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書裡,關於表揚孩子有一個很恰當的比喻:
“稱讚,就像青黴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使用時要有一定的標準,需要謹慎小心,標準包括時間和劑量,稍有差錯就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1、誇孩子努力,不誇孩子聰明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一些難題,然後,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努力。”接著給他們兩種認知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的非常好的。結果2/3的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孩子被稱讚聰明,那麼很可能不願意接受會導致失敗且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因為他們不想冒險而失去高分。相反,如果對孩子付出的努力進行誇讚,那麼他們可能會對於艱難的任務更加堅持不懈。
2、誇孩子努力和成績,不誇讚孩子的品性和人格
8歲的朱莉很努力地把院子打掃乾淨,媽媽很是感動,對她的努力和成績表示感激和欣賞:
媽媽:院子原來太髒了,我不相信一天就可以把它收拾乾淨。
朱莉:我做到了!
媽媽:院子裡原來都是樹葉和垃圾,還有其他東西。
朱莉:我把它們都打掃乾淨了
媽媽:一定費了你很大勁!
朱莉:是的,我確實費了很大勁
朱莉(燦爛地笑著):不客氣。
媽媽的話讓朱莉為自己的勞動而感到高興,為自己的成績感到驕傲。晚上她迫不及待地等父親回來,好向父親展示自己勞動後變得乾淨的院子,使自己的心理再次得到勞動後的滿足與驕傲。然而與此相反,父親對孩子品格的讚美是無益的:
爸爸:“你真是個好女兒、你真是媽媽的好幫手,沒有你,媽媽該怎麼辦呢。”
當爸爸說出這樣的話後,有可能會嚇到孩子,讓她感到不安,她可能覺得自己離一個好女兒還差的遠呢,配不上這樣的稱呼。為了減輕過度讚美帶來的負擔,孩子可能會用一些出格的行為來坦白自己離好女兒還有一定的差距,而不是不安的等待你發現她離好女兒還有一定的距離。
當孩子打掃完院子之後,說他辛苦了,或者院子看上去多漂亮、多棒啊。只有這樣的評論才是平常的,自然的,而誇他是個多好的人幾乎豪不相干,也不適宜。讚美的話語應該讓孩子看到他成績的真實情況,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變形。
3、學會稱讚的步驟
稱讚包括兩個部分:我們對孩子說的話,以及孩子聽了我們的話後在心裡跟自己說的話。
我們的話應該明確表明我們很喜歡,很欣賞他們的努力、幫助、工作、體諒、創造或者成就。我們的話應該讓孩子能對自己的品格有一個真實的看法。我們的話應該像一塊有魔法的畫紙,這塊畫紙雖然不能給孩子提供幫助,但是,能讓他們給自己畫一幅正面的畫像。
試試這樣稱讚孩子
描述性的語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積極結論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從我們的話中對自己做出結論,事後還會默默地對自己重申,會使他們對自己及周圍的世界抱有積極看法。
4、給孩子指導而不是批評
八歲的瑪麗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時,她的媽媽平靜的說到:“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們重拿一杯果汁來吧,還要拿一塊海綿,”她站起來,把果汁和海綿遞給了女兒,瑪麗抬起頭來看著媽媽,既鬆了一口氣,又有點懷疑。瑪麗低聲說:“哎呀,謝謝你,媽媽”。她把桌子擦乾淨,媽媽還在一邊幫她。媽媽並沒有說什麼嚴厲的、批評的話。
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當時並不是教訓肇事者行為的合適時機,應該先處理事情,而不是人。批評和評定性的稱讚是雙刃劍,兩者都是在給孩子下判斷。為了避免下判斷,心裡學家不會發表批評意見影響孩子,而是指導孩子。
5、當出了問題時:要回應,而不是反應
一天早晨,七歲的納撒尼爾在玩一個空杯子,他的父親在看報紙。
父親:你會打碎它的,你總是打碎東西。
納撒尼爾:不會的,我不會打碎它的。
就在這時,杯子掉到地上摔碎了。納撒尼爾大聲哭了起來。
父親:你就大聲哭吧。你真是個笨蛋,屋裡所有的東西都被你打碎了。
納撒尼爾:你也是笨蛋,你打碎了媽媽最好的盤子。
父親:你居然叫你父親笨蛋?太沒禮貌了!
納撒尼爾:你也沒有禮貌,是你先叫我笨蛋的
父親:你不許再說說話!馬上站起來回你自己的房間去!
納撒尼爾:我就不回去!
這種對其權威的直接挑戰激怒了父親,他一把抓住兒子,狠狠地打了一通。
納撒尼爾是否得到教訓以後不再玩空杯子了呢。這場戰爭是必然發生的嗎?可以避免嗎?或者可以用一種更聰明的辦法來處理這樣的事件嗎?
看到兒子玩杯子,父親可以拿走杯子,然後給他一個更合適玩的東西,例如一個球。或者當杯子打碎時,他可以幫助兒子一起處理玻璃碎片,順帶說一些像“杯子很容易打碎,有沒有想過這麼小的一個杯子居然弄得這麼亂?”之類的話。在沒有呵斥,沒有巴掌的情況下,納撒尼爾甚至可能會在心裡思考,並自己得出結論:杯子不是用來玩的。
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應該是正面的、鼓勵的。當麻煩發生時,我們要尋求解決的方法,而不是責備和批評。即使無法避免的怒火,也可以不帶指責、不帶定性評價地表達出來。所有這些稱讚、鼓勵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後,是對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體,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各種收費不斷。(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識字】,不說別的,就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育兒書裡,關於表揚孩子有一個很恰當的比喻:
“稱讚,就像青黴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使用時要有一定的標準,需要謹慎小心,標準包括時間和劑量,稍有差錯就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1、誇孩子努力,不誇孩子聰明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一些難題,然後,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努力。”接著給他們兩種認知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的非常好的。結果2/3的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孩子被稱讚聰明,那麼很可能不願意接受會導致失敗且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因為他們不想冒險而失去高分。相反,如果對孩子付出的努力進行誇讚,那麼他們可能會對於艱難的任務更加堅持不懈。
2、誇孩子努力和成績,不誇讚孩子的品性和人格
8歲的朱莉很努力地把院子打掃乾淨,媽媽很是感動,對她的努力和成績表示感激和欣賞:
媽媽:院子原來太髒了,我不相信一天就可以把它收拾乾淨。
朱莉:我做到了!
