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的答案。
先說結論:巴西和阿根廷在現代的種族構成都是歷史過程的產物——巴西在16-18世紀的殖民地時期是以種植園經濟為基礎的農業社會,透過奴隸貿易從非洲引入了大量黑人,隨後又在1870-1930年間的移民潮中吸引了大量歐洲移民;阿根廷在16-18世紀的殖民地時期則是一個地廣人稀的邊緣地帶,但是同樣在1870-1930年的移民潮中吸收了大量歐洲移民。巴西是殖民地時期種植園經濟和獨立後移民潮的雙重產物,而阿根廷則基本完全是19-20世紀歐洲移民的後裔。
在比較巴西和阿根廷的時候,首先必須要注意到的一個基本歷史事實是,阿根廷是個非常年輕的國家,而巴西相對來說是個更古老的殖民地。在西班牙殖民時期內的大多數時間,阿根廷都是一個偏遠而且不受重視的邊緣殖民地,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阿根廷沒有殖民者重視的礦產。
2.阿根廷沒有人口眾多、社會高度組織化的原住民,這意味著當地的勞動力資源稀少而且難以控制。遊牧的原住民同時也從反面意義上發揮作用,他們不斷攻擊殖民者建立的農莊,讓殖民者難以定居,活動範圍基本侷限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及其周邊。
3.在拉普拉塔總督轄區建立(1776年)前,阿根廷隸屬於秘魯總督轄區,但布宜諾斯艾利斯作為面向大西洋的港口,會影響利馬對於南美洲貿易的壟斷地位,與此同時葡萄牙人和英華人把拉普拉塔河地區視為一個薄弱環節,經常在此從事走私活動。出於保護自身利益的目的,總督轄區長期限制布宜諾斯艾利斯,禁止它從事貿易出口活動。
在1816年阿根廷獨立時,全國的人口只有50萬出頭,而同一時期的墨西哥有超過600萬的人口,巴西有400-500萬的人口。在比較的意義上可以說,阿根廷這個人煙稀少的殖民地,其歷史是從獨立後才開始的。
接下來我們對比兩個數字,在1869年,阿根廷的人口大約為180萬;在1947年,阿根廷的人口大約為1600萬。80年內,阿根廷的人口增加了近10倍,怎麼做到的?兩個字,移民。在1870-1930年間的歐洲移民潮中,累計有400萬歐洲人移民到了阿根廷。在這些移民當中,人數最多的是義大利人(超過2/5),其次是西班牙人。這些移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數量完全超過了移民潮之前居民的數量,僅在1913年一年,就有13.5萬移民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超過殖民地時期近200年移民的總和。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給出論斷,阿根廷是個19-20世紀形成的歐洲移民國家。
回過頭來,我們來看巴西。巴西殖民地建立於1500年,這塊殖民地在葡萄牙殖民帝國中的地位是逐步擢升的,隨著葡萄牙的亞洲貿易地位被荷蘭和英國奪取,以及1580年後蔗糖繁榮百年週期的開始,巴西的蔗糖種植園越來越受重視,而種植園經濟正是巴西殖民地社會的基礎。
蔗糖種植是勞動密集產業,需要大量勞動力,但是巴西的印第安人也是相對稀少而且社會組織化低的,不足以供殖民者控制和使用,因此葡萄牙人的做法就是,大量引進非洲黑奴。巴西長期都是奴隸制社會。
在1822年取得獨立時,在巴西的400-500萬人口當中,白人佔不到1/3,印第安人約有80萬,其餘的均是黑人和混血兒。在當時的巴西社會中,奴隸至少佔到人口的30%。
不過,巴西的人口結構很快受到了一次重大事件的影響,那就是前文說過的移民潮。在1870-1930年,累計有200萬歐洲人移民到了巴西(主要是巴西南部)。這個數字在拉丁美洲僅次於阿根廷。
接下來順帶解答題主關於拉丁美洲國家人口構成的問題。拉丁美洲是個種族、文化、歷史極其多元的地區,各個國家之間也因為不同歷史傳統的存在而千差萬別,因而,在思考拉美問題時,有兩條大忌:
1.拿美國模式巢狀拉丁美洲。
2.把拉丁美洲視為一個鐵板一塊的,內部缺乏差異的模糊整體。
只要不犯這兩條大忌,願意讀書,我們就能好好交流。
拉丁美洲各國的種族人口結構也是有一定規律的,因為種族人口結構都是歷史的產物,而歷史傳統則是可以被按地區或經濟特點歸類的。
答主把拉美的歷史傳統歸四類如下:
1.中部美洲(Mesoamerican)傳統,這是一項基於印第安文明的傳統。該傳統以 墨西哥中南部-瓜地馬拉 為中心。墨西哥和中美五國基本完全是由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印歐混血)組成的國家。此項傳統越強烈,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的影響就越大。
