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清朝開創者。入關前的皇帝。
皇太極:愛新覺羅.皇太極,是清朝開創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入關前的第二位皇帝。
順治: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
康熙:玄燁,是順治的第三子。
雍正:胤禎,是康熙的第四子。
乾隆:弘曆,他是雍正的第四子。
嘉慶:喁琰,乾隆的第十五子。
道光:旻寧,嘉慶第二子,有清一代第一個以嫡子身份繼位的。
咸豐:奕詝,道光帝第四子,是清朝秘密立儲繼承皇位的最後一位皇帝。
慈禧: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 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 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
同治:載淳,是咸豐與葉赫那拉氏的獨生子。
光緒:載恬,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
傅儀:溥儀,是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之子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
擴充套件資料:
清朝君主是指清代的皇帝,清代從1616年至1912年共有12位君主,這裡包括後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實際統治的君主。清朝十二個皇帝分別是:1、努爾哈赤(天命);2、皇太極(天聰);3、福臨(順治);4、玄燁(康熙);5、胤禛(雍正);6、弘曆(乾隆);7、永琰,後改顒琰(嘉慶); 8、綿寧,後改旻寧(道光);9、奕詝(咸豐);10、載淳(同治); 11、載湉(光緒);12、溥儀(宣統)。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軍事上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臺灣,逐步掌控全國。
努爾哈赤:清朝開創者。入關前的皇帝。
皇太極:愛新覺羅.皇太極,是清朝開創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入關前的第二位皇帝。
順治: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
康熙:玄燁,是順治的第三子。
雍正:胤禎,是康熙的第四子。
乾隆:弘曆,他是雍正的第四子。
嘉慶:喁琰,乾隆的第十五子。
道光:旻寧,嘉慶第二子,有清一代第一個以嫡子身份繼位的。
咸豐:奕詝,道光帝第四子,是清朝秘密立儲繼承皇位的最後一位皇帝。
慈禧: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 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 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
同治:載淳,是咸豐與葉赫那拉氏的獨生子。
光緒:載恬,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
傅儀:溥儀,是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之子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
擴充套件資料:
清朝君主是指清代的皇帝,清代從1616年至1912年共有12位君主,這裡包括後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實際統治的君主。清朝十二個皇帝分別是:1、努爾哈赤(天命);2、皇太極(天聰);3、福臨(順治);4、玄燁(康熙);5、胤禛(雍正);6、弘曆(乾隆);7、永琰,後改顒琰(嘉慶); 8、綿寧,後改旻寧(道光);9、奕詝(咸豐);10、載淳(同治); 11、載湉(光緒);12、溥儀(宣統)。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軍事上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臺灣,逐步掌控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