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別的不說,單就識別出朱元璋來講,他就有水平,另外他的階層決定了他的處事風格,也能留住人才,這個問題還得從朱元璋投軍說起!
朱重八出家當和尚,後又出門要飯三年後回到皇覺寺,這期間黃河決口,元朝廷沒有使用軍隊賑災和修河,而是採取了“以工代賑”的方案解決賑災和修河兩件事。
可惜統治者低估了人民的力量,在生產力水平和軍事力量達不到“以工代賑”的要求下,把飢餓的老百姓聚集在一起,無外乎自掘墳墓,最終紅巾軍起義爆發。
在這個前提下,朱重八收到了小夥伴湯和的信,走投無路之下,他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軍,那麼郭子興部隊相對於其他的紅巾軍有什麼不同呢?
朱重八在要飯生涯中,加入了一個組織,這個組織就是明教,跟“彌勒教”和“白蓮教”一樣,都是期待神仙下凡拯救眾生。一個是期待“明王”下凡,一個是期待“彌勒佛”下凡,還有一個是“阿彌陀佛”下凡,其實三者都是佛教的演化。
實際上到後期,這三個教基本混為一談了,很多教徒也不知道信的是哪個佛,總之能加入組織對受苦的老百姓來講是好事,好歹教徒之間有個照應。
朱重八所在的皇覺寺被元軍燒燬,其實就在於這個寺廟啊,就是一個小莊園,有錢有糧。元軍面對起義軍遍地開花,首先就是追殺教徒,而往往這些教徒都聚集在寺廟,所以寺廟是元軍的一個重點打擊目標。其次,起義軍也魚龍混雜,有些起義軍沒飯吃,他們也會搶寺廟,所以,此時待在寺廟反而更加危險。
正是由於濠州被起義軍佔領,元軍包圍濠州城的同時,對下面的村子大肆搜查,燒殺搶掠。
如果說朱重八之前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參加起義軍,但是從寺廟被燒的那一刻起,他就沒有退路了。就這樣,他再次背起了自己當初乞討的裝備,離開皇覺寺,直奔濠州。
此時的濠州是由郭子興的起義軍佔領,並不是說朱重八慧眼識珠,一下子就相中了郭子興。實際上他參加郭子興的部隊,只有兩條考慮:
一是,濠州離得近啊,現在兵荒馬亂,元軍到處抓人,他們為了完成朝廷下達的追剿指標,往往抓一些無辜的老百姓冒充起義軍,去領賞。朱重八不去濠州,再往遠處走,還沒等見到起義軍,自己估計就被當成起義軍殺了。
二是,朱重八是收到小夥伴湯和的信之後,才走投無路打算加入起義軍的。此時的小夥伴湯和已經在郭子興的部隊裡任千夫長了,自己加入郭子興部隊,好歹有個朋友可以照應。
此時的濠州城已經被元軍包圍,朱重八要想投軍,必須要穿過元軍的包圍圈。或許多年的流浪生活使得朱重八善於偽裝自己,總之,他成功的穿過包圍圈,進入到了濠州城。
說來也巧,前兩天起義軍剛剛抓到一個元軍奸細,剛剛好也是個和尚,所以守門的人一見朱重八,第一反應也是認為他是奸細。理由也很充分,如果你不是奸細,你是如何穿過元軍大營的?
說著,守城門的夥計掄起木棒就要砸死朱重八,說來也巧,郭子興當天正好巡查守城部隊,聽到這邊鬧鬧哄哄,就過來瞅瞅咋回事。
就一眼,就看了朱重八一眼,郭子興就覺得這個人與眾不同,難道說郭子興是未卜先知,知道多年後朱重八能成就霸業?
別說,還真有這種可能性,這就得從郭子興的出身說起:
郭子興的老爹就是個江湖術士,靠給人算卦為生,看見個人經過要麼說閣下紅光滿面,大富大貴。要麼說你印堂發黑,近期必有災難,不過我手中有一良方,可消災……
這天到了定遠縣,定遠縣有一個大財主,聽說來了一個半仙,能掐會算,於是請到家裡來,來給算算我女兒的姻緣?
這個大財主的女兒是一個瞎子,遲遲嫁不出去,要麼郭子興老爹算卦不靈把自己賠進去了,要麼就是相中了人家錢財,要麼真就一見鍾情,總之,算卦算到最後,把自己給算進去了。
郭子興就是在這個家庭中出生,標準的富不知道幾代了……而且應該是跟老爹學過兩招,最起碼給人看看相,還是有點靠譜的。
這個郭子興的實力,在定遠縣城號稱郭半城,意思就是說他家的錢,可以買下半個城。
如果說窮人吃不上飯選擇造反,那麼郭子興的造反就顯得非常突兀,難道他是為理想而戰,為推翻元朝統治而戰?
