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級參見:里氏地震規模 地震強度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地震釋放能量多少來劃分。目前國際上一般採用美國地震學家查爾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賓諾·古騰堡(Beno Gutenberg)於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級劃分法,即現在通常所說的里氏地震規模。里氏規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為底的對數,並選擇距震中100千米的距離為標準。里氏規模每增強一級,釋放的能量約增加32倍,相隔二級的震級其能量相差1000 (~ 32 x 32)倍。 小於里氏規模2.5的地震,人們一般不易感覺到,稱為小震或微震;里氏規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會有不同程度的感覺,稱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約發生十幾萬次;大於里氏規模5.0的地震,會造成建築物不同程度的損壞,稱為破壞性地震。里氏規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範圍內監測到。有記錄以來,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是發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時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里氏規模達9.5。 具體地解釋, “里氏震級”是根據離震中一定距離所觀測到的地震波幅度和週期,並且考慮從震源到觀測點的地震波衰減,經過一定公式,計算出來的震源處地震的大小。 “里氏震級”反映的是地震釋放出來能量的大小,按幾何倍數增加,地震每相差兩倍,能量釋放則相差1000倍,每級之間相差31.6倍。其中一級地震釋放能量為2.0×10^6焦耳,二級地震釋放能量為6.3×10^7焦耳,三級地震釋放能量2.0×10^9 焦耳,八級地震釋放能量6.3×10^16 焦耳。比如說,中國地震局將汶川地震震級從7.8級修訂為8級,雖然八級地震與7.8級地震之間相差的不只是0.2個級別,但按其釋放能量來說,應該是數倍之差! 標準的計算公式如下: E=10^4.8×10^(1.5M) 焦耳 (其中M為地震級數) 從以上公式可以很清楚的算出里氏震級每相差一級,就相差10^1.5倍,即上面解釋的約32倍。 有時為了更便於形象理解,有人將地震震級與TNT當量進行了換算。所謂TNT當量一般是指核爆炸時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多少TNT炸藥爆炸所釋放的能量。 1級地震相當於30磅TNT當量,2級地震相當於1噸TNT當量,3級地震相當於32噸TNT當量,4級地震相當於1千噸TNT當量,5級地震相當於32千噸TNT當量,6級地震相當於10萬噸TNT當量,7級地震相當於320萬噸TNT當量,8級地震相當於10億噸TNT當量。 當年汶川地震修訂為8級,也就是說其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10億噸TNT炸藥爆炸時所釋放出來的能量,而當年美國在日本廣島所投下的原子彈也只不過20000噸TNT當量。也就是說那次強烈地震相當於5萬顆廣島原子彈!一顆原子彈尚且使廣島成為一片廢墟,那次地震造成的損失之大也就不言而喻了。同樣,這次日本地震級數修改為9.0,釋放能量之巨大不言而喻,歷史上也是很罕見的。編輯本段麥加利地震(Mercalli)分級 分為12等級。 第一級,人們並未感覺到震動。 第二級則在高樓才能感覺晃動。 第三級是在地面的室內能感覺到,懸掛物件也晃動。 第四級則是連汽車也晃動,嚴重的話木牆或窗架會出現裂縫。 第五級,容器中的液體濺出,睡覺的人會被震醒,小物件會移位。 第六級時牆上掛的圖畫會掉下,傢俱移動,人們會因為害怕紛紛逃到屋外。 第七級時人會站立不穩,池塘出現水波。 第八級則磚石牆部分破裂倒塌,樹枝斷落。 第九級是很嚴重的,地下水管破裂,地面出現裂縫,小建築物倒塌等等。 第十級時水庫出現裂縫、橋樑被破壞,鐵路扭曲等。 第十一級則地下水管及陰溝系統全被破壞。 第十二級則是全面破壞,連巨石也震動移位。
震級參見:里氏地震規模 地震強度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地震釋放能量多少來劃分。目前國際上一般採用美國地震學家查爾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賓諾·古騰堡(Beno Gutenberg)於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級劃分法,即現在通常所說的里氏地震規模。里氏規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為底的對數,並選擇距震中100千米的距離為標準。里氏規模每增強一級,釋放的能量約增加32倍,相隔二級的震級其能量相差1000 (~ 32 x 32)倍。 小於里氏規模2.5的地震,人們一般不易感覺到,稱為小震或微震;里氏規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會有不同程度的感覺,稱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約發生十幾萬次;大於里氏規模5.0的地震,會造成建築物不同程度的損壞,稱為破壞性地震。里氏規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範圍內監測到。有記錄以來,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是發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時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里氏規模達9.5。 具體地解釋, “里氏震級”是根據離震中一定距離所觀測到的地震波幅度和週期,並且考慮從震源到觀測點的地震波衰減,經過一定公式,計算出來的震源處地震的大小。 “里氏震級”反映的是地震釋放出來能量的大小,按幾何倍數增加,地震每相差兩倍,能量釋放則相差1000倍,每級之間相差31.6倍。其中一級地震釋放能量為2.0×10^6焦耳,二級地震釋放能量為6.3×10^7焦耳,三級地震釋放能量2.0×10^9 焦耳,八級地震釋放能量6.3×10^16 焦耳。比如說,中國地震局將汶川地震震級從7.8級修訂為8級,雖然八級地震與7.8級地震之間相差的不只是0.2個級別,但按其釋放能量來說,應該是數倍之差! 標準的計算公式如下: E=10^4.8×10^(1.5M) 焦耳 (其中M為地震級數) 從以上公式可以很清楚的算出里氏震級每相差一級,就相差10^1.5倍,即上面解釋的約32倍。 有時為了更便於形象理解,有人將地震震級與TNT當量進行了換算。所謂TNT當量一般是指核爆炸時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多少TNT炸藥爆炸所釋放的能量。 1級地震相當於30磅TNT當量,2級地震相當於1噸TNT當量,3級地震相當於32噸TNT當量,4級地震相當於1千噸TNT當量,5級地震相當於32千噸TNT當量,6級地震相當於10萬噸TNT當量,7級地震相當於320萬噸TNT當量,8級地震相當於10億噸TNT當量。 當年汶川地震修訂為8級,也就是說其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10億噸TNT炸藥爆炸時所釋放出來的能量,而當年美國在日本廣島所投下的原子彈也只不過20000噸TNT當量。也就是說那次強烈地震相當於5萬顆廣島原子彈!一顆原子彈尚且使廣島成為一片廢墟,那次地震造成的損失之大也就不言而喻了。同樣,這次日本地震級數修改為9.0,釋放能量之巨大不言而喻,歷史上也是很罕見的。編輯本段麥加利地震(Mercalli)分級 分為12等級。 第一級,人們並未感覺到震動。 第二級則在高樓才能感覺晃動。 第三級是在地面的室內能感覺到,懸掛物件也晃動。 第四級則是連汽車也晃動,嚴重的話木牆或窗架會出現裂縫。 第五級,容器中的液體濺出,睡覺的人會被震醒,小物件會移位。 第六級時牆上掛的圖畫會掉下,傢俱移動,人們會因為害怕紛紛逃到屋外。 第七級時人會站立不穩,池塘出現水波。 第八級則磚石牆部分破裂倒塌,樹枝斷落。 第九級是很嚴重的,地下水管破裂,地面出現裂縫,小建築物倒塌等等。 第十級時水庫出現裂縫、橋樑被破壞,鐵路扭曲等。 第十一級則地下水管及陰溝系統全被破壞。 第十二級則是全面破壞,連巨石也震動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