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回答老師

    藥名:薜荔果。

    性味:甘,平。

    功能:壯陽固精、止血、下乳。

    主治:治遺精、陽痿、久痢脫肛、乳汁不通等病症。

    藥材基源:桑科榕屬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以花序託(俗稱果實)入藥。(其不育枝為絡 補腎固精,活血,催乳。用於遺精,陽痿,乳汁不通,閉經。

    採收儲藏:採收與加工5月下旬至6月上旬,當植株葉片開始枯黃、頂部種子呈黑色時,趁早晨露水未乾時,收割地上部,扎把,曬乾脫粒,除去雜質即可。 種子含三萜皂甙,稱為王不留行皂甙(vac-segoside)的有A、B、C、D4種,均為由棉根皂甙元(gypsogenin)衍生的多糖甙。王不留行皂甙B及C的結構已經確定,甙A的糖部分有D-葡萄糖醛酸(D-glucuronic acid),D-半乳糖(D-galactose),L-阿拉伯糖(L-arabinose),D-木糖(D-xylose),D-巖藻糖(D-fucose),L-鼠李糖(L-rhamnose),甙D的糖部分有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D-木糖,D-巖藻糖,L-鼠李糖和D-葡萄糖(D-glucose)[1]。四種皂甙水解均得同一的王不留行次皂甙(vaccraoside),即是棉根皂甙元-3-β-D-葡萄糖醛酸甙(gypsogenin-3-β-D-giucuronoside。又含黃酮甙:王不留行黃酮甙(vaccarin),異肥皂草甙(isosaponarin)。還含植酸鈣鎂(phytin),磷脂(phospholipid),豆甾醇(stigmasterol)等。

    全革中還含噸酮成分:王不留行噸酮(vaccaxan-thone),麥藍菜噸酮(sapxanthone),1,8-二羥基-3,5-二甲氧基9-噸酮(1,8-dihydroxy-3,5-dimethoxy-9H-xanthen-9-One)。 1.《本經》: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痺內寒。

    2.《別錄》:止心煩鼻衄,癰疽惡瘡,痿乳,婦人難產。

    3.《藥性論》:治風毒,通血脈。

    4.《日華子本草》:治發背,遊風,風疹,婦人血經不勻及難產。

    5.《綱目》: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陽明衝任之藥,俗有"穿山甲,王不留,婦人服了乳長流"之語,可見其性行而不住也。按王執中《資生經》雲:一婦人患淋臥久,諸藥不效,用剪金花十餘葉煎湯,遂令服之,明早來雲,病減八分矣。

    6.《綱目》:利小便。

    7.《本草從新》:治疔瘡。

    8.《本草述》:王不留行,據其得名,似走而不守,其行血當與天名精同也。然細繹諸《本草》主治,覺有稍異,即《日華子》主血經不勻及《別錄》難產二說,則應是和血而活之,與行血有殊,試觀方書治畜血,乃多用杜牛膝,而是物專動於諸淋,更可明其散滯以活血,非以潰決為事者也。但此味應入肝,肝固血髒,更司小水,故治淋不可少,且風髒即血髒,繹甄權治風毒、通血脈二語,乃見此味於厥陰尤切。

    9.《本草新編》:王不留行,其性甚急,下行而不上行者也。凡病逆而上衝者用之可降,故可恃之以作臣使之用也。但其性過速,宜暫而不宜久,又不可不知也。或問:王不留行之可下乳,是亦可上行之物也。不知乳不能下而下之,畢竟是下行,而非上行也。上中焦有可下者,皆可下通,非止行於下焦而不行於上焦也。

    10.《本草求真》:王不留行,性走而不守。……則知氣味疏洩,洵爾至極,又安能有血而克止乎?何書又言止血定痛,能治金瘡,似與行血之意又屬相悖,詎知血瘀不行,得此則行,血出不止,得此則止,非故止也,得其氣味以為通達,則血不於瘡口長流,而血自散各經,以致其血自止,其痛即定,豈必以止為止哉。

    11.《本經疏證》:人身周流無滯者,血也,觀《本經》、《別錄》取(王不留行)治金瘡血出鼻衄,仍治婦人難產,可見其能使諸血不旁流逆出,其當順流而下者,又能使之無所留滯,內而隧道,外而經脈,無不如之。則癰疽惡瘡痿乳,皆緣血已順流,自然輕則解散,重則分消矣。血流於脈,風阻之為風痺;內塞血不流暢,血中之氣內薄為心煩,能治之者,亦總由血分通順,故並g取效也。仲景用治金瘡,義蓋本此,後人仿此義用之治淋,亦大有見解。

    12.《本草正義》:王不留行,惟熱結者為宜,《本經》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別錄》止心煩鼻衄,癰疽惡瘡,皆清火活血之用。除風痺者,風熱壅於經絡也,而風寒寒溼非其治矣。惟《本經》內寒二字,殊不可解。李氏《綱目》引作內塞,當即瀕湖所改,似非偽字。然別本皆作寒,是當存疑,不必強解。 出自《神農本草經》。

    1.陶弘景:王不留行,今處處有。人言是蓼子,亦不爾。葉似酸漿,子似菘子,而多入癰痿方用之。

    2.《蜀本草》:《圖經》雲,王不留行葉似菘藍等,花紅白色,子殼似酸漿,實圓黑似菘子,如黍粟。今所在有之。三月收苗,五月收子,曬乾。

    3.《日華子本草》:王不留行,根、苗、花、子並通用。

    4.《本草圖經》:王不留行,生太行山谷:今江、浙及並河近處皆有之。苗莖俱青,高七、八寸已來。根黃色,如薺根。葉尖如小匙頭,亦有似槐葉者。四月開花,黃紫色,隨莖而生,如菘子狀,又似豬藍花。五月內採苗莖曬乾用。俗間亦謂之剪金草。河北生者,葉圓花紅,與此小別。張仲景治金瘡有王不留行散,貞元《廣利方》療諸風痙。有王不留行湯。

    5.《救荒本草》;王不留行,生太行山谷,今祥符、沙堈間亦有之。苗高一尺餘,其莖對節生叉。葉似石竹子葉而寬短,播莖對生,腳葉似槐葉而狹長。開粉紅花。結蒴如菘子大,似罌粟殼樣極小,有子如葶藶子大而黑色。麥藍萊,生田野中。莖葉俱深萵苣色,葉似大藍梢葉而小,頗尖,其葉抱莖對生,每一葉間,攛生一叉,莖叉梢頭,開小肉紅花。結蒴有子,結小桃紅子。

    6.《綱目》:王不留行,多生麥地中。苗高者一、二尺。三、四月開小花如鐸鈴狀,紅白色。結實如燈籠草子,殼有五稜,殼內包一實,大如豆,實內細子,大如菘子,生白熟黑,正圓如細珠可愛。陶氏言葉如酸漿,蘇氏言花如菘子狀者,皆欠詳審,以子為花葉狀也。燈籠草即酸漿也。苗子皆入藥。

    7.《中藥志》:古人對於王不留行的記載互不一致。宋朝《證類本草》王不留行的附圖中,其中河中府王不留行,可能是石竹科女婁菜Melandriumapricum(Turcz.)Rohrb.之類,成德軍王不留行可能是蓼屬(Polygonum)植物,江寧府王不留行大概是蓼科植物。明朝《本草綱目》與清朝《本經疏證》所描述的王不留行系石竹科植物Vaccariasegetalis(Neck.)Garcke.,與現今大部分地區用藥一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分盤壓縮空間大小怎麼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