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東北趙本山與李琳家。人物:王小利(餘則成),小瀋陽(小余),李琳(桂琴),趙本山(桂琴老伴) 王小利:“我是他爹。”小瀋陽:“我是他兒。”王小利:“大年三十,出來見個人(銀)。”王小利:“鐵嶺,蓮花赤水溝子。孩子到了。”小瀋陽:“爹,這卡里有多少錢啊。”王小利:“三萬嘛,三千後邊多一個零。”(王小利敲門,李琳開門)李琳:“您是?”王小利:“我,我是則成啊!”李琳(驚喜):“大成子,你還活著?”小瀋陽:“哪有橙子,爹,我要吃橙子。”王小利:“好孩子,等,等回家啊,爹給你買二百五十斤!”李琳:“二十年沒見,你變化不小啊。”王小利:“可,可不是嗎,老了,長抽吧了。”李琳:“孩子都這麼大了。”王小利:“來,小余,這是你琴大媽。”小瀋陽:“是我親媽啊,媽呀我可找到你了。”王小利:“大媽名字叫桂琴,是鋼琴的琴,不是親爹親媽那個親。”王小利:“爹,我還是整不明白,到底是桂琴還是鋼琴?”王小利:“我收,收養的一個孩子,叫小余,腦,腦子有,有點二。”小瀋陽(跳起來):“他們都叫我小魚兒。”李琳(關切的):“小余,幾歲了?”小瀋陽(很開心):“虛歲20,週歲16。”李琳(有點激動):“這些年,哦,大哥,大哥,你好嗎?”王小利:“琴妹子,這些年我對你是冥思苦想啊,想你想的都快得抑鬱症了。”王小利(裝病咳嗽):“身體質量越來越差了。”李琳:“趕緊找專家診治診治啊。”王小利:“琴,我來就為看你一眼,看一眼我就知足了,就是到那天也閉上眼了。”小瀋陽:“你咋整得這麼沉重呢?不就是一感冒晚期嗎?”王小利:“爹這感冒是超級細菌感染的。”小瀋陽:“那趕緊隔離唄,別傳染給我琴媽了。”李琳:“你們爺倆還真幽默。”王小利:“不是幽默,是麼有啊,當年我家裡啥都沒有,窮的叮噹響,是你幫助了我。”李琳:“都過去這麼多年了,還提這些幹啥。”王小利:“那時侯,我家沒吃,沒喝,回家都不敢喊餓,一喊準捱打。”小瀋陽:“琴媽,爹說當年多虧您的接濟,要不就沒有我爹的今天,沒有我爹,也就沒有我,我們都感激您。”王小利:“可,可不是嘛。我是一輩子也報答不了您對我的養育之恩啊。”小瀋陽:“爹,我也一輩子報答不了您對我的養育之恩。當年狠心的父母把我生下來就丟到馬路上,您把我撿回家,又當爹又當媽,爹,我感謝你八倍祖宗。”王小利:“孩子,快把那三萬塊錢,給你琴媽。”小瀋陽:“爹,今年您真捐啊,不後悔?三千後邊還有個零呢!”王小利:“琴,這點錢謹代表我的一點心意,你就收下吧。”李琳:“要提錢,我就不認你這個同學了。”王小利:“這錢您一定得收下。否則我晚上睡不著覺。”李琳:“這些年你怎麼一直沒有訊息啊,連封信也不來。”王小利:“十幾年前我就寫信了,怎奈當時兩岸通訊受限,一直沒寄出去。”(將信與卡一併交給李琳)李琳:“為了能讓你睡好覺,我先把這錢收著。”小瀋陽:“爹,要不您倆表示一下吧,握個手,西方‘背後式握手’,就是擁抱一下吧。”王小利:“這,這主意不錯,小余真聰明。”(二人擁抱,此時趙本山上場,誤會產生)趙本山:“你倆剛才那是幹啥呢?”
王小利:“握手,是外國形式的握手。”
趙本山:“外華人握手?咋看不見手呢?”
王小利:“用了手,手在後邊。”趙本山:“你倆是從哪冒出來的?”王小利:“我們是從臺灣冒出來的。”李琳:“老頭子,這是我小學時候的同桌。當年我經常接濟他,這回特地帶了銀行卡來還人情的。”(李琳把卡交到趙本山手裡,趙本山一看是賓館的房卡,頓時臉色變了)趙本山:“老伴,這蘇格蘭調情的房卡是咋回事?”(李琳看吧也納悶)王小利:“啊,大哥,我想起來了,這是我們昨晚住的那家旅館的房卡。兒子,壞了。銀行卡被爹當成取電牌插在了賓館的電源開關上啦,這下遭了。”趙本山:“你忽悠別人行,還敢忽悠我。小心我把你的腿給忽悠瘸了。”趙本山:“我問一下,你這同學家是哪裡的?”
