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隻初二
-
2 # 哦哦無痛vvv
師德: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2013年5月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就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將建立師德考核檔案。在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加強師德建設應當遵循下邊這些基本原則和要求。第一,以轉變教育思想為先導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從來就不是一種孤立的行為,它總是要受到某種教育思想的自覺指導或深刻影響。比如,在“應試教育”下,一些教師的教育思想就完全是圍繞著“應試”二字來構建的。於是,在這些教師的心目中,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便都變成了一部部“應試”的機器。在這種“目中無人”的教育思想的支配下,教師也就可以不尊重學生,可以不考慮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客觀需要,可以只維護一部分學生而排斥另一部分學生,甚至可以隨意侮辱、斥責和打罵學生。更為可悲的是,由於有些人對錯誤教育思想已經習以為常,因此當別人責備他們的上述行為時,他們還會振振有詞地說:‘我這都是為了學生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首先衝破舊教育思想的束縛,單純就行為抓行為,師德建設怎麼可能取得應有的成效呢?由此可見,當前加強師德建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首先要在廣大教師心目中真正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和由此而產生的正確的育人觀念。第二,以最佳化師生關係為核心素質教育作為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為了真正實現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和諧地發展的目的,就必須調整好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在應試教育傾向下,最常見的情況是教師圍著“應試”轉,學生圍著教師轉。處於被動地位的學生,從教師身上感受到的主要不是親情而是壓力,所以師生關係往往比較緊張,有時還會產生對抗。而實施素質教育,則要求教師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保護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自身學習和成長的主人,主動地、生動活潑地成長。為此,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就必須堅持擺正自己的位置,堅持時時處處把“為學生健康成長服務”當作自己一切行為的準則。由此可見,素質教育對教師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最集中地就體現在教師能否正確處理師生關係這個問題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是素質教育下教師道德的重要標誌;最佳化師生關係,是素質教育下加強師德建設的核心。第三;以體現時代精神為特色教師職業既是一種十分古老的職業,又是一種需要隨著社會發展勇於站到時代前列的職業。中外師德傳統中固然有許多精華值得我們借鑑和吸收,但當代師德建設更需要體現時代精神。當今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中華民族生機勃勃走向振興的時代,也是全世界積極迎接知識經濟挑戰的時代。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學生真正成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一代新人,以便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而要培養富有時代精神的學生,就必須首先下功夫建設一支富有時代精神的教師隊伍。因此,新時期的師德建設在指導思想上必須進一步更新,在內容上必須進個步充實,在層次上必須進一步提高。振興中華的信念、寬廣開放的見識、民主幹等的觀念、開拓創新的膽魄、終身學習的志向、合作競爭的意識等等,都應當有機地融匯到新時期的教師職業道德之中,從而使師德建設更加富有時代特色。第四,以強化實踐環節為重點一切道德建設問題說到底都是一個實踐問題,師德建設也是如此。在師德建設中強調實踐環節,並不是說理論不重要,而是說理論一定要面向實際,善於有針對性地解決廣大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具體矛盾和問題。當前,師德建設雖然已經引起廣泛重視,但總的說來,講“必要性”比較多,講“怎樣做”比較少,講“應當怎樣做”比較多,講“如何才能做到”比較少。這樣一來,與廣大教師的實際就存在著較大差距,因而也就難以在情感上引起教師強烈共鳴.在行動上給予教師切實指導。為了使師德建設能夠真正得到深化,就必須克服這種傾向。有關師德建設的報告、講話、文章、書籍,都要力求更加貼近教師的實際,使廣大教師確實感到親切可行。對於許多優秀教師在師德實踐中創造和積累的經驗、做法和體會,要積極挖掘和整理,以便用這些有血有肉的生動典型事例來感染、鼓舞和帶動更多的人。總之,突出實踐環節,力求做到理論與實際相互結合。理性與感性相互交融,對於增強師德建設的實際成效是十分重要的。第五,以發揮教師的自覺性為基本途徑道德作為人們的行為規範之一,與法律、紀律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其聯絡主要是:遵紀守法是道德修養的基礎和前提,離開遵紀守法就根本談不上道德修養。其區別則表現在:道德與法律、紀律相比,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要求;提高道德水平主要不能靠外界的強制,而要靠人們發揮內在的自律精神。實踐證明,教師提高師德修養,是一個長期而又艱苦的自我教育過程。因此,加強師德建設的基本途徑,主要在於發揮廣大教師的自覺性。那種完全指望依靠強制手段來推進師德建設的想法,是違背道德建設的客觀規律的,是行不通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素質教育本身就是一種需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育,如果教師連自身都只會聽人擺佈而不善於發揮主體性,那麼他們又怎能承擔起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任呢?所以,加強師德建設必須同推進學校民主建設、落實教師主人翁地位、維護教師合法權益、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緊密結合起來,要滿腔熱情地支援群眾性師德建設活動,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規章制度,使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得到充分發揚。堅持上述幾條原則和要求,對於在素質教育下加強師德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回覆列表
一、基本理念 :(一)學生為本:尊重學生權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學生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二)師德為先: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三)能力為重: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研究學生,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四)終身學習:學習先進中學教育理論,瞭解國內外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最佳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