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是《過秦論》中賈誼對秦朝滅亡原因的總結.
可是,眾多教參、輔導資料對這句話的理解都出現讓人不可思議的錯誤.這一現象大概已經幾十年了.
比較典型的錯誤理解有兩種:
一、“就因為不施仁義而使攻守形勢發生了變化”.
這種理解失誤在:(1)“而”理解為表因果關係,錯誤;(2)沒有對“攻守之勢”作比較具體的闡釋.這樣就不免會讓人產生懸想:是不是因為秦王朝不施仁義而導致秦朝從進攻的形勢轉入到退守的形勢.
二、“秦朝對於六國採取攻勢,武力統一天下,鞏固政權,這是對的;統一全國後,形勢變了,卻不改變政策,不施仁義,殘酷奴役人民,採取守勢,困守關中,最後自取滅亡.”
這
一種理解失誤關鍵在於“攻守之勢”理解錯誤.讓我們從兩個方面來看問題,首先,這一理解的表述分為前後兩個分句,前面說秦朝統一天下之前,採取攻勢鞏固政
權的做法是對的,後面又說統一全國後,形勢變了,卻不改變政策,這難免會讓人產生這樣的理解——秦始皇應該改變政策,不能再採取攻勢,只能採取守勢,才能
適應變化了的形勢,接著又說“不施仁義,殘酷奴役人民,採取守勢,困守關中,最後自取滅亡”,言下之意是不該採取守勢,這前後矛盾重重.再者,“採取守
勢,困守關中,最後自取滅亡”會讓人產生這樣的疑問:統一天下之後,秦始皇是不是應該繼續採取攻勢,擴土充邊,才能避免自取滅亡的命運.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是《過秦論》中賈誼對秦朝滅亡原因的總結.
可是,眾多教參、輔導資料對這句話的理解都出現讓人不可思議的錯誤.這一現象大概已經幾十年了.
比較典型的錯誤理解有兩種:
一、“就因為不施仁義而使攻守形勢發生了變化”.
這種理解失誤在:(1)“而”理解為表因果關係,錯誤;(2)沒有對“攻守之勢”作比較具體的闡釋.這樣就不免會讓人產生懸想:是不是因為秦王朝不施仁義而導致秦朝從進攻的形勢轉入到退守的形勢.
二、“秦朝對於六國採取攻勢,武力統一天下,鞏固政權,這是對的;統一全國後,形勢變了,卻不改變政策,不施仁義,殘酷奴役人民,採取守勢,困守關中,最後自取滅亡.”
這
一種理解失誤關鍵在於“攻守之勢”理解錯誤.讓我們從兩個方面來看問題,首先,這一理解的表述分為前後兩個分句,前面說秦朝統一天下之前,採取攻勢鞏固政
權的做法是對的,後面又說統一全國後,形勢變了,卻不改變政策,這難免會讓人產生這樣的理解——秦始皇應該改變政策,不能再採取攻勢,只能採取守勢,才能
適應變化了的形勢,接著又說“不施仁義,殘酷奴役人民,採取守勢,困守關中,最後自取滅亡”,言下之意是不該採取守勢,這前後矛盾重重.再者,“採取守
勢,困守關中,最後自取滅亡”會讓人產生這樣的疑問:統一天下之後,秦始皇是不是應該繼續採取攻勢,擴土充邊,才能避免自取滅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