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安張美麗

    我也談談我的觀點,我認為京劇要比秦腔好一點。

    作為中國戲曲的鼻祖為什麼只流行西北五省區。而京劇各省區,大一點的城市基本建有京劇院團,這跟體質有關,因為京劇的發源地是在北京,北京又是中國的首都,政府部門在文化交流方面首先是把京劇放在首位,比如中央戲曲頻道京劇的播放時間所佔比例要比秦腔和其他地方劇種要多的多,每年的元旦、春節戲曲聯歡晚會也是如此,當然了電視臺也是考慮到看電視的人群,電視臺的人也是要吃飯的。

    這樣以來就給一些年輕人有一個引導的誤區,秦腔和其他地方劇種也只能是在你們那個地方轉圈圈了,地方戲嗎,當然是在地方了。呵呵(個人觀點僅供交流、參考)

  • 2 # 聞魯生

    俺曾溢美“戲歌”:戲當歌來唱,歌有戲味道 —— 蓋以為華夏大地太多鄉土風情,蘊涵優美豐富音樂元素,倘予以整理再創作,必將綻放無盡生命。除卻秦腔、京劇以外,譬如江南越劇、嶺南粵劇、皖中黃梅戲、河南豫劇和粵東潮汕戲,激亢悲壯抑或婉轉悠揚的聲腔裡,呼喚、欣喜、呻吟、淒涼,無一不是人類原生態情感的精妙吐放。俺執著相信,中國二十世紀的可以傳世的偉大音樂作品惟有兩部,一是呂其明的《紅旗頌》,何其恢弘壯美!再是何佔豪、陳剛的《梁祝》,何其溫婉悽美!隱約覺得題主發問似有此意,謹予以真切響應。

  • 3 # 慈音1

    謝邀!秦腔與京劇這兩個戲種,都是屬於中國的國粹。都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京劇,前些年被國家普遍推廣過。對於過去的樣板兒戲,每個人都能夠哼上幾嗓子。秦腔,我們東北人從春晚上才欣賞到這個美妙好聽的秦腔。但是在祖國的大西北已經普及多年了。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秦腔與京劇都有特色。秦腔佔有了地域的優勢,而京劇佔有樣板戲普及的優勢。都需要共同的普及和發展。讓人人喜愛的好劇種。讓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 4 # 神諞秦腔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經濟社會的高度繁榮,催生了文化多樣性。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前提下,戲曲等傳統文化形態和其他的流行文化形態形成了公升共存,相互競爭的局面,在這個局面下,受眾由於生活條件、生存環境、知識素養等各方面的差異,開始了細化分流。傳統戲曲在文化多樣性的競爭中,在主流意識形態中確實不容樂觀,這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沒有了當年的輝煌,但是傳統文化戲曲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依然豎立在民族文化藝術之林,披荊斬棘,聲聲不息。在文化多樣性的格局下,人們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開始出現了一個論調,就是年輕人不喜歡戲曲了?在此基礎上出現了哪些藝術形態更受年輕人的喜歡開始甚囂塵上。客觀的說,這種論調自開始就是一個偽命題,之所以有這種論調,是由於對中國戲曲的生存形態不瞭解和對文化多樣性缺乏客觀的認知造成的。“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中國地大物博,東西南北跨度大,地域文化差異性顯著。而不管是秦腔等地方劇種,還是被尊為國劇的京劇,其在形成和發展生存的過程中,都有其非常濃厚的地域文化特性,因此上其受眾自然而然是其具有共同地域文化特性的人群。因此上說,戲曲的受眾首先是根據其地域文化特性確定的,在此基礎上才能去在特點的劇種和特定的區域去探討諸如年輕人和戲曲的等等問題。回過頭來,我們在說“年輕人”,在中國人們日常生活中年輕人是一種非常不確定的稱謂,其是以不同的參照來確定的,比如說80歲的耄耋老人稱呼60歲的人也可以說是年輕人。而一般認為年輕人是15歲到20歲之間。而不管怎麼樣,以年輕人泛泛的談究竟喜歡那個劇種的人多是不科學的,甚至是荒唐的。前面說過,各個劇種的都有各自的地域文化特性,在此基礎上,大環境下西北的年輕人肯定喜歡的是秦腔,河南的年輕人肯定喜歡的是豫劇;北京、上海、天津的年輕人喜歡京劇的居多。也許有人會說,也有都喜歡的,在藝術具有相同性的範疇中,這樣的現象是存在的,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是普遍性,而不是特殊性。畢竟客觀上,年輕人對某一劇種的喜歡是具有普遍性的。俗話說:鄉音無改。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地域侷限雖然大大的縮短,但是從小而來的地域文化屬性卻依然存在。而戲曲作為地域文化的優秀載體,其影響力依然深遠。因此上說把年輕人放在全國看對某一個劇種的喜愛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公平的。

