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5年1月,隨著阿登戰役的結束,德華人已無力組織大規模的反攻,盟軍牢牢地掌握了戰場主動權。而在這次戰役中,最耀眼的閃光點就是巴頓和他的第3集團軍,正是他們由南向北近90度的大轉彎,並從南側攻擊德軍,成為戰役勝利的關鍵。

    當然,蒙哥馬利也“撈取”了不少的便宜。為了應付阿登地區的危險局面,盟軍暫時將阿登以北的部隊交由他指揮。可以說,現在的蒙哥馬利幾乎擁有了盟軍大部分地面部隊的指揮權,這讓美軍官兵,尤其是巴頓和布萊德雷感到不滿。

    蒙哥馬利的“秘密”。

    自美軍參戰以來,過去由英華人主導的戰場話語權越來越低。而美軍在戰爭中憑藉強大的技術裝備和戰爭潛力,逐漸走向成熟,從西西里到諾曼底登陸,再到解放歐洲,可以說是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讓英華人倍感難受。

    以蒙哥馬利為首的英華人極力爭取盟軍的指揮權也就不難理解了。為此,在每一場戰役中,突出英軍的地位和擔任“主攻”也是他們的必然之舉。尤其是蒙哥馬利指揮的第21集團軍群作為解放歐洲的主攻部隊,更是他們刷“存在感”的根本。

    首先,牢牢掌握北線指揮權,可以完全把握盟軍下一步的動作。從某種角度來說,等於是將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的位置架空,並在盟軍中擁有很高的話語權。蒙哥馬利隨後提出的,盟軍不適宜分兵作戰,只能確定一個主攻方向,就是典型的搶班奪權。

    其次,加強北部戰場的突擊力量,爭取更多的勝利資本。為此,蒙哥馬利提出將美軍主力的行動權交由他指揮,以北線作為突擊力量。他的提議,既可以牢牢控制地面部隊的指揮權,又可以保證自己在與美軍的競爭中佔據絕對的兵力優勢。

    他這麼做的目的,其實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由他帶領部隊沿北路攻佔柏林,就是表明英華人以勝利者的姿態完成了佔領納粹德國的“壯舉”,預示著英國是這場反法西斯戰爭中最大的“功臣”,很明顯的是,“貪天功,為己有”。

    巴頓和布萊德雷認為他是在無理取鬧。

    蒙哥馬利的“心機”,可以說的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美軍以巴頓為首的將領們並不服氣英華人,自從美國參戰,英美兩軍就明爭暗鬥、都不把對方看在眼裡。現在,英華人明著搶功,這讓“憋屈”很久的巴頓和布萊德雷十分生氣。

    一是,美軍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諾曼底登陸以來,美、英兩國在軍隊數量和提供的戰爭物資上的比例是10:3,而美軍承擔的戰鬥任務和承受的傷亡卻比英軍大得多。現在,由英華人領導美軍,顯然是說不過去。

    二是,作為盟軍高層,一直在“照顧”英華人的情緒。西西里島戰役,美軍當配角保護其側翼;“霸王行動”以蒙哥馬利指揮的21集團軍群為主攻方向,巴頓只能“隱姓埋名”的參加戰鬥。只可惜英華人“不爭氣”,始終讓美軍壓著。

    更不能接受的是,歐洲戰事即將結束,蒙哥馬利的計劃不僅是要打過萊茵河,還要攻克柏林,爭奪最後也是最高的戰爭榮譽。他的主張,不但會遭到美軍上下的強烈反對,而且美華人民也是不能答應的。

    艾森豪威爾的職責就是“和稀泥”。

    作為盟軍總司令,他清醒的認識到英華人的“野心”,也理解美軍官兵的訴求。但他既要堅持原則,協調各國部隊的作戰任務,保證盟軍總部的權威性,避免各部各行其是;又要顧全大局,維護盟軍內部的團結,確保政令統一。

