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正軍2號

    當離開孃家時,你的生活各方面都妀變,有一句話,說的:男歸學堂,女歸嫁。

    當你結婚哪天,你己拜祖遷移出,是給親爸媽離開,去實應新的環境,新的生活,在剛結婚時,二人世界是甜蜜溫鍾,自然回到孃家的感覺有變化。

    慢慢地習慣婆家的生活,因剛過門,在婆家新人的感覺不一樣,從而孃家就淡了。

  • 2 # 信手拈來85336514

    女孩子結婚,再回孃家是否就真的變成了客人?

    我也是結了婚的女孩子。說實話,自從結了婚,再回到孃家,確實跟之前沒有結婚時不一樣了,比之前沒結婚回家時少了些隨便,多了些依戀。

    我出生於1974年,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上面一個哥哥一個姐姐,按理家裡一男一女已經是兩全其美,我出生的日子正是國家剛剛實行計劃生育的時期。據媽媽講,我是她在做了節育之後意外的產物,因此我也有時候被媽媽玩笑的稱一句三多餘,為了媽媽和她的朋友經常逗我的這句話我曾在九歲的時候想過不活了,並且跑到了家房後的園子深處,鋪了草簾子立志死也不回屋裡讓媽媽找到的躺地上哭天抹淚。最後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先假意趕走了媽媽和朋友,後抱我回屋裡,給我摘了我最愛吃的那一年剛剛拉線的第一個西紅柿和小黃瓜妞兒哄我好久我才慢慢打消不活的念頭。

    雖然自小生長在農村,但我有一位用媽媽的話說,如果有梯子都會爬上去給我摘星星✨的爸爸,所以,我就是家裡的嬌嬌女,誰也不得說一句,誰也不敢說一句。因此,即便家裡也不是土豪地主,爸爸也不是鄉村財神,但我卻格外的被人羨慕,人稱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二小姐,就連同村的大隊書記的女兒提起來都羨慕我的幸福。

    其實現在想來,我的爸爸雖然會有時候對姐姐和哥哥發個脾氣,但是在我眼裡都是因為他們做錯了事,而我,也就因為想跟他們不一樣,不想被人說,所以說話做事格外乖巧,避免給人制造說道的機會。所以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習慣被愛包圍,習慣惹家人疼愛。在那樣的年代,在那樣的普通家庭,我是十里八村唯一上學有人背書包,放學有人接回家的一個。我愛我的爸爸,我愛我的家。

    後來慢慢的到了初三畢業,復讀後考了中專,要到外地求學,終於要離開家。姐姐大我六歲,在我11歲時就離開家去瀋陽親屬那裡打工賺錢。在我最後一個初中三年級的春天,哥哥也結了婚,家裡多了一個跟我不是一起長大的嫂子。他們結婚沒過多久,我便去離家60裡地的地方讀中專,由於家庭條件及當時交通的限制,除了寒暑假每個月回家一次。那時候我去上學,是三年的學費一起交上去,一共8600元,現在還買不到一步手機的價格。但當年的確對於我的家庭屬於高昂的學費了,再加上哥哥剛剛結了婚,家裡經濟有些緊張是必然的。我自小就很節儉,小學起爸爸每天同樣給我和哥哥幾角零用錢,哥哥每天喝油茶麵吃麵包,而我都會存起來下學期交學費 。因此我的校園生活中,都是爸媽給多少生活費,我都均勻的分佈好,足夠一個月花的。偶爾一兩次,臨走還沒給錢,我都是面紅耳赤艱難的說要下個月沒錢了。這樣一直到了寒假回家,忽然發現爸爸媽媽竟然從大房子裡搬到了小屋去住,據說是跟哥哥分了家,大房子和大部分土地都給了哥哥,爸爸媽媽只留了幾畝自留地,爸爸支起了豆腐坊,爸爸說,靠這手藝,也能把他老閨女供完學。就這樣寒假裡,爸爸仍然像以前我在家他種瓜買菜時一樣,每天回來或者一斤沙果,或者兩斤人家賣剩下的魚段,燉起來給我們吃的香香。對於分家這件事,我那時候沒有多想,因為媽媽說,讓哥哥自己學會擔當過日子。