媽媽:院子裡原來都是樹葉和垃圾,還有其他東西。
朱莉:我把它們都打掃乾淨了
媽媽:一定費了你很大勁!
朱莉:是的,我確實費了很大勁
朱莉(燦爛地笑著):不客氣。
媽媽的話讓朱莉為自己的勞動而感到高興,為自己的成績感到驕傲。晚上她迫不及待地等父親回來,好向父親展示自己勞動後變得乾淨的院子,使自己的心理再次得到勞動後的滿足與驕傲。然而與此相反,父親對孩子品格的讚美是無益的:
爸爸:“你真是個好女兒、你真是媽媽的好幫手,沒有你,媽媽該怎麼辦呢。”
當爸爸說出這樣的話後,有可能會嚇到孩子,讓她感到不安,她可能覺得自己離一個好女兒還差的遠呢,配不上這樣的稱呼。為了減輕過度讚美帶來的負擔,孩子可能會用一些出格的行為來坦白自己離好女兒還有一定的差距,而不是不安的等待你發現她離好女兒還有一定的距離。
當孩子打掃完院子之後,說他辛苦了,或者院子看上去多漂亮、多棒啊。只有這樣的評論才是平常的,自然的,而誇他是個多好的人幾乎豪不相干,也不適宜。讚美的話語應該讓孩子看到他成績的真實情況,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變形。
3、學會稱讚的步驟
稱讚包括兩個部分:我們對孩子說的話,以及孩子聽了我們的話後在心裡跟自己說的話。
我們的話應該明確表明我們很喜歡,很欣賞他們的努力、幫助、工作、體諒、創造或者成就。我們的話應該讓孩子能對自己的品格有一個真實的看法。我們的話應該像一塊有魔法的畫紙,這塊畫紙雖然不能給孩子提供幫助,但是,能讓他們給自己畫一幅正面的畫像。
試試這樣稱讚孩子
有益的稱讚:謝謝你告訴我多找了你錢,真的太感謝你了。孩子的感覺:我很高興我是誠實的。無益的稱讚:你真是一個誠實的孩子。有益的稱讚:我喜歡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風趣。孩子的感覺:我的品味不錯,我可以信賴自己的選擇。無益的稱讚:你總是那麼體貼。描述性的語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積極結論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從我們的話中對自己做出結論,事後還會默默地對自己重申,會使他們對自己及周圍的世界抱有積極看法。
4、給孩子指導而不是批評
八歲的瑪麗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時,她的媽媽平靜的說到:“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們重拿一杯果汁來吧,還要拿一塊海綿,”她站起來,把果汁和海綿遞給了女兒,瑪麗抬起頭來看著媽媽,既鬆了一口氣,又有點懷疑。瑪麗低聲說:“哎呀,謝謝你,媽媽”。她把桌子擦乾淨,媽媽還在一邊幫她。媽媽並沒有說什麼嚴厲的、批評的話。
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當時並不是教訓肇事者行為的合適時機,應該先處理事情,而不是人。批評和評定性的稱讚是雙刃劍,兩者都是在給孩子下判斷。為了避免下判斷,心裡學家不會發表批評意見影響孩子,而是指導孩子。
5、當出了問題時:要回應,而不是反應
一天早晨,七歲的納撒尼爾在玩一個空杯子,他的父親在看報紙。
父親:你會打碎它的,你總是打碎東西。
納撒尼爾:不會的,我不會打碎它的。
就在這時,杯子掉到地上摔碎了。納撒尼爾大聲哭了起來。
父親:你就大聲哭吧。你真是個笨蛋,屋裡所有的東西都被你打碎了。
納撒尼爾:你也是笨蛋,你打碎了媽媽最好的盤子。
父親:你居然叫你父親笨蛋?太沒禮貌了!
納撒尼爾:你也沒有禮貌,是你先叫我笨蛋的
父親:你不許再說說話!馬上站起來回你自己的房間去!
納撒尼爾:我就不回去!
這種對其權威的直接挑戰激怒了父親,他一把抓住兒子,狠狠地打了一通。
納撒尼爾是否得到教訓以後不再玩空杯子了呢。這場戰爭是必然發生的嗎?可以避免嗎?或者可以用一種更聰明的辦法來處理這樣的事件嗎?
看到兒子玩杯子,父親可以拿走杯子,然後給他一個更合適玩的東西,例如一個球。或者當杯子打碎時,他可以幫助兒子一起處理玻璃碎片,順帶說一些像“杯子很容易打碎,有沒有想過這麼小的一個杯子居然弄得這麼亂?”之類的話。在沒有呵斥,沒有巴掌的情況下,納撒尼爾甚至可能會在心裡思考,並自己得出結論:杯子不是用來玩的。
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應該是正面的、鼓勵的。當麻煩發生時,我們要尋求解決的方法,而不是責備和批評。即使無法避免的怒火,也可以不帶指責、不帶定性評價地表達出來。所有這些稱讚、鼓勵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後,是對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體,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各種收費不斷。(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識字】,不說別的,就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