2.安第斯(Andean)傳統,這也是一項基於印第安文明的傳統。該傳統以 秘魯山區-玻利維亞 為中心。秘魯和玻利維亞具有高比例的印第安人居民(佔近半人口),靠近該傳統中心的地區,包括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智利中北部,都有著佔到人口多數的梅斯蒂索人。此項傳統越強烈,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的影響就越大。
3.加勒比(Caribbean)傳統,這是一項基於種植園經濟的傳統。該傳統以海地島為中心。包含加勒比島嶼、巴西、美國東南部,並影響中美洲、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秘魯的海岸地區。此項傳統越強烈,非洲裔及穆拉託人(非歐混血)的影響就越大。
4.南椎體(Southern Cone)傳統。這是一項基於19-20世紀歐洲移民潮的傳統。該傳統以拉普拉塔河流域為中心,包括阿根廷和烏拉圭(兩個晚近形成的歐洲移民國家)、巴西南部、智利。此項傳統越強烈,19-20世紀歐洲白人移民的影響就越大。
歸類完成之後,分析和記憶拉丁美洲國家的種族與歷史關係時,就可以採用這套標準。例如巴西是加勒比傳統+南椎體傳統;哥倫比亞是較強的安第斯傳統+一定的加勒比傳統;哥斯大黎加是中部美洲傳統+加勒比傳統 等等。
不過,有兩個國家的狀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特別記憶。其一是古巴,該國傳統上的經濟基礎是蔗糖種植園,因而具有較強的非洲裔影響,但是在19-20世紀同南椎體國家一樣引入了大量歐洲移民(主要是西班牙人),因而歐洲裔影響要明顯強於包括多明尼加在內的其它加勒比國家;其二是巴拉圭,該國雖然地處拉普拉塔河流域,但是地處內陸,長期比較封閉,因而引入移民很少,另一方面,由於該國有瓜拉尼人傳教區的特殊歷史背景,其國民基本都是瓜拉尼-西班牙混血。可參見我的另一個回答 萊茵行宮伯爵:美洲原住民中,有哪些族裔和白人關係比較好,之後白人對他們還不錯?(或者沒有太為難他們)?
以下是我的答案。
先說結論:巴西和阿根廷在現代的種族構成都是歷史過程的產物——巴西在16-18世紀的殖民地時期是以種植園經濟為基礎的農業社會,透過奴隸貿易從非洲引入了大量黑人,隨後又在1870-1930年間的移民潮中吸引了大量歐洲移民;阿根廷在16-18世紀的殖民地時期則是一個地廣人稀的邊緣地帶,但是同樣在1870-1930年的移民潮中吸收了大量歐洲移民。巴西是殖民地時期種植園經濟和獨立後移民潮的雙重產物,而阿根廷則基本完全是19-20世紀歐洲移民的後裔。
在比較巴西和阿根廷的時候,首先必須要注意到的一個基本歷史事實是,阿根廷是個非常年輕的國家,而巴西相對來說是個更古老的殖民地。在西班牙殖民時期內的大多數時間,阿根廷都是一個偏遠而且不受重視的邊緣殖民地,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阿根廷沒有殖民者重視的礦產。
2.阿根廷沒有人口眾多、社會高度組織化的原住民,這意味著當地的勞動力資源稀少而且難以控制。遊牧的原住民同時也從反面意義上發揮作用,他們不斷攻擊殖民者建立的農莊,讓殖民者難以定居,活動範圍基本侷限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及其周邊。
3.在拉普拉塔總督轄區建立(1776年)前,阿根廷隸屬於秘魯總督轄區,但布宜諾斯艾利斯作為面向大西洋的港口,會影響利馬對於南美洲貿易的壟斷地位,與此同時葡萄牙人和英華人把拉普拉塔河地區視為一個薄弱環節,經常在此從事走私活動。出於保護自身利益的目的,總督轄區長期限制布宜諾斯艾利斯,禁止它從事貿易出口活動。
在1816年阿根廷獨立時,全國的人口只有50萬出頭,而同一時期的墨西哥有超過600萬的人口,巴西有400-500萬的人口。在比較的意義上可以說,阿根廷這個人煙稀少的殖民地,其歷史是從獨立後才開始的。
接下來我們對比兩個數字,在1869年,阿根廷的人口大約為180萬;在1947年,阿根廷的人口大約為1600萬。80年內,阿根廷的人口增加了近10倍,怎麼做到的?兩個字,移民。在1870-1930年間的歐洲移民潮中,累計有400萬歐洲人移民到了阿根廷。在這些移民當中,人數最多的是義大利人(超過2/5),其次是西班牙人。這些移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數量完全超過了移民潮之前居民的數量,僅在1913年一年,就有13.5萬移民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超過殖民地時期近200年移民的總和。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給出論斷,阿根廷是個19-20世紀形成的歐洲移民國家。
