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38035845626

    王羲之說:“一點所失,若美人失一目。一畫之失,如壯士失一肱。不可不慎” 唐太宗贊王羲之其字“煙霏潔露,若斷而連”,贊王獻之的字:“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稱為“書聖” 的王羲之,他的書法秀美典雅,而有人卻站在壯美的立場上說他的作品“雖圓豐妍美,乃乏神氣,無戈戟銛銳可畏,無物象生動可奇” ,“有女郎才,無丈夫氣” 。

    南朝梁武帝蕭衍在《古今書人優劣評》中,評鍾蒜書法“如雲鵲遊天,群鴻戲海”,評王羲之的書法“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風閥”

    唐·張懷瓘在書論中稱書法是“無聲之音,無形之象” “每書欲十迅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又說:“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每作一折,如屈折鋼鈞;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節奏自見。

    孫過庭在《書譜》中曾經指出:“伯英不真,點劃狼藉,元常不草,使轉縱橫,乍顯乍晦,若行若藏。” “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

    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米芾說:“柳公權師歐(陽詢),不及遠甚,而為醜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又說:“柳與歐為醜怪惡札祖……”,“顏魯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宋朝米芾還風趣地說:“沈遼排字,蔡襄勒字,蘇軾畫字,黃庭堅描字,他自己是刷字”

    宋代朱長文說:“惟公(即顏真卿)合篆糟之義理,得分棣之謹嚴,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評歐是“傑出當世,顯名唐初,尺犢所傳,人以為法,雖戎狄亦慕

    其聲。”認為歐陽詢的楷書,是“纖濃得中,剛勁不撓,有

    正人執法,面折廷錚之風;至其點畫工妙,意態精密,無

    以尚也。”評柳公權是“博貫經術,正書及行,皆妙品之

    最,草不失能,蓋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一

    家”。又說:“當時大臣家碑誌,非其筆,人以子孫為不孝。

    外夷入貢,皆列署貨貝日:‘此購柳書’。”

    蘇軾曾說:“古之論書者,兼論其生平;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又說:“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決一,不為成書也。” 把神放在首位。

    元代趙孟睢獨紀な稀分性疲“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康有為作為碑派代表,極力鼓吹北碑,稱頌魏碑之美,“北魏碑無不佳者” 。而對以妍美見長的帖派書家董其昌的書法大力抨擊,貶低。“局束如轅下駒,騫怯如三日新婦” 。 鄧石如先生說:“計白當黑,無筆墨處也是妙境呀。”清包世臣也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當黑,奇趣乃出”。劉熙載說:“書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至數字,大如一行至數行。一幅至數幅,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凡書筆畫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險,章法要變而貫。”

    古人云:“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 。“詩貴曲,畫貴蓄,書貴藏,學貴悟”

    郭沫若評說他的書法“自成風格,’融冶篆隸於一爐,聽任心腕之交應,樸質而不拘謹,灑脫而有法度,遠逾宋唐,直攀魏晉”。郭沫若先生又說:“構成節奏”總離不開兩個很重要的關係,一個是時間,一個是力的關係”

    張宗祥先生所描述的:“以己之所宗者為本,不合者皆廢之,此狹陋之弊也。宗顏則議楮,法米則誹蘇。”“學碑者見帖而議其疏,學帖者見碑而病其拘,南宗陋北之板滯,北宗病南之放蕩”。

    近代書法大家沈尹默在《書法論叢》中說:“不論是石刻或墨跡,表現於外的,總是靜的形勢,而其所以能成這樣的形勢,卻是動作的結果。當初的動作態勢現在只通過作品留在靜的形中。要使靜者復動,就得透過耽玩者想象體會的活動,方能期望它的再現。於是,在既定的形中,就會活潑地看到往來不定的勢。在這一瞬間,不但可以發現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還會感覺到音樂般輕重疾徐的節奏。這說明書法欣賞是積極能動的。只有透過欣賞者展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才能使視覺形象與動覺形象結合起來,書法欣賞才得以實現。現代書法家沈默尹先生說:“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出驚人奇蹟,無色而具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

    近人馬宗霍的《書林紀事》載:“詢當見古碑,晉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百步復返,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林語堂先生說得好:“中國書法作為中國美學的基礎,其中全部含義將在研究中國建築時進一步看到”。

    啟功先生對此有精闢的說明:“筆法有一種異狀,為臨寫所不能得者。即凡橫斜之筆畫間,常見有一頓挫處,如竹之有節。且一行中,各字之頓挫處常同在一條直線之地位,如每行各就其頓挫處畫一線,以貫穿之,其線甚正而且直。又各行之間,此線之距離,又頗停勻。且此線之一側,紙色常有汙痕,而其另一側,則紙色潔淨。蓋書寫時摺紙為行,前段尚就格中書寫,漸後筆勢漸放,字漸大,常騎在摺痕之上寫,如寫摺扇扇面,凸稜礙筆,遂成竹節之狀,亦初非有意為頓挫之姿,其未值凸稜之行,則平正無此頓挫之節。紙上汙痕,亦由未裝背時所磨擦者。今敦煌出土之唐人白麻紙草書《法相宗經論》,所折行格之痕,有至今尚在者。明乎此,則頓挫竹節之異狀,可以瞭然。”

    宗白華先生說:“中國書法用中鋒寫的字,背Sunny一照,正中有一道黑線,周邊稍淡,叫‘綿裹鐵’,圓滾滾的產生了立體的感覺。”

  • 2 # 小飛飛的小朋友

    一般來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對於書法作品的評價,一般從書者本身學書經歷,自身書法修養以及對於書法做出的貢獻來著手分析。而背後折射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有句老話,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階級不同,代表的利益不同,對於書法的認知和推崇就不同。可萬法歸一,對於有貢獻的書法創新,書者獨特的人格魅力,都會對書法作品的價值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租轉非是什麼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