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包括:
1.γ射線 波長短於0.2埃的電磁波.由放射性同位素如60Co或137Cs產生.是一種高能電磁波,波長很短(0.001-0.0001nm),穿透力強,射程遠,一次可照射很多材料,而且劑量比較均勻,危險性大,必須遮蔽(幾個cm的鉛板或幾米厚的混凝土牆).
2.X射線 波長介於紫外線和γ射線間的電磁輻射.由德國物理學家W.K.倫琴於1895年發現,故又稱倫琴射線.是由x光機產生的高能電磁波.波長比γ射線長,射程略近,穿透力不及γ射線.有危險,應遮蔽(幾毫米鉛板).
3.β射線 由放射性同位素(如32P、35S等)衰變時放出來帶負電荷的粒子.在空氣中射程短,穿透力弱.在生物體內的電離作用較γ射線、x射線強.β射線是高速運動的電子流0/-1e,貫穿能力很強,電離作用弱,本來物理世界裡沒有左右之分的,但β射線卻有左右之分.在β衰變過程當中,放射性原子核透過發射電子和中微子轉變為另一種核,產物中的電子就被稱為β粒子.在正β衰變中,原子核內一個質子轉變為一箇中子,同時釋放一個正電子,在“負β衰變”中,原子核內一箇中子轉變為一個質子,同時釋放一個電子,即β粒子.
4.中子 不帶電的粒子流.輻射源為核反應堆、加速器或中子發生器,在原子核受到外來粒子的轟擊時產生核反應,從原子核裡釋放出來.中子按能量大小分為:快中子、慢中子和熱中子.中子電離密度大,常常引起大的突變.目前輻射育種中,應用較多的是熱中子和快中子.
5.紫外光 或者紫外線,是一種穿透力很弱的非電離輻射.核酸吸收一定波長的紫外光能量後,呈激發態,使有機化合物加強活動能力,從而引起變異.可用來處理微生物和植物的花粉粒.
6.鐳射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光源.
鐳射也是一種電磁波.波長較長,能量較低.由於它方向性好,僅0.1°左右偏差,單位面積上亮度高,單色性好,能使生物細胞發生共振吸收,導致原子、分子能態激發或原子、分子離子化,從而引起生物體內部的變異.
各種射線,由於電離密度不同,生物效應是不同的,所引起的變異率也有差別.為了獲得較高的有利突變,必須選擇適當的射線,但由於射線來源、裝置條件和安全等因素,目前最常用的是γ射線和x射線. 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等,是由源自外層電子引起.倫琴射線由內層電子引起.γ射線是由原子核引起.
主要包括:
1.γ射線 波長短於0.2埃的電磁波.由放射性同位素如60Co或137Cs產生.是一種高能電磁波,波長很短(0.001-0.0001nm),穿透力強,射程遠,一次可照射很多材料,而且劑量比較均勻,危險性大,必須遮蔽(幾個cm的鉛板或幾米厚的混凝土牆).
2.X射線 波長介於紫外線和γ射線間的電磁輻射.由德國物理學家W.K.倫琴於1895年發現,故又稱倫琴射線.是由x光機產生的高能電磁波.波長比γ射線長,射程略近,穿透力不及γ射線.有危險,應遮蔽(幾毫米鉛板).
3.β射線 由放射性同位素(如32P、35S等)衰變時放出來帶負電荷的粒子.在空氣中射程短,穿透力弱.在生物體內的電離作用較γ射線、x射線強.β射線是高速運動的電子流0/-1e,貫穿能力很強,電離作用弱,本來物理世界裡沒有左右之分的,但β射線卻有左右之分.在β衰變過程當中,放射性原子核透過發射電子和中微子轉變為另一種核,產物中的電子就被稱為β粒子.在正β衰變中,原子核內一個質子轉變為一箇中子,同時釋放一個正電子,在“負β衰變”中,原子核內一箇中子轉變為一個質子,同時釋放一個電子,即β粒子.
4.中子 不帶電的粒子流.輻射源為核反應堆、加速器或中子發生器,在原子核受到外來粒子的轟擊時產生核反應,從原子核裡釋放出來.中子按能量大小分為:快中子、慢中子和熱中子.中子電離密度大,常常引起大的突變.目前輻射育種中,應用較多的是熱中子和快中子.
5.紫外光 或者紫外線,是一種穿透力很弱的非電離輻射.核酸吸收一定波長的紫外光能量後,呈激發態,使有機化合物加強活動能力,從而引起變異.可用來處理微生物和植物的花粉粒.
6.鐳射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光源.
鐳射也是一種電磁波.波長較長,能量較低.由於它方向性好,僅0.1°左右偏差,單位面積上亮度高,單色性好,能使生物細胞發生共振吸收,導致原子、分子能態激發或原子、分子離子化,從而引起生物體內部的變異.
各種射線,由於電離密度不同,生物效應是不同的,所引起的變異率也有差別.為了獲得較高的有利突變,必須選擇適當的射線,但由於射線來源、裝置條件和安全等因素,目前最常用的是γ射線和x射線. 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等,是由源自外層電子引起.倫琴射線由內層電子引起.γ射線是由原子核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