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adazhu2
-
2 # 地圖帝
“易有大恆,是生兩儀。兩儀生四馬,四馬生八卦。” “太極”這一傳統理念不僅薰陶著人的思想,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符號和象徵。“太極”這一思想的對外傳播,使得中華文化圈中的很多國家深受裨益,南韓就是一個受到太極文化薰陶的國家。南韓國旗上的“太極”究竟是怎麼來的呢,我們就一起去文章中探秘一下。一、清朝藩屬國實際上北韓作為一個古代政府的屬國,歷史發展和我們很相似。19世紀70年代中期,北韓在西方列強的威逼下籤訂《江華條約》,這是北韓開啟國門的第一步,北韓見到了很多新奇的事物,與自己這個封閉落後的小國家迥然不同。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旗,國徽,以彰顯自己的國家形象。西方列強的魚貫而入,使北韓不得不簽訂各種名目的不平等條約。同時列強也希望北韓能夠派出外交代表常駐其境內,北韓需要提出一整套國家形象的方案。所以設計國旗的提議萌生了,率先提出這一提議的是時任清朝駐日參贊黃遵憲,他認為北韓作為清朝的屬國,應該沿用清朝的龍旗作為國旗,他寫作的《北韓策略》有如下的記載:“奏請陸海諸軍,襲用清朝龍旗為全國徽幟”。這一方案得到了當時清朝普遍贊同,甚至後來任北洋通商大臣兼直隸總督的李鴻章,都肯定了這個方案。為了彰顯清朝的國威,給當時已經搖搖欲墜的大清帝國留最後的尊嚴,李鴻章甚至不止一次在與北韓官員的談話當中,希望北韓使用龍旗作為國旗,然而北韓真的會被打動嗎?二、北韓王國太極旗在清朝苦口婆心的勸告北韓使用龍旗作為國旗之時,北韓王朝卻有不同的打算。看出了清朝的江河日下,北韓決定自主設計旗幟,以彰顯自己的獨立地位。19世紀80年代初,美國展開亞太的擴張,除了攫取西班牙的殖民地外, 1882年,美國與北韓訂立了《朝美修好通商條約》,條約簽訂之前,一位叫做李應浚的北韓官員,設計出了北韓國旗的雛形。由於北韓和清朝之間因為國旗的事情爭執不下,當時的清朝經過幾番讓步之後,建議北韓王國使用“紅質中青白合成圈子”作為國旗,被當時的清朝官員譏諷為“與日本相混”,多次相持未果後,時任大清外交部官員的馬建忠提出瞭如下方案,這一方案即太極旗的雛形,當時的文獻較為詳細的記載了這款旗幟的樣式,“仍用白底,中用太極圖,外周用八卦”,這一方案被視為“太極旗”的最早提議。1882年,壬午兵變爆發,這次事件讓日本看到了向北韓半島擴張殖民的機會,日本在兩國簽訂的《濟物浦條約》當中,規定了北韓必須派遣大臣向日本謝罪。北韓宮廷經過千挑萬選,終於在該年秋,選中了樸永孝為謝罪使。出使日本這樣重要的外交活動,必須配有旗幟來彰顯自己國家的身份,所以當時的國王高宗授權使臣可以在必要時製作一面國旗。於是在該年10月,在英華人的幫助下,以太極四卦為基底終於設計出了太極旗這面旗幟,這也是北韓半島歷史上首次正式使用該旗幟。三、大韓民國太極旗 既然選用太極旗就代表著這面旗幟有豐富的含義,“旗號太極中居,八卦拱佈於旗之邊幅恐好,質則專用紅色,似屬鮮明也。”太極是源於《易經》的思想。代表陰陽合一。陽和陰的上下和諧運動構成一純粹精一的太極,然後隨著陰陽二者的作用產生了天地,進而產生了世界上的萬物,選用圓形的太極圖案更代表著北韓半島的單一民族。選用紅色和青色而不是黑白兩色作為“太極”的圖案,則體現出了北韓民族在創造太極旗的過程中遵循的“陽上陰下”的價值觀。在該旗幟的“四卦”部分,太極旗選用了乾、坤、坎、離四個卦象。分別代表著世界的變化和發展迴圈,象徵著陰陽作用的無窮和無邊際。這面旗幟自從誕生後,就一直作為北韓民族的象徵。在樸泳孝赴日期間,這面旗幟隨著使團的腳步,不斷地被沿路懸掛和張貼,這面旗幟引起了當時日本朝野各界以及個西方國家駐日使臣的關注,可以說這面旗幟的出現,為北韓外交的近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於是在一年之後的1883年,這面旗幟正式成為了北韓王朝及後來的大韓帝國的國旗。這面旗幟不僅支撐著北韓半島外交的近代化,更為後來北韓半島被日本殖民統治之後的本土反抗運動留下了鮮明的標誌。北韓半島眾多的反侵略反殖民鬥爭人士,都以這面旗幟為聯絡的紐帶,在亞洲近代反侵略鬥爭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南韓為了發揚優良傳統,也將太極旗定為國旗,南韓目前使用的太極旗對19世紀的太極旗進行了微小的改動,形成了現在的樣式。
回覆列表
南韓人從小受的有關國旗的教育是這樣的:1882年8 月,使臣樸泳孝和金玉筠奉王命赴日本談判。途中,二人商議,作為一個國家的代表沒有一面國旗是不行的,於是 ,他們依據南韓傳統的太極圖案設計了這樣一面太極旗。這個所謂“靈機一動”的國旗誕生的故事在南韓是家喻戶 曉的。而為了證明太極圖案是南韓人的傳統文化,南韓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運作,包括宣稱發現了一口上古時代的 梵鍾,上面已經有太極圖案了,證明太極是高麗民族的智慧結晶,可是這麼一口令南韓人驕傲的梵鍾至今沒公開露 面過。
實際上,在中國近代的相關書籍中很容易找到關於南韓太極旗的來歷。歷史很清楚的記載了一切:188 2年,北韓使臣樸泳孝和金玉筠即將出使日本,臨行前向中國清朝北洋政府請求將中國的龍旗作為國旗使用,北洋 政府回覆稱藩屬國不能用五爪龍旗只能用四爪龍旗。由於當時北韓當局對日漸沒落的清廷已經有些不買賬了,所以沒有接受清廷的要求。其時奉李鴻章之命出使北韓的中國使節馬建忠(中國近代大語言學家,當時和其兄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一起出使北韓)建議北韓政府採用中國傳統的太極八卦旗作為國旗使用,這個建議得到了北韓政府的採納 ,所以,最早的北韓國旗是一面不折不扣的白底黑色圖案的太極八卦旗。後來,一名英國駐北韓的使節用西方美學 的角度為這面太極八卦旗做了修改,去掉了八卦中的四卦,把剩下的四卦斜向對稱拉伸,使整個國旗圖案呈長方形 ,把陰陽魚圖案改為紅藍兩色,這樣才有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南韓太極旗。
當然這面改進型的太極四卦旗的來歷在 南韓一定要被忽略掉,大韓民族的國旗怎麼可以是兩個外華人設計的?所以才有了那個“靈機一動”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