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8425833711

    為何“銀河系”與“銀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你瞭解嗎? 從地球上看去,由於人類的肉眼分辨不出密集的恆星,因此就將它看做一條銀白色飄帶,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銀河。銀河系也因此而得名。所以說,銀河系和銀河這兩個概念是不同的。 後來,天文學家沙普利先後觀測了約100個球狀星團。他的統計表明,人馬座以內的球狀星團佔總星團的1/3,而以人馬座為中心的半個天球竟分佈了90%以上 的球狀星團。這一結果引起了沙普利的猜想。假定在銀河系內,球狀星團與恆星一樣對稱分佈,並且銀河系中心是太陽,那麼,地球上人們看到的天空上的球狀星團就應該是對稱分佈的。可是,觀測結果與之矛盾。沙普利想到是否存在另一種可能,即太陽實際上處在遠離銀河系中心的地方。這樣,地球上人們看到的球狀星團才會呈現不對稱分佈現象。 銀河系蝗蟲叢集的真相銀河面貌何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名詩說明了身在其中的人難以總覽事物全貌的尷尬,真是真知灼見,太形象了!從古至今,人類都想知道天地什麼樣,但古人只能站在地球上觀察地球,那怎麼可能看出地球的真面貌呢?把圓地球看成是一片平地,於是古人認為“天圓地方”。 我們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因為跳出地球的衛星可以為我們拍到地球的照片。可是到現在,人類的探測器也才剛剛跨越太陽系邊緣,人類自己都不敢想何時才能跳出銀河系。那麼銀河系的面容圖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這些疑問確實點到了實處。有關銀河系的全貌圖不是望遠鏡看到、拍到的,而是科學家畫出來的,也就是說,銀河系的樣子是科學家推測出來的。 那麼,科學家的推測有沒有道理呢?其實在我們還沒有跳出地球的時候,人類就已經透過測量資料和航海經驗,推測出地球應該是球形的。待人類造的衛星跳出地球大氣層之後,拍攝到的地球真面容確實是球形的,證明了之前的推測。由此可見,雖然我們現在無法跳出銀河系來看銀河系的全貌,但根據已掌握的資料,也可以對銀河系的樣子作一些推測。 現在,就讓我們跟著科學家的思路,來推測銀河系的面容吧 銀河系側面像個凸透鏡 如果說起最近的河外星系可能很多朋友首先會想到仙女座星系,但其實仙女座並不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系,它距離銀河240萬光年,而銀河系真正的小夥伴是我們今天要聊的:麥哲倫星雲。 1912年,美國天文學家勒維特發現小麥雲的造父變星的周光關係,赫茨普龍和沙普利隨即測定了小麥雲的距離,成為最早確認的河外星系。大麥雲的距離是16萬光年,小麥雲是19萬光年,它們在空間上相距5萬光年。麥哲倫星雲屬於小且不規則星系,是銀河系的衛星星系,每15億年繞銀河系軌道轉一圈。正因它如此的沒有標準固定的形狀,麥哲倫星雲成了南半球爭議最多的天體,甚至是最能激發人們幻想的天體。有天文學家表示,麥哲倫星雲似乎會與宇宙中存在的暗物質相互作用,形成星系彎曲。 什麼是星系彎曲呢?我想這個就比較難解釋了,簡單點的說法是鄰近星雲的執行可能對我們生存的銀河系造成影響,就像地毯的另一頭鼓動,能造成類似波浪一樣的形狀扭曲,目前銀河系銀盤已經變成碗狀了。麥哲倫星雲與銀河系相似,其中也包含了許多氣體和恆星,大麥雲屬矮棒旋星系或不規則星系,質量為銀河系的1/20。小麥雲屬不規則星系或不規則棒旋矮星系,質量只及銀河系的1/100,小麥哲倫雲現在已被撕裂,它的恆星將成為銀河系的一部分。 直到近代,一些科學家提出質疑:銀河系實在是太大了,光從太陽系的一邊走向另一邊,僅需不到1年,但在銀河系,至少要10萬年!在廣袤的宇宙中,就算是很多恆星緊緊靠在一起,也不至於達到這樣的亮度。 那麼,銀河系究竟有什麼力量能夠吸引著如此超大空間、所有的天體都圍繞著它旋轉的呢?我們知道,太陽之所以能夠吸引8大行星圍繞它旋轉,就是因為質量極大;因此,在銀河系的中央,必然也存在一個極大質量的星體,吸引著數億萬億計的星球環繞執行。 事實上,這個質量極大的物體就是黑洞,它身居銀河系的最中央,所有銀河系內的天體都在永無休止地環繞執行。但我們一定有個疑惑:黑洞是不能發光的,那為什麼銀河系的核心那麼明亮? 相比我們一定看過很多的銀河系的圖片,其實所謂銀河就像是一片雲彩,一團氤氳,並不是我們生活中的河的樣子,那麼我們就不經疑問為什麼銀河是扁的呢?這個問題想要解釋其實是很複雜的,牽扯了許許多多的理論和資料。簡單的來說,在最原始的時候,銀河系有好多好多的星系,其實是沒有規律的,每一個星系是一團塵埃,沒有形狀混混沌沌的,但是因為有引力,就像是我們熟悉的太陽系一樣,在這個引力的作用下才會形成一個有規律的一個結構,我們可以認為他就是銀河系的開始。因為這個系統是有一個力量,叫做角動量,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之下這個力量是守恆的,這樣形成的一個最基本的現象就是公轉。銀河系內幾乎所有物質的轉動方向都是一致的。我們從生活中的漩渦等類似的旋轉來聯想,就可以知道在這個中心力的作用之下形成了一個盤面的運動,這樣也確保了這個盤面的物質不會在運動的過程中混亂的相撞。 銀河系為什麼是扁的,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基礎就是星雲假說。在引力的作用之下,我們所在的星雲的質密物會越來越大,一定的程度之後大團粒子在角動量的作用下就會圍繞著質心運動,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平面,整團氣雲旋轉的平面。儘管是在一個平面上面,但是粒子是可以在這個平面的上下運動的。所以銀河系就形成了我們所看到那個樣子扁扁的,周圍還有一圈氤氳,就是這些跳動的粒子。 然後我們就可以非常簡單的想象到這樣就會有所混亂,長時間之後這樣的非彈性碰撞的後果就是消弱垂直的力量,因此就形成了一個扁扁的平面。同時整團物質還在做著自傳運動,於是就有一個不斷地平行結構的形成,也就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個情況,大多數的星系都在同一個平面上面運動。其實這也是太陽系之所以是扁的原因,畢竟在宇宙之中這些物理知識都是相同,這些星體的結構也是有規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用表都是有那些功能?都是怎麼樣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