎那所行的名色為所緣是不可能的’而斷絕他的憶念。他們應該數數入基礎禪,再再出定而憶念那(前生的)處所。譬如強人,為了要取造宮殿所需的棟樑而伐大樹,只砍下枝葉,便壞了斧口的鋒刃,不能再伐大樹,但他並不放棄工作,跑到鐵匠的屋內,把斧頭整理銳利之後,回來再伐;若再壞了,亦同樣的再修再伐。他這樣伐時,已伐的部分不必再伐,只伐其未伐的部分,不久之後,便伐倒大樹了。同樣的,這樣努力的比丘,從基礎禪出定,以前已能憶念的不必再念,只憶念結生,不久之後,便能離去結生,以前生的死的剎那所行的名色為所緣了。(此段內容引自《清淨之道》)當他能夠知見上一世的死亡的情形,則已經屬於宿命通了。他可以繼續觀察上一世自己或他人叫什麼名字,多少歲去世,生在哪裡,父母是誰、生活在什麼階層等過去生的種種。即如經中雲:彼如是心得等持……安住不動時,引導其心傾向於宿住隨念智。彼於種種的宿住隨念,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主、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許多壞劫、許多成劫、許多壞成劫。‘我於某處,有如是名,如是種姓,如是容貌,食如是食物,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我從彼處死,生於某處,我亦於彼處,有如是名,如是種姓,如是容貌,食如是食,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我從彼處死,來生於此界’,如是憶念種種宿住的形相種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