當然不是!
他造反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自保,說到這裡,有必要講一下農民起義軍存在的問題,也就是書上常說的侷限性:
首先,他們的目的不專一,有些是為了填飽肚子,有些本身就被官府通緝,還有一些則是為了反而反,目的性不強;組織架構往往採取交椅制度,就是類似於大當家、二當家、三當家,依靠兄弟感情籠絡人才,這種結構非常不牢固;再有就是軍餉的來源太單一,他們形成不了穩固的稅收,單純靠打土豪搶財主,走一路搶一路,最後沒得搶了,失敗……
當然,原因還有很多,這裡不一一列舉了,元末的紅巾軍起義也是這種情況,起義部隊裡面什麼人都有。他們初始的慾望就是吃飽飯,哪裡有飯就往哪裡鑽,像明朝後期的李自成起義,打的名號就是“迎闖王,不納糧”,可是不納糧,怎麼養軍隊?
他們的口號也是類似情況,所以,大量老百姓加入他們,目的就是填飽肚子。但是決定他們明天有沒有飯吃的因素,並不是現在佔有的地盤多大,而是明天能搶幾個大戶。
大戶搶完了,一些紅巾軍就會互相搶,畢竟麵包就那麼大,搶來搶去,很多人還是填不飽肚子。
在定遠縣城的郭子興面對的就是這種情況,元軍過來鎮壓紅巾軍,也是搶大戶,美名徵糧。紅巾軍來了以後,仍然是搶大戶,口號是打地主,總之戰亂年代,有錢人想要平平穩穩過日子,難!
郭子興此時抓住了人們的心理,既然都是為了填飽肚子,與其參加別的紅巾軍,靠搶來的糧食吃飯,不如加入我郭子興隊伍,我直接給大家發糧食。
既然是造反,元軍鐵定是得罪了,也不能另立山頭,不然紅巾軍也過來幹,那就只剩下當紅巾軍了。畢竟紅巾軍是一家全國連鎖品牌,還不用交加盟費,收益都是自個的。
就這樣,郭子興跟自己的保鏢頭子孫德崖一商量,與其等死,不如也造反!
郭子興還是有點講究的,他的部隊相對於其他紅巾軍部隊,要稍微有原則一些。比如對大戶並沒有趕盡殺絕,只要交些保護費,還是會保護大戶的。朱元璋後來接手這支隊伍,也是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制定規則約束,加上行之有效的收稅方法,才使得他最終跳出農民起義的侷限性,成就偉大帝國。
實際上,我認為朱元璋率領的起義軍,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農民起義軍,更像是地主起義軍,因為他多少也在維護地主的利益,有地主階級的支援,這也為後來他取得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郭子興雖說維護大戶利益,但也得分哪裡的大戶,定遠縣城的大戶跟他都是朋友,估計有些甚至會出錢入股他的部隊,求得保護。所以,他的第一目標並不是定遠縣城,畢竟縣太爺也是哥們啊,不忍心反他。於是,他率領著自己招來的部隊直奔濠州城,天下也確實大亂,濠州城守備抵抗都沒抵抗,全跑了,就這樣郭子興佔領了濠州城。
前面也提到了,朱重八在濠州城門被抓,眼看被當做奸細處決,正好被郭子興碰見。這個郭子興就看朱重八,這個人氣度不凡啊,你看那個眼鼓鼓的,你看那個額頭也往外凸出,還有那臉,月牙鏟形狀的。
哎呀,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人啊,就這樣,朱重八成功的加入了郭子興的部隊,並給大帥郭子興留下了良好印象。
後來他給朱重八起名為朱元璋,還把乾女兒馬姑娘嫁給了他,隨著進一步的培養,朱元璋也越來越體現出領導才能,這讓郭子興患得患失,既想籠絡人才,又擔心有朝一日被取代。
其實這也不能算是郭子興氣量小,畢竟那個年代,殺大帥取而代之的事太常見了,但不管怎麼說,郭子興最終沒有殺朱元璋,死後的部隊也大部分被朱元璋繼承。
不管怎麼說,朱元璋從郭子興部隊帶走的24人,後來有3人封公,21人封侯,不能不說郭子興還是很能籠絡人才的!
後來朱元璋稱帝后,追封郭子興為滁陽王,以報答他的知遇之恩!