王小利:“後張村老餘家。”
趙本山:“叫什麼名字? ”
王小利:“餘則成。”
趙本山:“啊?玩潛伏啊,敢情你潛伏到我們家有些年了。”王小利:“我的成是‘成事不足’的成,餘是‘敗事有餘’的餘。”小瀋陽:“爹呀,我‘責成’你別說了,弄不好真整出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來。”(趙本山看到小瀋陽,指著小瀋陽問):“這個什麼身份?”小瀋陽(指著王小利,搶話):“這回我自己說,這是我親爹,(指著李琳)這是我琴媽。”趙本山(臉色變):“老伴,真有你的,這個事掙得挺‘隱蔽’,孩子都這麼大了。”(趙本山誤以為小余是王小利和李琳的私生子)小瀋陽(很開心的):“俺今年虛歲20,週歲16。”趙本山:“這孩子,還真像你爹。”小瀋陽(衝趙本山喊):“大爺!謝謝誇獎! ”
趙本山:“孩子,別叫我大爺,叫叔吧,你爹下手比我早。 ”
小瀋陽(衝著王小利):爹,你潛伏得的確夠深,我才知道我媽還活著。你咋不早告訴我呢?王小利:“傻孩子,你大爺忽悠你呢,你大爺可是有名的大忽悠。”(趙本山看到李琳手裡的信)趙本山:“還有情書呢。”王小利:“為了證明我倆的清白,我把這封所謂的‘情書’給你在光天化日之下念念。”王小利:“小余,給,替爹念念,爹眼花了。”趙本山:“我看你是心花。”王小利:“你,你才是心花,我,我是眼花。”小瀋陽(念):“我念了啊,大家聚精一下會神:‘親愛的,請允許我用一句親愛的來稱呼你。’”小瀋陽:“爹你整得挺猛,這稱呼真帶勁。”趙本山:“你說你眼花心不花,咋整出親愛的來了?”
王小利:“親愛的,其實吧,這個詞,擱在現在這個年代,充其量也就是“你好”的意思。”小瀋陽:“琴,這麼多年我一直在找你,我一直想對你說三個字……此處略去三個字。 ”
趙本山:“咋還省去了三個字呢? ”
王小利:“現在不都提倡節能減排嗎…… ”
趙本山:“你到底想說哪三個字? ”
王小利:“我最想說的是‘感謝你’。”小瀋陽(繼續念):“我夢見咱倆走在放學的路上,路過一片小樹林,此處略去27個字兒。回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路過一片苞米地的時候,此處略去30個字兒。”趙本山:“咋都略了呢,聽得我的心是拔涼拔涼的。”李琳:“大成子,給我們家老趙把省略的字說出來。”王小利:“好,好吧,小樹林那略去的是:‘路過一片小樹林,你偷偷的把從家裡偷來的錢塞到了我書包裡,讓我第二天交學費。’”趙本山:“那苞米地那塊咋回事?還四周無人。”王小利:“苞米地那塊略去的30個字是,‘路過一片苞米地的時候,琴,你看四周沒人,把從你家豬食裡挑出來的好吃的東西裝在我的飯盒裡’。”趙本山:“媽呀,我老伴餵豬還喂不好呢,還在外養著人呢。”王小利:“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事實上我就是吃你們家桂琴給我帶的飯長大的。”趙本山:“繼續念!”小瀋陽(念):“琴,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你還把你爹作獸醫用的小藥箱偷偷背到我家,看著說明書給我治病。”趙本山:“老伴,你這病治得真有風格。”王小利:“結果病沒治好,倒把她也傳染了。”趙本山:“那這孩子咋回事?”王小利:“改革開放以後,我就下海了,也有錢了,這孩子是我收養的一個孤兒。”趙本山:“那咋喊我老伴親媽呢?”王小利:“你老伴,我的同桌,不是叫桂琴嗎,我就讓孩子喊琴媽了。”趙本山:“這回明白了,你這叫琴媽,不是親媽啊。我老伴是個大好人啊,心腸可好了,老伴我也給你寫封信,等著啊。”(趙本山寫信,王小利和李林,小瀋陽繼續談話)王小利:“琴,還記得嗎,當年咱倆同桌,我經常問你借半塊橡皮。”李琳:“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小瀋陽:“媽呀,還唱起歌來了哦,這歌我也會唱。”趙本山:“孩子,給全華人民唱一個。”(音樂響起,小瀋陽唱《同桌的你》趙本山:“這孩子唱得還挺好。給大爺把信念念,大爺也老啦,眼也花了。”小瀋陽:“親愛的琴,此處略去一萬個字!”趙本山:“你咋不在臺灣潛伏了?”王小利:“有,有這個必要嗎?兩岸都三通了!”····