回過頭來,我們來看巴西。巴西殖民地建立於1500年,這塊殖民地在葡萄牙殖民帝國中的地位是逐步擢升的,隨著葡萄牙的亞洲貿易地位被荷蘭和英國奪取,以及1580年後蔗糖繁榮百年週期的開始,巴西的蔗糖種植園越來越受重視,而種植園經濟正是巴西殖民地社會的基礎。
蔗糖種植是勞動密集產業,需要大量勞動力,但是巴西的印第安人也是相對稀少而且社會組織化低的,不足以供殖民者控制和使用,因此葡萄牙人的做法就是,大量引進非洲黑奴。巴西長期都是奴隸制社會。
在1822年取得獨立時,在巴西的400-500萬人口當中,白人佔不到1/3,印第安人約有80萬,其餘的均是黑人和混血兒。在當時的巴西社會中,奴隸至少佔到人口的30%。
不過,巴西的人口結構很快受到了一次重大事件的影響,那就是前文說過的移民潮。在1870-1930年,累計有200萬歐洲人移民到了巴西(主要是巴西南部)。這個數字在拉丁美洲僅次於阿根廷。
接下來順帶解答題主關於拉丁美洲國家人口構成的問題。拉丁美洲是個種族、文化、歷史極其多元的地區,各個國家之間也因為不同歷史傳統的存在而千差萬別,因而,在思考拉美問題時,有兩條大忌:
1.拿美國模式巢狀拉丁美洲。
2.把拉丁美洲視為一個鐵板一塊的,內部缺乏差異的模糊整體。
只要不犯這兩條大忌,願意讀書,我們就能好好交流。
拉丁美洲各國的種族人口結構也是有一定規律的,因為種族人口結構都是歷史的產物,而歷史傳統則是可以被按地區或經濟特點歸類的。
答主把拉美的歷史傳統歸四類如下:
1.中部美洲(Mesoamerican)傳統,這是一項基於印第安文明的傳統。該傳統以 墨西哥中南部-瓜地馬拉 為中心。墨西哥和中美五國基本完全是由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印歐混血)組成的國家。此項傳統越強烈,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的影響就越大。
2.安第斯(Andean)傳統,這也是一項基於印第安文明的傳統。該傳統以 秘魯山區-玻利維亞 為中心。秘魯和玻利維亞具有高比例的印第安人居民(佔近半人口),靠近該傳統中心的地區,包括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智利中北部,都有著佔到人口多數的梅斯蒂索人。此項傳統越強烈,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的影響就越大。
3.加勒比(Caribbean)傳統,這是一項基於種植園經濟的傳統。該傳統以海地島為中心。包含加勒比島嶼、巴西、美國東南部,並影響中美洲、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秘魯的海岸地區。此項傳統越強烈,非洲裔及穆拉託人(非歐混血)的影響就越大。
4.南椎體(Southern Cone)傳統。這是一項基於19-20世紀歐洲移民潮的傳統。該傳統以拉普拉塔河流域為中心,包括阿根廷和烏拉圭(兩個晚近形成的歐洲移民國家)、巴西南部、智利。此項傳統越強烈,19-20世紀歐洲白人移民的影響就越大。
歸類完成之後,分析和記憶拉丁美洲國家的種族與歷史關係時,就可以採用這套標準。例如巴西是加勒比傳統+南椎體傳統;哥倫比亞是較強的安第斯傳統+一定的加勒比傳統;哥斯大黎加是中部美洲傳統+加勒比傳統 等等。
不過,有兩個國家的狀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特別記憶。其一是古巴,該國傳統上的經濟基礎是蔗糖種植園,因而具有較強的非洲裔影響,但是在19-20世紀同南椎體國家一樣引入了大量歐洲移民(主要是西班牙人),因而歐洲裔影響要明顯強於包括多明尼加在內的其它加勒比國家;其二是巴拉圭,該國雖然地處拉普拉塔河流域,但是地處內陸,長期比較封閉,因而引入移民很少,另一方面,由於該國有瓜拉尼人傳教區的特殊歷史背景,其國民基本都是瓜拉尼-西班牙混血。可參見我的另一個回答 萊茵行宮伯爵:美洲原住民中,有哪些族裔和白人關係比較好,之後白人對他們還不錯?(或者沒有太為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