這種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別的不說,單就識別出朱元璋來講,他就有水平,另外他的階層決定了他的處事風格,也能留住人才,這個問題還得從朱元璋投軍說起!
朱重八出家當和尚,後又出門要飯三年後回到皇覺寺,這期間黃河決口,元朝廷沒有使用軍隊賑災和修河,而是採取了“以工代賑”的方案解決賑災和修河兩件事。
可惜統治者低估了人民的力量,在生產力水平和軍事力量達不到“以工代賑”的要求下,把飢餓的老百姓聚集在一起,無外乎自掘墳墓,最終紅巾軍起義爆發。
在這個前提下,朱重八收到了小夥伴湯和的信,走投無路之下,他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軍,那麼郭子興部隊相對於其他的紅巾軍有什麼不同呢?
一、朱重八在要飯生涯中,加入了一個組織,這個組織就是明教,跟“彌勒教”和“白蓮教”一樣,都是期待神仙下凡拯救眾生。一個是期待“明王”下凡,一個是期待“彌勒佛”下凡,還有一個是“阿彌陀佛”下凡,其實三者都是佛教的演化。
實際上到後期,這三個教基本混為一談了,很多教徒也不知道信的是哪個佛,總之能加入組織對受苦的老百姓來講是好事,好歹教徒之間有個照應。
朱重八所在的皇覺寺被元軍燒燬,其實就在於這個寺廟啊,就是一個小莊園,有錢有糧。元軍面對起義軍遍地開花,首先就是追殺教徒,而往往這些教徒都聚集在寺廟,所以寺廟是元軍的一個重點打擊目標。其次,起義軍也魚龍混雜,有些起義軍沒飯吃,他們也會搶寺廟,所以,此時待在寺廟反而更加危險。
正是由於濠州被起義軍佔領,元軍包圍濠州城的同時,對下面的村子大肆搜查,燒殺搶掠。
如果說朱重八之前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參加起義軍,但是從寺廟被燒的那一刻起,他就沒有退路了。就這樣,他再次背起了自己當初乞討的裝備,離開皇覺寺,直奔濠州。
此時的濠州是由郭子興的起義軍佔領,並不是說朱重八慧眼識珠,一下子就相中了郭子興。實際上他參加郭子興的部隊,只有兩條考慮:
一是,濠州離得近啊,現在兵荒馬亂,元軍到處抓人,他們為了完成朝廷下達的追剿指標,往往抓一些無辜的老百姓冒充起義軍,去領賞。朱重八不去濠州,再往遠處走,還沒等見到起義軍,自己估計就被當成起義軍殺了。
二是,朱重八是收到小夥伴湯和的信之後,才走投無路打算加入起義軍的。此時的小夥伴湯和已經在郭子興的部隊裡任千夫長了,自己加入郭子興部隊,好歹有個朋友可以照應。
二、此時的濠州城已經被元軍包圍,朱重八要想投軍,必須要穿過元軍的包圍圈。或許多年的流浪生活使得朱重八善於偽裝自己,總之,他成功的穿過包圍圈,進入到了濠州城。
說來也巧,前兩天起義軍剛剛抓到一個元軍奸細,剛剛好也是個和尚,所以守門的人一見朱重八,第一反應也是認為他是奸細。理由也很充分,如果你不是奸細,你是如何穿過元軍大營的?
說著,守城門的夥計掄起木棒就要砸死朱重八,說來也巧,郭子興當天正好巡查守城部隊,聽到這邊鬧鬧哄哄,就過來瞅瞅咋回事。
就一眼,就看了朱重八一眼,郭子興就覺得這個人與眾不同,難道說郭子興是未卜先知,知道多年後朱重八能成就霸業?
別說,還真有這種可能性,這就得從郭子興的出身說起:
郭子興的老爹就是個江湖術士,靠給人算卦為生,看見個人經過要麼說閣下紅光滿面,大富大貴。要麼說你印堂發黑,近期必有災難,不過我手中有一良方,可消災……
這天到了定遠縣,定遠縣有一個大財主,聽說來了一個半仙,能掐會算,於是請到家裡來,來給算算我女兒的姻緣?
這個大財主的女兒是一個瞎子,遲遲嫁不出去,要麼郭子興老爹算卦不靈把自己賠進去了,要麼就是相中了人家錢財,要麼真就一見鍾情,總之,算卦算到最後,把自己給算進去了。
郭子興就是在這個家庭中出生,標準的富不知道幾代了……而且應該是跟老爹學過兩招,最起碼給人看看相,還是有點靠譜的。
三、這個郭子興的實力,在定遠縣城號稱郭半城,意思就是說他家的錢,可以買下半個城。
如果說窮人吃不上飯選擇造反,那麼郭子興的造反就顯得非常突兀,難道他是為理想而戰,為推翻元朝統治而戰?
