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9218781204

    你不要在這歷史問題上糾纏不清毫無意義,歷史畢竟是歷史你聽不到看不見。只能靠後人根據文獻、文物,史籍去推斷理解。史書上記錄的或許只能代表史書作者的觀點,不完整的不代表它當時不存在,完整的也不代表當時都存在。

  • 2 # 青年史學家

    依據我們今天對獨立國家、主權國家的概念來說,東漢末至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二三八年)初公孫氏建立並保持實質性獨立的政權,確實不是一個我們今天意義上所說的獨立主權國家。主要原因在於:它自東漢末割據,並形成、長期保持實質獨立狀態,直至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孫淵自稱燕王(非受魏、吳封建),在近五十年左右時間內,公孫氏政權一直採取或依附曹魏,或依附孫吳的外交政策,此政權統治者的封號,或來自曹魏,或來自孫吳,故曰非今天意義上的主權獨立國家。但它又因僻居東北亞,無論是佔據中原的曹魏,還是割據江南的孫吳,皆對它有鞭長莫及之感,故無論是曹操、曹叡,還是孫權,在未有充分準備前,對公孫氏只能採取羈縻籠絡的對策,並以之作為手中的籌碼加以利用。遂使公孫氏遼東政權,在二大國之間得以採取騎牆政策,遊刃有餘。同樣,當其中一大國具備足夠的實力後,遼東政權的覆滅,必是指日可待之事。

    一、遼東割據政權的形成

    遼東割據政權的創始者是公孫度(150年-204年),字升濟,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人。年長後在玄菟郡做郡吏。當時的玄菟郡太守是公孫琙,他的兒子名豹,年十八歲,早死。公孫度少時名豹,與琙子同年,故公孫琙見而親愛之,將對兒子的思念之情轉移到公孫度身上,遣就師學,為取妻。後公孫度舉有道,除尚書郎,稍遷冀州刺史,以謠言免。公孫度同郡老鄉徐榮其時為董卓賬下的中郎將,於是推薦公孫度擔任遼東太守的職務。

    公孫度到任後,因出身卑微,為立威,殺守襄平令公孫昭,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無恩,皆以法誅,夷滅百餘家,郡中震慄。

    公孫度又率軍東伐高句驪,西擊烏丸,威行海外。

    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關東諸侯起兵討伐專擅朝政的董卓。這標誌著東漢帝國的瓦解。

    其時,襄平延里社出現了奇異的現象。生大石,長丈餘,下有三小石為之足。有人對公孫度說:“此漢宣帝冠石之祥。社主土地,明當有土地。”公孫度很高興。逐漸萌生割據自立的野心。後來,公孫度將遼東郡分為遼西、中遼郡,越海攻佔東萊(今膠東半島)諸縣,置營州刺史。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僭行天子禮。

    為籠絡公孫度,“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於建安九年,以漢獻帝名義,封公孫度為武威將軍,永寧鄉侯。

    是年,公孫度死,子公孫康嗣位,封弟恭為永寧鄉侯。建安十二年,曹操徵三郡烏丸,屠柳城。袁尚等奔遼東。曹操謀士郭嘉認為,若曹操急速進兵攻擊公孫氏、袁氏,則二方可能聯合抵抗;若停止進兵,則公孫氏與袁氏必內訌。曹操亦因兵力不足、遠來疲乏,就採納了郭嘉之謀,靜觀其變。公孫康果然殺袁尚等,送尚首於曹操。曹操以漢獻帝名義,封公孫康為襄平侯,拜左將軍。曹氏退兵,實際上承認了公孫氏的特殊地位。

    公孫康死,他的兒子公孫晃、公孫淵等皆幼小,手下立其弟公孫恭為遼東太守。曹丕踐阼,遣使拜公孫恭為車騎將軍、假節,封平郭侯;追贈公孫康為大司馬。

    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公孫淵脅奪恭位。明帝拜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公孫淵卻首鼠兩端,遣使南通孫權,往來賂遺。孫權遣使張彌、許晏等至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淵恐權遠不可恃,於是又殺了張彌、許晏等人,將其首級送到曹魏。魏明帝於是拜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

    魏明帝景初元年,鑑於公孫淵反覆無常,遣幽州刺史毌丘儉等齎璽書徵淵。淵遂發兵,逆於遼隧,與儉等戰。儉等不利而還。公孫淵自立為燕王。遣使者持節,誘呼鮮卑侵擾北方。面對曹魏大軍壓境,公孫淵又稱臣於吳,請遣兵救援。

    由此可見,遼東公孫氏政權,始終未成為一個今天意義上的獨立主權國家。它只是利用中原分裂割據混戰,曹魏、孫吳距離懸遠,鞭長莫及的地理優勢,才能暫時割據一方。為求自保,又不得不依違於魏、吳之間,首鼠兩端,反覆無常,唯利是圖。待曹魏國力強盛,遂發起統一遼東的戰役,短短二個月的時間,即覆滅公孫淵集團。