場景:東北趙本山與李琳家。人物:王小利(餘則成),小瀋陽(小余),李琳(桂琴),趙本山(桂琴老伴) 王小利:“我是他爹。”小瀋陽:“我是他兒。”王小利:“大年三十,出來見個人(銀)。”王小利:“鐵嶺,蓮花赤水溝子。孩子到了。”小瀋陽:“爹,這卡里有多少錢啊。”王小利:“三萬嘛,三千後邊多一個零。”(王小利敲門,李琳開門)李琳:“您是?”王小利:“我,我是則成啊!”李琳(驚喜):“大成子,你還活著?”小瀋陽:“哪有橙子,爹,我要吃橙子。”王小利:“好孩子,等,等回家啊,爹給你買二百五十斤!”李琳:“二十年沒見,你變化不小啊。”王小利:“可,可不是嗎,老了,長抽吧了。”李琳:“孩子都這麼大了。”王小利:“來,小余,這是你琴大媽。”小瀋陽:“是我親媽啊,媽呀我可找到你了。”王小利:“大媽名字叫桂琴,是鋼琴的琴,不是親爹親媽那個親。”王小利:“爹,我還是整不明白,到底是桂琴還是鋼琴?”王小利:“我收,收養的一個孩子,叫小余,腦,腦子有,有點二。”小瀋陽(跳起來):“他們都叫我小魚兒。”李琳(關切的):“小余,幾歲了?”小瀋陽(很開心):“虛歲20,週歲16。”李琳(有點激動):“這些年,哦,大哥,大哥,你好嗎?”王小利:“琴妹子,這些年我對你是冥思苦想啊,想你想的都快得抑鬱症了。”王小利(裝病咳嗽):“身體質量越來越差了。”李琳:“趕緊找專家診治診治啊。”王小利:“琴,我來就為看你一眼,看一眼我就知足了,就是到那天也閉上眼了。”小瀋陽:“你咋整得這麼沉重呢?不就是一感冒晚期嗎?”王小利:“爹這感冒是超級細菌感染的。”小瀋陽:“那趕緊隔離唄,別傳染給我琴媽了。”李琳:“你們爺倆還真幽默。”王小利:“不是幽默,是麼有啊,當年我家裡啥都沒有,窮的叮噹響,是你幫助了我。”李琳:“都過去這麼多年了,還提這些幹啥。”王小利:“那時侯,我家沒吃,沒喝,回家都不敢喊餓,一喊準捱打。”小瀋陽:“琴媽,爹說當年多虧您的接濟,要不就沒有我爹的今天,沒有我爹,也就沒有我,我們都感激您。”王小利:“可,可不是嘛。我是一輩子也報答不了您對我的養育之恩啊。”小瀋陽:“爹,我也一輩子報答不了您對我的養育之恩。當年狠心的父母把我生下來就丟到馬路上,您把我撿回家,又當爹又當媽,爹,我感謝你八倍祖宗。”王小利:“孩子,快把那三萬塊錢,給你琴媽。”小瀋陽:“爹,今年您真捐啊,不後悔?三千後邊還有個零呢!”王小利:“琴,這點錢謹代表我的一點心意,你就收下吧。”李琳:“要提錢,我就不認你這個同學了。”王小利:“這錢您一定得收下。否則我晚上睡不著覺。”李琳:“這些年你怎麼一直沒有訊息啊,連封信也不來。”王小利:“十幾年前我就寫信了,怎奈當時兩岸通訊受限,一直沒寄出去。”(將信與卡一併交給李琳)李琳:“為了能讓你睡好覺,我先把這錢收著。”小瀋陽:“爹,要不您倆表示一下吧,握個手,西方‘背後式握手’,就是擁抱一下吧。”王小利:“這,這主意不錯,小余真聰明。”(二人擁抱,此時趙本山上場,誤會產生)趙本山:“你倆剛才那是幹啥呢?”
王小利:“握手,是外國形式的握手。”
趙本山:“外華人握手?咋看不見手呢?”
王小利:“用了手,手在後邊。”趙本山:“你倆是從哪冒出來的?”王小利:“我們是從臺灣冒出來的。”李琳:“老頭子,這是我小學時候的同桌。當年我經常接濟他,這回特地帶了銀行卡來還人情的。”(李琳把卡交到趙本山手裡,趙本山一看是賓館的房卡,頓時臉色變了)趙本山:“老伴,這蘇格蘭調情的房卡是咋回事?”(李琳看吧也納悶)王小利:“啊,大哥,我想起來了,這是我們昨晚住的那家旅館的房卡。兒子,壞了。銀行卡被爹當成取電牌插在了賓館的電源開關上啦,這下遭了。”趙本山:“你忽悠別人行,還敢忽悠我。小心我把你的腿給忽悠瘸了。”趙本山:“我問一下,你這同學家是哪裡的?”
