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近期上映的《流浪星球》暫時位列同時段電影的票房第一。
6
回覆列表
  • 1 # 四川玉味堂餐飲有限公

    說明華人的觀影水平越來越高啦!人民已經厭倦了那種低俗搞笑。大家都希望有高質量的中國中國產片,戰狼二的崛起,紅海行動的成功,還有現在爆紅的流浪地球,說明人民對精神世界追求越來越高,這是一件好事啊。今天又去看了第二次流浪地球,感覺依然震撼。我們中國需要這樣的電影。我們中國也需要這樣的導演。從這部電影裡面也看出了我們華人的自信,以前我們拍的電影都是所謂的國際大片,然後找一個外華人當主演。好像我們華人的電影離開了外華人就不叫大片了。比如長城,比如金陵13釵。這也代表我們中國真正的電影工業崛起,我希望有真正的好導演,少拍點喜劇片,多拍點這種未來的科幻片。華人拍喜劇片真的只適合自娛自樂,永遠不可能衝出亞洲,走向全世界。謝謝郭帆導演,讓我終於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電影!

  • 2 # 傾城之夢138

    首先講一下,《流浪地球》票房奪冠,這是必然的,但是,卻是個毫不值得炫耀、誇耀的奪冠。其奪冠,是必然的奪冠,與演技、與拍攝、與任何個人技術性的東西,沒有半點關係。只要導演不爛、不渣,一個這種題材的電影,拿來中國市場,其奪冠,是沒有任何玄唸的必然。為什麼呢?

  • 3 # 小康看電影故事

    這種題材的中國電影,代表了現代人的心聲,以後就不是隻有美國大片了,還有中國大片,是一個帶有東方色彩的中國大片!!

  • 4 # 小金智囊121

    現在出一個怪現象,為了票房,電影票價爭相上漲,電影質量沒有提高,其實,春節的電影沒一個是有質量的,弄幾個明星,編個情節,就想大賣,老百姓是傻子,記住,不拿老百姓的利益當回事的必將讓市場拋棄。

  • 5 # 你為何放棄思考

    第一,片方僱傭的水軍,在大年初一凌晨丟擲的一萬多五星打分帶了很好的節奏。

    第二,中國觀眾審美畸形,自喜歡看大片,喜歡看特效,完全不在意人物塑造垮掉的問題,也不在意看完之後對人物完全沒印象的事實。

    第三,中國觀眾的評價喜歡跟風,不明覺厲,看到別人吹特效好,一起跟著吹特效,動不動就說特效超越好萊塢大片等等,其實流浪只能算是國內科幻電影裡,劇情特效配合較好,等各方面都過得去的中規中矩之作。

    第四,愛國情緒就像一劑春藥,喝完就容易上頭來勁,而且會傳染,任何不合理的事情,一旦打著愛國的情緒就變得理所當然,哪怕他們是在幹著辱罵同胞牟取暴利的勾當。

  • 6 # 貓137179141

    好與不好不是自己吹的,看了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結果一目瞭然,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只看流浪地球!

  • 7 # 楠林蔚然

    本身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就非常的不錯,首先把地球帶出太陽系去尋找新的家園這個腦洞大開的創意創意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瞭解科幻作品的人來說,科幻電影有幾部還可以《珊瑚島上的死光》《臭氧層空洞》但是距離現在年代久遠。現在我們印象中的中國科幻電影,什麼各種俠各種穿越,你去豆瓣查一查,都很難形容,二點幾分三點幾分。造成了資本對科幻電影不敢有很大的投入。因此我們這一些科幻迷一直是很小眾的,一直來源的營養滋養是來自於好萊塢,以中國題材的只能有以《科幻世界》為主的一些科幻小說或者科幻雜誌。國內資本不敢投,這塊的市場一直是個空白,也沒有專業人士在當中,也摸不清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喜歡科幻題材,還不如投給幾個小成本的電影來搏一把大的划算。這部電影受到了萬達權衡之後的撤資,幾乎夭折。影片斷炊了,導演自己投入了自己的幾百萬,甚至最後期要不是吳京的解囊相助,還有一個6000多萬的缺口。因此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可以博到一把最大的。這是資本的一次冒險,但成功了。

    這一次經過4年的劇本打磨,相信郭帆和劉慈欣是做了很深入的溝通跟交流的,以流浪地球的背景來打造一個重新改編的故事。其實小說和電影有很大的差距,小說她可以天馬行空的寫,但是電影要有一定的節奏感,還有韻律上的安排才會顯得好看。熟悉小說的人都知道與原作相差很大,其實只是在剎車階段到前流浪階段的一小節故事,如果按這個體量來做的話,光流浪地球可以做出三四部作品。原作者給予了充分的自由度,而現在的作者抱著敬畏的精神講了一個很好的故事。從創作的角度來說是一次創作的成功。

    從選角導演的角度上來講,人物也算塑造的成功。與計劃中的角色算是比較貼切。而且並沒有使用大牌的或者流量明星或者小鮮肉,節省下來大部分的金錢用於後期製作跟特效製作。

    而且這次的特效對標的是好萊塢級的水平,做到了質感上佳。我們現在國內觀眾的角度越來越叼。第一個觀感就是電影的質感。簡單形客一下,就像現在我們先看一個人也是先看顏值的,如果他的顏值不行,我們都根本不會有興趣去了解它的核心。這次電影的質感非常的飽滿有層次,比如說零下80多度的地面、混亂的地下城、土木交匯的宏大場景。其實當時在11月的時候看到了整體的預告片,就覺得只要劇情還可以就不會崩,起碼拿個7分沒問題。

    再之,整個團隊也是敬畏這個作品的,劇本打磨了4年,8000多個分鏡頭,超過1萬件的道具都可以看到,這是一部誠意滿滿的作品。哪怕這部電影失敗了,我都覺得這對中國科幻電影也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都在積累的最基礎積累。慢慢的我們會越來越熟練會越來越能掌握,當然現在成功了,那更是喜大普奔。票房的成功使到更多的資金願意到這個市場來投入。

    有人會說後期的劇情有點煽情或者矯情,但是我覺得瑕不掩瑜。電影的觀感本來就很主觀的,每個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如果你把吳京想象成巨石強森你還是覺得矯情,那就是真矯情了,如果覺得換巨石你覺得就還可以接受,那我覺得就不妨給中國科幻電影多一點時間多一點寬容。

    最後我想說一下,電影語言是一個很綜合的藝術,甚至我覺得它是人類藝術門類當中最複雜的一項。它不單單包括了劇本劇情、導演講故事的能力和節奏感、攝影師畫面語言以及配樂團隊極其重要的背景音樂,這牽扯的人員眾多是一個宏大的複合工程。從《流浪地球》來看,它沒有一個很明顯的短板。期待我們透過《流浪地球》,我們中國的電影工業的配套會越來越完善,期待有更專業的特效工作室,有更專業的人員和創業團隊,開創我們中國科幻電影更好的明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一個人獨處,真的是為自己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