  • 5 # 乾杯安德烈

    這個問題我回答過了,結論和你批評的一樣,地方戲嘛當然只有那地方和周邊的人喜歡。因此得罪了喜歡秦腔的人,聲稱我如到唱秦腔的地方非弄死我!弄死我也只能說實話。秦腔我是不懂的不能妄加評論,好像說是有兩叄千年的歷史了,是中國最古老的戲種。據說流傳不只是陝西,周邊很多地方都有人喜歡。這當然是好事情,但問題來了,幾千年了,喜歡的人又多,為什麼沒在全國流行?不成為國劇呢?說到底還是它的地方性,它適應那方水土,有頑強的生命力。但它無法適應所有的地方!要不怎麼成不了國戲,成不了世界三大表演體糸之一,成不了世界頂尖的表演藝術!而京劇卻立於這藝術的象牙塔頂呢。中國戲劇素有"唐三千,宋八百"之巨。那京劇有多少呢?《京劇大觀》一書中指出“據有關部門初略統計,約有五千多出"!頂級的表演藝術家有多少呢?從"同光十三傑,四大名旦,四大鬚生到現在的研究生,流派生的人數,可能比所有地方戲種的一流藝術家的總和還要多得多!其國內的京劇院團,國家重點的就有十一個。很多省市如南京,江蘇,重慶,湖北,福建,陝西,青海,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大連,內蒙,臺灣等的京劇院數不過來!就算是遠離京,津,滬京劇大碼頭的雲南,到五十年代後期,不但有蜚聲中外的"雲南省京劇院“,很多地市,專州都有京劇團。其中藝術水準不錯的有"箇舊京劇團","東川京劇團","玉溪京劇團","昭通京劇團","保山京劇團","楚雄京劇團"等!特別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推出了以樣板戲為主的幾十出現代戲,其觀眾票友,上幾億。到如今能來上兩段的也數以億計!所以什麼劇種的影響大,易被接受,不就清楚了嗎!

  • 6 # 奇女子窅娘

    謝謝邀請,作為一個戲曲愛好者,我覺得我挺有發言權的。雖然對於戲曲的接受和劇種的愛好,因地而異,但是,也可以從電視媒體和綜藝節目等的傳播範圍裡,瞭解一二。我是河北邯鄲人,和河南搭界,從小對河南三大劇種爛熟於心!豫劇、曲劇、越調為河南戲曲的三大代表。每年村裡逢年過節搭臺唱戲,咿咿呀呀,餘音繞樑幾日不絕。所以,耳濡目染,豫劇唱的有聲有韻,K歌一曲被不熟悉戲曲的人稱之為專業水平。很多豫劇經典唱段開嗓便來,不用看詞。

    不得不說,戲曲的發展有了很大侷限性,地方劇種基本上是在當地廣為傳唱。豫劇的發展比較普遍一些,較之於河南其它劇種屬於國劇水平了。

    我的心裡,豫劇最愛,京劇也能來上兩句,作為河北人,對河北代表劇種河北梆子和評劇,聽過覺得也很不錯,但是還是因為距離河南近,而熱愛河南劇。

    現代的小青年,每次要是聽到兩句戲曲,一副反感的表情躍然臉上,好像音樂的海洋裡,戲曲根本就不算一顆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醉翁亭記》中“太守醉”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