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273443076382123

    1、杜如晦: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長安區)人。唐朝初年名相。

    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陽縣尉。晉陽起兵後,成為秦王李世民幕府謀臣,跟隨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叛亂,積極運籌帷幄,為時人所敬服。文學館建立後,以為從事中郎,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首。玄武門之變時,聯合房玄齡參與策劃,同居首功。唐太宗即位後,遷尚書右僕射,封蔡國公,配合房玄齡同心輔政,負責選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齡善於謀劃,杜如晦處事果斷,並稱“房謀杜斷”。

    貞觀四年病逝,時年四十六,追贈司空、萊國公,諡號為成。貞觀十七年,圖形凌煙閣,位列第三。

    2、李靖:李靖,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東北)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隋朝涼州刺史韓擒虎外甥。

    李靖初仕隋朝,拜馬邑郡丞。晉陽起兵後,效力唐朝,從平王世充和竇建德,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拜尚書右僕射,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逝,終年七十九。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諡號“景武”,陪葬昭陵。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

    3、李勣: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他出將入相,功勳卓著,被朝廷倚為干城,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

    總章二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冊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後配享高宗廟庭。

    4、侯君集:侯君集,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將。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早期不學無術,而以勇武自稱。後入秦王府隨李世民征戰,立下戰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後與尉遲恭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唐統一後,侯君集官位越來越高,開始學習,參與選拔人才等。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貞觀年間,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功勳卓著,開始居功自傲,因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得釋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

    5、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陝州硤石(今河南陝縣)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書。

    姚崇初以挽郎入仕,遷兵部郎中。萬歲通天元年契丹侵擾河北,連陷數州,軍務繁雜,檄書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條理,得到武則天賞識,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遷兵部尚書、名列宰相。神龍元年,協助張柬之發動神龍革命,清除張易之兄弟及其黨羽勢力,迫使武則天還位於唐中宗,受封為梁縣侯。同情武則天遭遇,出任亳州刺史。入為中書令,革除弊政,頗有作為。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貶為申州刺史。唐玄宗親政後,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遷中書令,封梁國公。提出《十事要說》,力主實行新政,推行社會改革。興利除弊,整頓吏治,淘汰冗職,選官得才;抑制權貴,發展生產,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執政三年,譽為“救時宰相”,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唐朝四大賢相”,以開府儀同三司致仕。

    開元九年,去世,終年七十一,追贈太保、揚州大都督,諡號文貞。

    6、郭子儀: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華州區)人。唐朝名將,政治家、軍事家。

    早年以武舉中第,入仕從軍,累遷九原太守,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後,拜朔方節度使,率兵勤王,收復河北和河東地區,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至德二年,輔佐廣平王李俶收復兩京,遷司徒,封代國公。乾元元年,拜中書令。乾元二年五月,承擔相州兵敗之責,罷職賦閒。寶應元年初年,河東兵變後,封為汾陽王,起兵平定叛亂,事後解除兵權。廣德元年冬天,吐蕃攻破長安後,奉命調兵遣將,驅逐吐蕃敵軍。廣德二年,僕固懷恩引領吐蕃和回紇入侵時,單騎說服回紇,合兵大破吐蕃。

    大曆十四年,唐德宗即位後,拜太尉、中書令,充皇陵使,賜號“尚父”,增加食邑,剝奪實權。建中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師,諡號忠武,配饗代宗廟廷,陪葬建陵。

    7、柳公綽:字寬,小字起之。京兆府華原縣(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稠桑鄉柳家塬)人。唐朝名臣、書法家,太子太保柳公權之兄。

    柳公綽為人莊重嚴謹,喜交豪傑。又聰敏好學,才略過人。唐德宗貞元元年,他以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登第,授校書郎,補渭南縣尉,歷任開州刺史、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職。唐憲宗即位,出任鄂嶽觀察使,參與討平淮西吳元濟之亂。唐穆宗時拜京兆尹,遷尚書左丞。寶曆元年,又拜檢校左僕射。唐文宗即位後,出任河東節度使,鎮撫沙陀。後因年邁入朝為兵部尚書。太和六年,柳公綽去世,時年六十八。獲贈太子太保,諡號“元”。

    8、盧杞:字子良,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人,祖籍范陽郡涿縣(今河北涿州市)。黃門監盧懷慎之孫,御史中丞盧奕之子。唐朝宰相、奸臣。

    出身范陽盧氏北祖第三房,建中初年,徵入任御史中丞。因家門的庇護出仕任清道率府兵曹。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徵召他為朔方掌府掌書記等職,因病免去官職。召入補任鴻臚丞,升任殿中侍御史、膳部員外郎,出任忠州刺史。歷任刑部員外郎、金部、吏部郎中。後出任虢州刺史。

    建中二年二月升任御史大夫、京畿觀察使。十天後,任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宰相以後,嫉妒賢能,稍有不順從自己的人,必定要致他於死地。先後陷害楊炎、顏真卿、嚴郢、張鎰等人,推舉同黨關播、於頎、趙贊等人。為了籌集軍餉,又實行括率、增收房屋間架稅、設立除陌稅。長安為此停止交易,痛怨之聲,喧囂遍及天下。德宗在奉天被朱泚圍攻,李懷光自魏縣趕赴國難。盧杞從中阻撓不讓其晉見皇上,李懷光大怒,於是心懷異志。

    建中四年十二月被貶為新州司馬。貞元元年正月,遇到大赦令,盧杞調任吉州長史。後改授澧州別駕。不久死於澧州。

    9、崔漢衡:字號不詳,博陵茌平(今山東茌平縣)人。唐朝中期大臣,外交家。

    沉厚寬博,善與人交。釋褐授沂州費縣令。滑州節度使令狐彰以為掌書記,累遷殿中侍御史,多次出使吐蕃。參與平定朱泚叛亂,遷兵部尚書、兼秘書監、西京留守。貞元四年七月,加檢校吏部尚書、晉慈隰觀察使,尋加都防禦使。十一年四月卒,贈尚書左僕射。

    10、唐朝全部國公:胡國公秦叔寶、鄖國公殷開山、譙國公柴紹、邳國公長孫順德、蔣國公屈突通、鄖國公張亮、邢國公劉政會、郯國公張公瑾、陳國公侯君集、鄂國公尉遲敬德、申國公高士廉、趙國公長孫無忌、梁國公房玄齡、越國公 汪華、宋國公蕭瑀、褒國公段志玄、夔國公劉弘基;

    萊國公杜如晦、英國公李勣、衛國公李靖、鄭國公魏徵、莒國公唐儉、虞國公溫彥博、吳國公馮盎、畢國公阿史那·社爾、涼國公契苾何力、安國公執失思力、邢國公蘇定方、許國公蘇瑰、燕國公于志寧、梁國公狄仁傑、郇國公韋安石、耿國公王孝傑、鄴國公張昌宗;

    恆國公張易之、趙國公李嶠、酇國公蕭至忠、趙國公李敬玄、宋國公唐休璟、燕國公張說、代國公郭元振、潞國公郭虔瓘、越國公馮盎、越國公鍾紹京、梁國公姚崇、晉國公李林甫、齊國公高力士、盧國公程知節、梁國公張睦、趙國公李德裕、楚國公仇士良、徐國公劉幽求、晉國公裴度;

    郯國公羅士信、郢國公宇文士及、趙國公李湛、竇國公史大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