    直到有一天晚上,媽媽剛剛端上飯菜,哥哥跟往常一樣,還沒等爸爸媽媽收拾完上桌,他就先拿起筷子吧唧吧唧開始品嚐。這是我難以容忍的也因此難以容忍媽媽對他的嬌慣。我正要說話,這時嫂子進屋來,劈頭蓋臉大聲把爸爸媽媽喊進屋來,連罵帶嚷不由分說一通數落。我在瞬間的懵懂中似乎明白好像說的是嫌棄爸爸給她孃家送了豆腐,說過年沒有人吃這種東西!哥哥就在那不停的吃,嫂子不停的說,爸爸媽媽沒有聲音的愣在那裡。我一股火上來,一邊大聲讓嫂子閉嘴,質問她怎麼跟爸媽這麼講話,一邊第一次喊哥哥,讓他帶著他那不講道理的媳婦滾回去,同時跟爸爸說,以後永遠不要給他們送任何東西,這次就當餵狗了!嫂子不屈不撓,哥哥拉著也不走,還對我大聲質問,你說你哥到底給過你多少錢?此時,我多麼慶幸,我那自小因為爸爸獨寵培養起來的堅韌的自尊心,我傲嬌的一字一句的告訴彼時發瘋一樣的嫂子,我一分一文都不曾花過哥哥的錢!這是真的,從小我只要爸爸媽媽的,從沒接過哥哥給的一分錢,尤其他結婚以後。趕走了哥哥嫂子,開始問前因後果,因為在家時家人從沒爭吵過,不知道為什麼忽然就發生這麼大變化,後來知道,哥哥結婚後前幾個月還好,我出去上學後,因為每月要花錢,嫂子有意見,不想一起過,就開始慢慢的在孃家媽的攛掇下跟一輩子不曾跟任何人吵過架的媽媽吵架,甚至罵人,所以爸媽為了兒子的生活就選擇了忍讓,搬出了住了幾十年的大房子,住進了旁邊平時做儲存的小屋。這一年,我不在家,爸媽受盡了媳婦的氣,這時候我才知道都是因為我上學花錢。

    後來,畢了業,在讀書的城市成了家,老公是我的同學,婆家沒有房子,孃家也沒有陪嫁,但我跟愛人結婚時唯一的條件就是,將來我是要養我的爸爸媽媽老的。

    說歸說,白手起家,開始還沒有條件給爸爸媽媽更多的孝敬,好在那時他們還有勞動能力,但每隔一段時間回家,都要給兩家的老人買衣服或者好吃的,寧願自己平時節省,過年再給一點錢。但每次回家,我只給侄子買東西,幾年都不去哥嫂家,也從不吃他們家的飯,逢年過節都是我和姐姐回家帶東西他們過來爸爸媽媽這裡吃。

    這樣的日子過了三五年,倒也平靜,這期間的我,每次回孃家,都開心到起飛,雖然女兒已經出生,但我還是家裡的寶貝女兒,沒進大門就細著嗓子開始喊:爸爸,我回來了,快來給我看狗啊!這時候爸爸樂呵呵的出來抱住離大門百餘百米遠的栓著鏈子搖頭擺尾的狗狗,媽媽則每次都要說一句,自己家的狗不咬自己家的人!我不嘛,它老往身上撲,我怕嘛!爸爸就會說沒事沒事,爸給你看著。在家裡的日子,無比的幸福,儘管老公也是無比的寵我,但總是覺得這裡才是最愛我的家。吃飯時還是老習慣,爸爸盤坐在桌邊,享受的看著我們先吃,我們吃到一半,他才肯拿起飯碗,仔細的一邊問好吃不,一邊吃幾口飯。睡覺時,也還是會在半夢半醒間被貓咪蹭了臉,趕緊大聲喊,爸,你看這貓又來了!無論是否在睡夢中,爸爸總能立即回答,小貓子,你給我過來!每一個清晨,太陽照到屁股了才伸伸懶腰,還沒睜眼,就能聽見爸爸在頭上輕輕的說,瞧我這老姑娘睡得,起來喝口溫水嘍!每天晚上爸爸坐在笑眯眯的趁媽媽串門的空擋跟我念叨媽媽的不是,然後自己還補充說,隨她便了,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吧!那時候,回孃家,就是回家,回家就是神仙一樣的生活,美啊!

    後來,我的親愛的爸爸,他狠心的離開了我們。儘管爸爸的生病治療喪葬都是我和愛人親力親為,但,我還是終究至此難過十餘年。

    當時媽媽的老觀念,兒子家才是家,任憑我跟愛人怎麼要接她回去,她就是不同意,後來我們姐三個商量,跟哥哥一起住,有個照應。我跟愛人比之前更加多的給她買東西,給錢,並且出資找人給她辦了保險,每月讓她都能有自己的收入。在哥哥家裡有底氣些。其實那次爭吵後時間長了,我們從不需要哥哥付出,爸媽的吃穿用度也都不需要他們一分一文,嫂子也就慢慢好了起來。但,一直到爸爸去世,媽媽到哥哥家裡住,近十年的時間裡,我沒有去哥哥家裡吃過一點東西,哪怕一點。但是媽媽去了,就不同。

    於是,再回孃家,就是回哥哥家。哥哥家,不是家。爸爸去世了,我便沒有了原有的家。每次回去,都僅限於走親戚,該買的買,還花的花,增加了的是每次的禮物,多出來哥嫂一份。有時候哥哥嫂子也會給我們帶點家裡產的東西,畢竟曾經一家人,有老媽在,在一起還是親親熱熱,和和美美。但我每次回去沒有再細著嗓子喊,早晨沒有膩在床上等溫水端來。女兒說話做事也會被我們呵斥要注意禮貌,雖然哥哥嫂子每次也都開心的像迎回了貴客一樣熱情招待,但回去也住不上幾天。

    至此,實質上,回孃家,與做客相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ython2和3可以同時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