  • 3 # 龍鎮

    魏蜀吳之鼎立,之所以被歷史承認,不僅僅在於其所佔據的地方行政自立門戶,建立他自己的國號,修改年號,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行政體制和官員系統,也就是獨立於其他行政體系之外,更在於是不是為國際社會認可。

    在我們的文化中溯源,不難發現春秋時期那些弒君上位的國君,對內已經顯然做了一國之君“萬人之上”,但是經常放下身段,屁顛屁顛地去參加國際活動,或者向當時的霸主國家示好。為的什麼?就是為了能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比如說某些省鬧獨立,就屬於這樣的情況。某些官員偏左某些官員偏右,有些人對外自稱國家,但是在建立外交的時候卻碰到釘子,別國並沒有當他是一個平等機構。

    且不說,公孫度不受曹魏的封,雖說把官印丟在倉庫裡,但這樣做其實也就等於是留下受封的東西,保留的封號。而且在後期,公孫度和他的繼任者們把這些東西還往下傳,足以證明他並沒有堅定的要獨立於其他政權之外。

    果真像公孫度說的,“已經是遼東王了,誰稀罕做什麼永寧的鄉侯”嗎?既然不當,留著那些東西幹什麼,給他退回去才是正經吧。

    公孫度

    公孫康繼位之後,袁尚、袁熙被打的去投奔公孫康的遼東政權,這時曹操假裝不管,迫使公孫康在這兩者之間做選擇,公孫康不敢得罪曹魏,把二袁的人頭砍下來連同遼東烏桓的單于的頭一起,以極其迅速的驛遞方式送到鄴縣曹操的新辦事處。接著接受了曹操以獻帝名義的賜封,做了“左將軍”,“襄平侯”。(上面他老爸接受的永寧侯屬於鄉侯,現在他接受了縣侯的封賞)。到這時候,我們發現公孫康已經重回了獻帝屬下的漢室懷抱,自己放棄了做遼東王。

    雖然曹操沒能找到機會收服吞併遼東地區,但鑑於公孫康已經歸服聽從指令,就不存在需要特別吞服的必要了。

    公孫康

    公孫康死了之後,他的弟弟公孫恭被擁立為“遼東太守”,到曹丕篡了漢朝。曹丕做了魏文帝之後拜他為車騎將軍,封他做“平郭侯”(依然是縣侯),公孫康的孩子公孫晃被送去洛陽當人質。然後公孫恭被侄子公孫淵篡了位,曹魏的魏明帝又派人來封他為“揚烈將軍”。

    等於說不管當時的遼東王是誰,曹魏一直都以領導的身份在認可他,加封拜將軍,實際也還是在宣告主管權。

    公孫淵上臺之後保持原來的作風也就算了,更惡劣的是,公孫淵反覆無常,他還隨風搖擺,一會兒對曹魏表忠心,一會向東吳的孫權上表稱臣。在上表稱臣之後,東吳派人帶著錢財和人馬來宣告主管權,封他的官爵,他倒好,殺了使者的頭,還把使者頭顱送給魏明帝,給他加封進爵。

    沒想到他接受了曹魏的加封,認了這個領導之後,之前的種種舉動讓魏國君臣不能再相信他了。孫權愣是忍了這一時之氣,沒有派人來討伐他(當然不是因為怕他)。

    曹魏就不可能放之任之,這樣的公孫淵,誰敢相信他明天會不會斬了自己的來使去獻給別人呢?

    於是叫他去洛陽朝覲,公孫淵自然是不肯去的,這樣又落下叛逆的口實,之後更是出毛招去勾結鮮卑人,叫他們去騷擾長城邊的魏國郡縣。孰可忍是不可忍,曹魏立馬派了司馬懿帶兵討伐,終於把公孫淵和兒子公孫修殺了。從此結束了遼東地區的獨立叛亂。

    公孫淵影視形象

    有人說,遼東地區從公孫度開始到公孫淵,有足足五十年的獨立時間,三國就應該叫四國啊!

    魏蜀吳三國都有國號,年號,和自己獨立的行政體系,對外被當成平等的外交物件。

    遼東的公孫氏呢,沒有國號,沒有年號,行政上多依附於其他國家。除了公孫度仗著位置偏遠,有獨特的氣候,中央鞭長莫及,況且戰亂時刻不屬於政務重點,因此自稱遼東王之外,其他後人都先後向漢室、曹魏或者東吳表示了臣,因此並不具備獨立國家的條件。

    因此,遼東政權不能稱之為一國,三國還是三國,不能改為四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身房的客服接待需要幹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