當然不是!
他造反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自保,說到這裡,有必要講一下農民起義軍存在的問題,也就是書上常說的侷限性:
首先,他們的目的不專一,有些是為了填飽肚子,有些本身就被官府通緝,還有一些則是為了反而反,目的性不強;組織架構往往採取交椅制度,就是類似於大當家、二當家、三當家,依靠兄弟感情籠絡人才,這種結構非常不牢固;再有就是軍餉的來源太單一,他們形成不了穩固的稅收,單純靠打土豪搶財主,走一路搶一路,最後沒得搶了,失敗……
當然,原因還有很多,這裡不一一列舉了,元末的紅巾軍起義也是這種情況,起義部隊裡面什麼人都有。他們初始的慾望就是吃飽飯,哪裡有飯就往哪裡鑽,像明朝後期的李自成起義,打的名號就是“迎闖王,不納糧”,可是不納糧,怎麼養軍隊?
他們的口號也是類似情況,所以,大量老百姓加入他們,目的就是填飽肚子。但是決定他們明天有沒有飯吃的因素,並不是現在佔有的地盤多大,而是明天能搶幾個大戶。
大戶搶完了,一些紅巾軍就會互相搶,畢竟麵包就那麼大,搶來搶去,很多人還是填不飽肚子。
四、在定遠縣城的郭子興面對的就是這種情況,元軍過來鎮壓紅巾軍,也是搶大戶,美名徵糧。紅巾軍來了以後,仍然是搶大戶,口號是打地主,總之戰亂年代,有錢人想要平平穩穩過日子,難!
郭子興此時抓住了人們的心理,既然都是為了填飽肚子,與其參加別的紅巾軍,靠搶來的糧食吃飯,不如加入我郭子興隊伍,我直接給大家發糧食。
既然是造反,元軍鐵定是得罪了,也不能另立山頭,不然紅巾軍也過來幹,那就只剩下當紅巾軍了。畢竟紅巾軍是一家全國連鎖品牌,還不用交加盟費,收益都是自個的。
就這樣,郭子興跟自己的保鏢頭子孫德崖一商量,與其等死,不如也造反!
郭子興還是有點講究的,他的部隊相對於其他紅巾軍部隊,要稍微有原則一些。比如對大戶並沒有趕盡殺絕,只要交些保護費,還是會保護大戶的。朱元璋後來接手這支隊伍,也是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制定規則約束,加上行之有效的收稅方法,才使得他最終跳出農民起義的侷限性,成就偉大帝國。
實際上,我認為朱元璋率領的起義軍,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農民起義軍,更像是地主起義軍,因為他多少也在維護地主的利益,有地主階級的支援,這也為後來他取得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郭子興雖說維護大戶利益,但也得分哪裡的大戶,定遠縣城的大戶跟他都是朋友,估計有些甚至會出錢入股他的部隊,求得保護。所以,他的第一目標並不是定遠縣城,畢竟縣太爺也是哥們啊,不忍心反他。於是,他率領著自己招來的部隊直奔濠州城,天下也確實大亂,濠州城守備抵抗都沒抵抗,全跑了,就這樣郭子興佔領了濠州城。
前面也提到了,朱重八在濠州城門被抓,眼看被當做奸細處決,正好被郭子興碰見。這個郭子興就看朱重八,這個人氣度不凡啊,你看那個眼鼓鼓的,你看那個額頭也往外凸出,還有那臉,月牙鏟形狀的。
哎呀,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人啊,就這樣,朱重八成功的加入了郭子興的部隊,並給大帥郭子興留下了良好印象。
後來他給朱重八起名為朱元璋,還把乾女兒馬姑娘嫁給了他,隨著進一步的培養,朱元璋也越來越體現出領導才能,這讓郭子興患得患失,既想籠絡人才,又擔心有朝一日被取代。
其實這也不能算是郭子興氣量小,畢竟那個年代,殺大帥取而代之的事太常見了,但不管怎麼說,郭子興最終沒有殺朱元璋,死後的部隊也大部分被朱元璋繼承。
不管怎麼說,朱元璋從郭子興部隊帶走的24人,後來有3人封公,21人封侯,不能不說郭子興還是很能籠絡人才的!
後來朱元璋稱帝后,追封郭子興為滁陽王,以報答他的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