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12235744771

    可持續發展,是關於自然、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思想和戰略。1980年,國際自然保護同盟的《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首次提出"可持續發展"概念:"必須研究自然的、社會的、生態的、經濟的以及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的基本關係,以確保全球的可持續發展。"1981年,美國學者布朗著《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一書,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長、保護資源基礎和開發再生能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首次確定可持續發展的定義,系統地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1992年6月,聯合國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和《21世紀議程》等檔案,制定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

    科學界從不同的角度闡發"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理論。

    1.生態學家,強調自然可持續性。"持續性" 一詞,首先是由生態學家提出, 即所謂"生態持續性",強調自然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程式間的平衡。1991 年, 國際生態學聯合會和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聯合舉行關於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專題研討會,發展並深化可持續發展概念的自然屬性, 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 保護和加強環境系統的生產和更新能力",可持續發展是不超越環境和自然系統更新能力的發展。

    2.國際組織著重於社會方面的定義。1991 年,由世界自然保護同盟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發表《保護地球--可持續生存戰略》,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在不超出支援它的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的情況下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並提出了人類可持續生存的九條基本原則。

    3.經濟學家強調經濟可持續性。 愛德華《經濟、自然資源:不足和發展》一書, 把可持續發展定義為"在保持自然資源的質量及其所提供服務的前提下,使經濟發展的淨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爾斯認為:"可持續發展是今天的使用不應減少未來的實際收入","當發展能夠保持當代人的福利增加時, 也不會使後代的福利減少"。

    4.科學家從科技方面定義可持續發展。斯帕思(JammGustareSpath) 認為,"可持續發展就是轉向更清潔、更有效的技術--儘可能接近"零排放" 或"密封式 ",工藝方法--儘可能減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消耗"。

    5.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定義。1989 年"聯合國環境發展會議"(UNEP)發表《關於可持續發展的宣告》,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和戰略主要是:(1) 走向國家和國際平等;(2) 要有一種 支援性的國際經濟環境;(3) 維護、合理使用並提高自然資源基礎; (4) 在發展計劃和政策中納入對環境的關注和考慮。

    可持續發展基本要求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要實現三個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持續性:經濟可持續性,生態可持續性,社會可持續性。它特別表示,是人們對環境整體性、經濟效率和社會公正的關注。

    可持續發展思想是發達國家的學者和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組織提出的。因為在那裡首先出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例如,由於實行人統治自然策略,導致了環境汙染、生態破壞和資源短缺表現的生態危機問題;由於實行資本專制主義導致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擴大,導致金融危機和其他社會危機。這些問題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損害,威脅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提出可持續發展思想。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化快速發展,出現比西方發達國家還嚴重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面對挑戰,1994年,中國政府制定《中國21世紀議程》,提出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與政策,確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續發展戰略確定為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的戰略;2000年,中國政府制定《中國21世紀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白皮書》,首次把可持續發展戰略納入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2002年十六大把"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思想是正確的。但是,"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是世界工業化發展導致的問題,一個基本問題或根本的問題。它不可能在工業文明的模式內解決。例如,環境汙染問題,現在主要對策是,發展環保產業,製造淨化廢物的裝置,對"三廢"(廢氣、廢水、固體廢物)進行淨化處理。它仍然遵循工業文明的生產方式,只是在這種生產方式末端加一個環節,改為"材料-產品-廢物-淨化"。這種線性非迴圈的生產方式,投入巨大的資金、科學技術、人力、能源和其他資源,雖然使局地的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但是並不能改變世界環境繼續惡化的趨勢。又如,資源短缺問題,40多年來發展高科技,開發節約能源和節約材料的技術和工藝,雖然產生了重要的經濟效益;但是,並沒有解決資源全面短缺的問題。或者,它只是減緩資源短缺的問題,延緩資源全面枯竭時候的到來。

    從人類社會發展戰略的角度,它需要世界歷史的一次根本性變革,只有在建設生態文明,以及在生態文明的發展中,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這就是建設生態文明,透過社會全面轉型,特別是,改革工業文明的"資本專制"的政治制度,實行以人為本的社會民主主義制度;改革人統治自然的生產方式,發展與生態友好的科學技術,創造新的生態工藝和技術,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和生態牧業;改革高消費的生活方式,實行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發展生態文化,生態醫療保健,等等,透過政治-經濟-文化的"生態化",實現人與人的社會關係和解,以及人與自然生態關係和解,建設人與人的社會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的生態和諧的和諧社會。這就是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這就是生態文明的社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信未來》原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