    首先,肯定蒙哥馬利北線進攻為主的總體計劃,但是,原屬布萊德雷的部隊全部歸建,蒙哥馬利的北線部隊仍以英軍、加拿大軍為主。這實際上是削弱了他的指揮權,巧妙的拒絕了他在作戰指揮權上過分的要求。

    其次,布萊德雷和巴頓的南線作戰,在計劃中依舊是輔助性質,但其正面的作戰範圍擴大,這就是給了他們更大的自主權。在物資補給方面,兩個方向獲得均等的配給,這讓巴頓和布萊德雷十分滿意。

    當然,艾森豪威爾還是有些“偏向”英華人的。美軍不斷取得的戰績,遠遠超過了英軍,這讓英軍在盟軍中的地位越來越低。為了照顧他們的情緒,在由誰先渡過萊茵河的問題上,他決定由蒙哥馬利的北線部隊去完成。

    巴頓自然不會讓他得逞。

    由於布萊德雷的默許,巴頓的第3集團軍各部呼嘯著衝向戰場,一路上搶佔要道和渡口,給失去抵抗的德軍以最後一擊。4天之內完成了對萊茵河西岸德軍的包圍,並俘虜5萬人,強渡萊茵河的時機已經成熟。

    但是,艾森豪威爾停止前進的命令也接踵而至。原來,蒙哥馬利的北線部隊也攻擊到萊茵河邊,按照計劃由英華人率先渡河。這可是進入柏林的最後屏障,有著很高的榮譽。為此,丘吉爾還事先錄製了鼓舞人心的演講,準備在渡河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佈這一偉大事件。

    此時巴頓的部隊因連續作戰,推進速度太快,已經非常疲勞了;同時,後續部隊沒有跟上,而前方則敵情不明。攻擊部隊紛紛要求停止進攻進行休整,在他們看來,孤軍深入的第3集團軍渡河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巴頓不同意,執意過河。

    一是,雖然部隊很疲勞,但士氣高漲,有高昂的鬥志,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這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氣可鼓,不可洩”,應該一鼓作氣,乘勝追擊;

    二是,根據情報分析,一路敗退的德軍,在河對岸並沒有構築強大的防禦工事。蒙哥馬利先前吹噓德軍在萊茵河的“中歐天塹”,只是嚇唬盟軍不要輕舉妄動的“謊言”,目的是由他指揮的北線部隊率先過萊茵河。

    巴頓自然不能讓他的計劃得逞,這個榮譽應該屬於美軍。雖然,艾森豪威爾的命令下給了布萊德雷,但是作為階段性戰役並沒有結束。如果一旦停止不前,盟軍就有可能召開戰前會議,很有可能將限制他的行動,讓蒙哥馬利搶得這份榮譽。

    於是,巴頓命令部隊馬不停蹄,立刻渡河。1945年3月22日深夜,在沒有炮火支援的情況下,第3集團軍先頭部隊乘坐500艘快艇發起攻擊。由於突然,對岸的德軍大都不戰而降,先頭部隊只死傷了28人,全部順利渡過萊茵河。

    興奮不已的巴頓向布萊德雷彙報這一振奮人心的訊息,要求他向全世界宣佈:第3集團軍在蒙哥馬利之前渡過萊茵河。由於,巴頓是擅自行動,布萊德雷只得秘而不發,靜觀戰局的發展。

    24日,蒙哥馬利的部隊渡過了萊茵河,英國廣播公司竟然播放了丘吉爾的祝賀詞。而實際上,這時第3集團軍已經先於英軍24小時渡過萊茵河了,丘吉爾和蒙哥馬利鬧了個大笑話。

    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渡過萊茵河是巴頓軍事生涯的頂點。因為,再往後就沒有什麼激烈的戰鬥了,接下來的就是大踏步前進,第3集團軍與其說是追擊,不如說是享受勝利進軍的喜悅和自豪。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ve live小夜啼鳥戀詩羅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