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73848829786

    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有:各種油料種子及植物油.維生素C主要來源於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柿子椒、芹菜等綠葉蔬菜和花菜、西紅柿,及柑桔、橙、柚子、紅果、葡萄等水果.野生的莧菜、苜蓿、刺梨、沙棘、獼猴桃、酸棗等維生素C含量尤其豐富.如果膳食供給不能滿足機體需要,適當補充維生素製劑是非常必要的.

    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植物油中的芝麻油、麥胚油、花生油,萵苣葉,另外如奶油、魚肝油中含量也較多。這類食物中的維生素E可以防止皮下脂肪氧化,增強組織細胞的活力,能使面板光滑而有彈性。

     維生素(vitamin/ヴィタミン)又名維他命,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一類有機物質,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質。維生素在體內的含量很少,但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各種維生素的化學結構以及性質雖然不同,但它們卻有著以下共同點:①維生素均以維生素原(維生素前體)的形式存在於食物中②維生素不是構成機體組織和細胞的組成成分,它也不會產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參與機體代謝的調節③大多數的維生素,機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必須經常透過食物中獲得④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ug)計算,但一旦缺乏就會引發相應的維生素缺乏症,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維生素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3大物質不同,在天然食物中僅佔極少比例,但又為人體所必需。有些維生素如B6、K等能由動物腸道內的細菌合成,合成量可滿足動物的需要。動物細胞可將色氨酸轉變成煙酸(一種B族維生素),但生成量不敷需要;維生素C除靈長類(包括人類)及豚鼠以外,其他動物都可以自身合成。植物和多數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維生素,不必由體外供給。許多維生素是輔基或輔酶的組成部分。

     維生素是人體代謝中必不可少的有機化合物。人體猶如一座極為複雜的化工廠,不斷地進行著各種生化反應。其反應與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關係。酶要產生活性,必須有輔酶參加。已知許多維生素是酶的輔酶或者是輔酶的組成分子。因此,維生素是維持和調節機體正常代謝的重要物質。可以認為,最好的維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質”的形式,存在於人體組織中。

      食物中維生素的含量較少,人體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卻是絕不可少的物質。膳食中如缺乏維生素,就會引起人體代謝紊亂,以致發生維生素缺乏症。如缺乏維生素A會出現夜盲症、乾眼病和面板乾燥;缺乏維生素D可患佝僂病;缺乏維生素B1可得腳氣病;缺乏維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陰囊炎;缺乏PP可患癩皮病;缺乏維生素B12可患惡性貧血;缺乏維生素C可患壞血病。

      維生素是個龐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維生素就有幾十種,大致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詳見下表)有些物質在化學結構上類似於某種維生素,經過簡單的代謝反應即可轉變成維生素,此類物質稱為維生素原,例如β-胡蘿蔔素能轉變為維生素A;7-脫氫膽固醇可轉變為維生素D3;但要經許多複雜代謝反應才能成為尼克酸的色氨酸則不能稱為維生素原。水溶性維生素從腸道吸收後,透過迴圈到機體需要的組織中,多餘的部分大多由尿排出,在體內儲存甚少。脂溶性維生素大部分由膽鹽幫助吸收,循淋巴系統到體內各器官。體內可儲存大量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和D主要儲存於肝臟,維生素E主要存於體內脂肪組織,維生素K儲存較少。水溶性維生素易溶於水而不易溶於非極性有機溶劑,吸收後體內貯存很少,過量的多從尿中排出;脂溶性維生素易溶於非極性有機溶劑,而不易溶於水,可隨脂肪為人體吸收並在體內儲積,排洩率不高。

     脂溶性抗乾眼病維生素(維生素A),亦稱美容維生素由ElmerMcCollum和M.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間發現。並不是單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視黃醇的衍生物(視黃醇亦被譯作維生素A醇、松香油),別稱抗乾眼病維生素魚肝油、綠色蔬菜

      水溶性硫胺素(維生素B1)由卡西米爾?馮克在1912年發現(一說1911年)。在生物體內通常以硫胺焦磷酸鹽(TPP)的形式存在。酵母、穀物、肝臟、大豆、肉類

      水溶性核黃素(維生素B2)由D.T.Smith和E.G.Hendrick在1926年發現。也被稱為維生素G酵母、肝臟、蔬菜、蛋類

      水溶性煙酸(維生素B5)由ConradElvehjem在1937年發現。也被稱為維生素P、維生素PP、包括尼克酸(煙酸)和尼克醯胺(煙醯胺)兩種物質,均屬於吡啶衍生物。菸礆酸、尼古丁酸酵母、穀物、肝臟、米糠

      水溶性泛酸(維生素B3)由RogerWilliams在1933年發現。亦稱為遍多酸酵母、穀物、肝臟、蔬菜

      水溶性吡哆醇類(維生素B6)由PaulGyorgy在1934年發現。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酵母、穀物、肝臟、蛋類、乳製品

      水溶性生物素(維生素B7)也被稱為維生素H或輔酶R酵母、肝臟、穀物

      水溶性葉酸(維生素B9)也被稱為蝶醯穀氨酸、蝶酸單麩胺酸、維生素M或葉精蔬菜葉、肝臟

      水溶性氰鈷胺素(維生素B12)由KarlFolkers和AlexanderTodd在1948年發現。也被稱為氰鈷胺或[[輔酶B12]]肝臟、魚肉、肉類、蛋類

      水溶性膽鹼由MauriceGobley在1850年發現。維生素B族之一肝臟、蛋黃、乳製品、大豆

      水溶性肌醇環己六醇、維生素B-h心臟、肉類

      水溶性抗壞血酸(維生素C)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發現。亦稱為抗壞血酸新鮮蔬菜、水果

      脂溶性鈣化醇(維生素D)由EdwardMellanby在1922年發現。亦稱為骨化醇、抗佝僂病維生素,主要有維生素D2即麥角鈣化醇和維生素D3即膽鈣化醇。這是唯一一種人體可以少量合成的維生素魚肝油、蛋黃、乳製品、酵母

      脂溶性生育酚(維生素E)由HerbertEvans及KatherineBishop在1922年發現。主要有α、β、γ、δ四種雞蛋、肝臟、魚類、植物油

      脂溶性萘醌類(維生素K)由HenrikDam在1929年發現。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統稱,主要有天然的來自植物的維生素K1、來自動物的維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3和維生素K4。又被稱為凝血維生素菠菜、苜蓿、白菜、肝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屬龍(1988年)今年命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