王小利:“後張村老餘家。”
趙本山:“叫什麼名字? ”
王小利:“餘則成。”
趙本山:“啊?玩潛伏啊,敢情你潛伏到我們家有些年了。”王小利:“我的成是‘成事不足’的成,餘是‘敗事有餘’的餘。”小瀋陽:“爹呀,我‘責成’你別說了,弄不好真整出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來。”(趙本山看到小瀋陽,指著小瀋陽問):“這個什麼身份?”小瀋陽(指著王小利,搶話):“這回我自己說,這是我親爹,(指著李琳)這是我琴媽。”趙本山(臉色變):“老伴,真有你的,這個事掙得挺‘隱蔽’,孩子都這麼大了。”(趙本山誤以為小余是王小利和李琳的私生子)小瀋陽(很開心的):“俺今年虛歲20,週歲16。”趙本山:“這孩子,還真像你爹。”小瀋陽(衝趙本山喊):“大爺!謝謝誇獎! ”
趙本山:“孩子,別叫我大爺,叫叔吧,你爹下手比我早。 ”
小瀋陽(衝著王小利):爹,你潛伏得的確夠深,我才知道我媽還活著。你咋不早告訴我呢?王小利:“傻孩子,你大爺忽悠你呢,你大爺可是有名的大忽悠。”(趙本山看到李琳手裡的信)趙本山:“還有情書呢。”王小利:“為了證明我倆的清白,我把這封所謂的‘情書’給你在光天化日之下念念。”王小利:“小余,給,替爹念念,爹眼花了。”趙本山:“我看你是心花。”王小利:“你,你才是心花,我,我是眼花。”小瀋陽(念):“我念了啊,大家聚精一下會神:‘親愛的,請允許我用一句親愛的來稱呼你。’”小瀋陽:“爹你整得挺猛,這稱呼真帶勁。”趙本山:“你說你眼花心不花,咋整出親愛的來了?”
王小利:“親愛的,其實吧,這個詞,擱在現在這個年代,充其量也就是“你好”的意思。”小瀋陽:“琴,這麼多年我一直在找你,我一直想對你說三個字……此處略去三個字。 ”
趙本山:“咋還省去了三個字呢? ”
王小利:“現在不都提倡節能減排嗎…… ”
趙本山:“你到底想說哪三個字? ”
王小利:“我最想說的是‘感謝你’。”小瀋陽(繼續念):“我夢見咱倆走在放學的路上,路過一片小樹林,此處略去27個字兒。回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路過一片苞米地的時候,此處略去30個字兒。”趙本山:“咋都略了呢,聽得我的心是拔涼拔涼的。”李琳:“大成子,給我們家老趙把省略的字說出來。”王小利:“好,好吧,小樹林那略去的是:‘路過一片小樹林,你偷偷的把從家裡偷來的錢塞到了我書包裡,讓我第二天交學費。’”趙本山:“那苞米地那塊咋回事?還四周無人。”王小利:“苞米地那塊略去的30個字是,‘路過一片苞米地的時候,琴,你看四周沒人,把從你家豬食裡挑出來的好吃的東西裝在我的飯盒裡’。”趙本山:“媽呀,我老伴餵豬還喂不好呢,還在外養著人呢。”王小利:“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事實上我就是吃你們家桂琴給我帶的飯長大的。”趙本山:“繼續念!”小瀋陽(念):“琴,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你還把你爹作獸醫用的小藥箱偷偷背到我家,看著說明書給我治病。”趙本山:“老伴,你這病治得真有風格。”王小利:“結果病沒治好,倒把她也傳染了。”趙本山:“那這孩子咋回事?”王小利:“改革開放以後,我就下海了,也有錢了,這孩子是我收養的一個孤兒。”趙本山:“那咋喊我老伴親媽呢?”王小利:“你老伴,我的同桌,不是叫桂琴嗎,我就讓孩子喊琴媽了。”趙本山:“這回明白了,你這叫琴媽,不是親媽啊。我老伴是個大好人啊,心腸可好了,老伴我也給你寫封信,等著啊。”(趙本山寫信,王小利和李林,小瀋陽繼續談話)王小利:“琴,還記得嗎,當年咱倆同桌,我經常問你借半塊橡皮。”李琳:“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小瀋陽:“媽呀,還唱起歌來了哦,這歌我也會唱。”趙本山:“孩子,給全華人民唱一個。”(音樂響起,小瀋陽唱《同桌的你》趙本山:“這孩子唱得還挺好。給大爺把信念念,大爺也老啦,眼也花了。”小瀋陽:“親愛的琴,此處略去一萬個字!”趙本山:“你咋不在臺灣潛伏了?”王小利:“有,有這個必要嗎?兩岸都三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