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23477193006

    用煮熟的雞蛋在身上滾動不能除溼氣。雞蛋在水煮過程中,會有水汽進入,蛋黃又是沙狀的,煮熟的雞蛋在滾動的過程中,會受到接觸物體的不規則擠壓,蛋黃反覆受力變形,導致其表面凹凸不平,形成小顆粒。所以面板、衣物表面凹凸不平,蛋被滾後蛋黃表面發生不規則變化,靜置的蛋蛋黃就沒有小顆粒。 至於蛋黃顏色會變深,一般情況下,雞蛋自然放置太久、煮得太久,蛋黃顏色也會變化,蛋黃的顏色與酸鹼度相關,雞蛋溫度高時,PH值偏鹼,溫度低時偏酸,顏色就會變深。但這並不能說明滾雞蛋能除溼氣。 醫學上也沒有雞蛋能除溼氣的說法,但雞蛋加熱後在身上滾動可以活血化瘀,促進血液迴圈,原理類似於中醫上的熱敷。 熱敷對淤青較久且長期不褪的才有效,剛受的傷可能有內出血,隨意熱敷會產生反效果。闢謠者:李陽 烏魯木齊眼耳鼻喉專科醫院中醫科主任除溼方法:一、薑湯除溼   蔥、姜、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二、薏米淮山祛溼   祛除體內的溼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溼,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溼,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三、艾灸祛溼   古人最常用來治病的草藥就是艾草,用煙和艾草的熱度燻灸重要穴位驅趕體內的溼氣,艾灸有開鬱、祛溼、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春季養生,經常艾灸可以讓您輕鬆避免春季常見疾病,度過睏乏的春天。   1、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2、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溼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條灸15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溼。   3、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溼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15分鐘。   4、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5、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6、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   四、燻蒸祛溼   選用適當中藥進行燻蒸,可驅逐人體內的寒溼氣,增強血液迴圈,促進身體深層次出汗。可活化全身細胞,全面修復臟腑功能。

  • 2 # danny峰

    用煮熟的雞蛋在身上滾動不能除溼氣。 雞蛋在水煮過程中,會有水汽進入,蛋黃又是沙狀的,煮熟的雞蛋在滾動的過程中,會受到接觸物體的不規則擠壓,蛋黃反覆受力變形,導致其表面凹凸不平,形成小顆粒。所以面板、衣物表面凹凸不平,蛋被滾後蛋黃表面發生不規則變化,靜置的蛋蛋黃就沒有小顆粒。 至於蛋黃顏色會變深,一般情況下,雞蛋自然放置太久、煮得太久,蛋黃顏色也會變化,蛋黃的顏色與酸鹼度相關,雞蛋溫度高時,PH值偏鹼,溫度低時偏酸,顏色就會變深。但這並不能說明滾雞蛋能除溼氣。 醫學上也沒有雞蛋能除溼氣的說法,但雞蛋加熱後在身上滾動可以活血化瘀,促進血液迴圈,原理類似於中醫上的熱敷。 熱敷對淤青較久且長期不褪的才有效,剛受的傷可能有內出血,隨意熱敷會產生反效果。 闢謠者:李陽 烏魯木齊眼耳鼻喉專科醫院中醫科主任 拓展資料: 除溼方法: 一、薑湯除溼    蔥、姜、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二、薏米淮山祛溼    祛除體內的溼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溼,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溼,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三、艾灸祛溼    古人最常用來治病的草藥就是艾草,用煙和艾草的熱度燻灸重要穴位驅趕體內的溼氣,艾灸有開鬱、祛溼、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春季養生,經常艾灸可以讓您輕鬆避免春季常見疾病,度過睏乏的春天。    1、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2、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溼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條灸15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溼。    3、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溼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15分鐘。    4、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5、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6、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    四、燻蒸祛溼    選用適當中藥進行燻蒸,可驅逐人體內的寒溼氣,增強血液迴圈,促進身體深層次出汗。可活化全身細胞,全面修復臟腑功能。 參考來源:人民網.健康頻道.體內溼氣引發疾病無數,怎麼祛除溼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麥種植時間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