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68696785295

    做家政公司最大的困難我認為是:阿姨不好管!

      也許很多人並不認同這個說法。的確,家政公司還有很多其他困難,例如:門檻低、利潤薄、服務質量難以保障、客戶要求越來越高等等,但我認為這一系列的困難其實都源自“阿姨不好管”。

    如果管好了阿姨,你就能比別人做得好,這就是門檻;如果管好了阿姨,你的生意就能做得比較大,利潤薄就不是問題,畢竟利潤這東西我們關心的是絕對值而不是比例;如果管好了阿姨,服務質量是可以有所保障的,服務質量本來就是要透過阿姨去體現的;如果管好了阿姨,挑剔的客戶其實也可以被滿足,為啥呢?因為你可以用最好的阿姨去服務最挑剔的客戶。

      以此類推,我覺得家政服務公司遇到的所有特有問題(資金、推廣、客戶管理等這些問題不算,因為就算是個煎餅攤也會面臨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管好阿姨去解決或改善。

    所以關鍵問題在於:阿姨不好管!

    什麼叫阿姨不好管?

    首先,阿姨是一個流動性比較大的群體,很難對企業產生歸屬感,他們依附於家政服務公司唯一的理由是需要持續不斷的訂單來源,職業規劃、使命感、歸屬感、balabala什麼的,對於阿姨這個群體來說都是浮雲,誰能夠給阿姨足夠的訂單,每個月能多賺幾百塊RMB,阿姨就聽誰的。因此,不管一個家政公司曾經給阿姨帶來過多大的收益,也很難避免跳槽、接私單、接外單的情況發生。

      在這個問題上,一些比較大的家政公司,或者說那些“重資產經營模式”的家政公司,採取底薪+提成+培訓+其他福利的方式對阿姨進行員工制管理,可以有效的減少私單、外單,但並不能有效解決跳槽問題,而且會顯著提高公司運營成本(這個成本的提升後面再討論)。

      阿姨的流動性還有另一個維度的體現,就是阿姨這個職業進入門檻低而且隨時可能退出。

      家政服務的服務過程是個體力活,而且所謂的“標準化服務”的標準並不存在,保潔、保養、陪護、月嫂等等這些看起來似乎有些專業性的名詞,換個說法就是掃地抹窗戶、徹底的清理傢俱、照顧人、帶孩子娃。執念“保潔”的顧客大概會比較挑剔,而只是想找個人“掃地抹窗戶”的顧客則可能比較隨和。客戶分佈在這兩個極端之間,一個站在企業角度看服務很不靠譜的阿姨也能從比較隨和的客戶那裡賺取報酬,即使給一個挑剔的客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也並不影響這個阿姨獲得下一個訂單,甚至阿姨根本都不會意識到自己有什麼做得不好,差評永遠是給家政公司的。

      所以阿姨這個職業是“沒有可不可以做的問題,只有想不想做的問題!”

    年紀大了身體還不錯,找份正兒八經的工作是不太可能了,家裡還不怎麼寬裕,閒著也是閒著,這就可以做阿姨了。進入門檻就這麼低!兒子找到穩定的工作了、生孩子娃了,家裡的身體有點不適,感覺有點累了,算了,不幹了。退出就這麼任性!

    所以,這麼一個流動性像水、穩定性像雪花的這麼一個群體,不好管!

    其次,阿姨這個群體天生對“洗腦”免疫,換個好聽點的說法就是“不太容易接收企業的正能量影響”。

    阿姨這個職業的職業成長空間接近於0,成為更好的阿姨幾乎就是職業巔峰了,而且這個“更好”還不太好定標準。阿姨這個職業的技能成長空間也接近於0,拖地搽玻璃沒訣竅也能做好,有訣竅當然能更快做好,但一旦掌握了,也就掌握了,談不上更快更好的提升,提升了也沒有意義。月嫂似乎有那麼點技能的意思,但同樣是掌握了以後很快就可以熟練,然後就沒什麼好提升的了,再提升就越界到幼兒護士甚至兒科醫生的活了。阿姨這個職業不是鐵飯碗,是個活在當下的職業,也沒有哪個企業會給阿姨一個鐵飯碗。阿姨的資歷屬性還是有的,但僅限於陪護、月嫂之類的阿姨,關鍵是,阿姨的資歷跟家政公司幾乎只有不超過一毛錢的關係。受過專業訓練超過三年經驗的月嫂,在哪個公司或者不在任何公司,都可以收費10000+!阿姨這個群體是很難被一個公司統一價值觀的,他們本質上沒有動力對任何一家公司忠誠,也沒有動力去關心任何一家公司的長遠利益。

    所以,家政公司增強對阿姨的約束力和影響力的基礎薄弱得可憐。缺乏有效的約束力和影響力,不好管!

    最後,阿姨群體還有一個不利於管理的特質,就是工作成效難以客觀評估。

      做管理的都知道,對團隊進行客觀評估的機制不健全或缺失時,是很難做好管理的。

      同樣的一個XX阿姨,在A客戶那裡得到的是讚賞,在B客戶那裡卻有可能被投訴,而在其它更多客戶那裡則可能什麼都不會發生,即使回訪也瞭解不到一個所以然。對於這個XX阿姨,家政公司幾乎沒法說清楚她算不算一個好員工,而且大部分阿姨可能都是這種情況。

      究其緣由,我認為是“非專業第三方間接評估”得評估模式決定了這種難以客觀評估的現狀。

      所謂“非專業第三方”是指客戶,客戶顯然不具備專業的阿姨評估能力,他們考量一個阿姨工作成效時是以及其個人化的主觀意願為基礎的,其結果自然是很不客觀也談不上標準的。家政企業需要對其員工(阿姨)進行評估,而這個評估卻只能由客戶去完成,這毫無疑問是一種間接評估模式。

      由第三方給出的極其不客觀的評估,顯然沒法直接作為影響阿姨個人收益的有效依據,這樣的結果就是家政公司對阿姨幾乎無法做到“賞罰分明”這個最基礎的管理效果,只能以“按勞分配”方式實行最簡陋的管理,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按勞分配都是存在爭議的,例如:鐘點保潔服務客戶投訴阿姨“磨洋工”。

    綜上所述,並非家政公司不想管好阿姨,也不是阿姨都很壞,拒絕接受管理,而是阿姨這個群體的特質決定了“阿姨不好管”這個現實,管好阿姨真的不容易!

      觀點雖然比較悲觀,但是我認為“問題”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機會”,正因為存在“阿姨不好管”這個“問題”,數以萬計的家政公司才會有做得好與壞、大與小、長久與短暫的雲泥分際,航母級別的家政企業也才有被作坊式的初創家政團隊超越的可能!謹以此結束語,與已進入和即將進入家政服務行業的兄弟姐妹們互勉!

    說說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戀愛中的女友叫什麼暱稱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