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物理思維

    因為工作的原因,身邊有不少科學家。

    現在的科學家都需要手上有專案,有專案,才能有錢,有錢才能招學生,建立團隊,解決前沿的科學問題。

    今天的科學家再也不是以前書本里描述的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觀天上星的形象了。

    科學家需要身在一個學術機構裡,有個職位,固定地在全世界各個實驗室(研究組)之間跑來跑去,獲取資訊,相互交流。可以說即便是從事理論科學的科學家,都很難一個人獨立地工作,解決科學家共同關心的問題了。

    這個新聞的標題是:美國向量子資訊科學投資2億4千9百萬美元(比建對撞機錢少多了),這意味著不少科學家有專案做了。

    這意味著今天的科學家都要申請基金,有了基金才可能做以上的事情,或者你就需要加入一個研究組,用別人的錢來做這些事情。

    錢都不是白給的,有了錢,就需要有產出。科學家的產出主要是各種論文,論文裡會詳細地描述你研究某個問題所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以方便科學家共同體中的其他人方便地重複你的工作,如果你第一個做出了些什麼東西,比如說室溫超導(這個目前還沒有實現)吧,發表出來後其他研究組也重複了你的工作,你就會收穫聲譽。

    上中的女科學家是吳健雄,她收穫了除諾貝爾物理獎之外幾乎所有學術榮譽。

    和在公司打工不同,科學家的聲譽主要是屬於個人的,和他所服務的機構關係不大,有聲譽的科學家跳槽了,他還是個有聲譽的科學家,但如果研究機構或大學裡面沒有有聲譽的科學家了,這個研究機構或大學的排名相應就會降低。

    聲譽對科學家是最重要的。為了積累聲譽,科學家必須持續地做出好的工作,為了做出好的工作,科學家必須資訊靈通,資源豐富(實驗儀器和人脈等都是重要的資源),以及靈感,運氣和持續的努力。

    安德森(1923-)在2009年參加美國物理學會的三月會議。

    典型的科學家需要經常讀文獻,審稿,寫報告,寫論文,參加學術會議,根據具體專案需要指導學生,做實驗,做計算,以及理論推演等。總之,工作節奏很快,一旦上道了,也挺辛苦的。

    結論:這個坑還是慎入吧,除非你真的喜歡科學,善於與人合作,並且很勤奮。

  • 2 # 對奇聞異事刨根問底

    科學家的日常工作是(按佔時間大小排列)做實驗、教學、申請基金、寫文章、開會等,他們每天也是上班、下班、吃飯、睡覺。作為科技工作者,比如研究生階段,更多的從事的是做實驗和寫文章;教授階段,更多的偏向是申請基金和教學等等。大多數科學工作者熱愛自己所從事的研究的人,都更有時間上的緊迫感,工作的計劃性和前瞻性很強。

    在美國,作為一名一流大學教授,年經費100萬美元以上。美國這裡的教授沒有到什麼年齡退休這一說,只要有基金,有實驗室就可以幹到不能幹的這一天。工作日程是週一至週五早8點到晚6點,週末一般不來,工作安排主要是教學、寫基金和飛來飛去做報告。在實驗室裡的學生也有一百人,新年他還會給所有曾經在實驗室工作的人發一封熱情洋溢的新年賀信,會告訴大家他的科研變化等等。

    在國內,一名211大學教授,經費目前不太寬裕。工作日程是週一至週六早8點到晚6點,但工作郵件會24小時回覆。工作安排主要是寫基金、教學以及指導研究生。有的人特別熱愛工作,工作時間和日出日落沒有關係,完全以實驗程序安排,常常睡了3個小時,定好鬧鐘就又去實驗室了,然後再回來睡幾個小時。

  • 3 # 翟林華

    不知道,我大孩子也許可以勉強算個科學家,他的論文它引次數超過萬次,感覺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就是好奇心比較大,謹慎,認真,關心別人,善於合作,對於日常人們關心的問題興趣不大。

  • 4 # 學生求識

    作為一個真心實意想做出科研成果的科研人員,我說說我的工作與生活吧,注意我不能稱為科學家。

    科研人員一旦真正進入了科研之中,人就象是吸毒上癮一樣,心裡時時都在思考如何去設計實驗、如何讓實驗結果精準、如何分析實驗結果、如何改進實驗方案,在實驗結果中發現新的技術或靈感,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技術或靈感,時間不夠怎麼辦?經費不夠怎麼辦?專利申請說明書怎麼寫?碰到了技術問題如何解決?論文發表什麼期刊好?成果示範要怎麼做?研究的內容超越了原來的設想和專案範疇怎麼處理?別人不理解怎麼辦?那裡要我去上課怎麼準備講稿?開會時的報告講稿要寫些什麼?科研總結怎麼做?等等。

    生活上基本上是吃飯和睡覺,下班時間沒規距,實驗做完了就下班,我基本上是晚上九點多下班,吃飯時間在下班後。由於我現在的研究物件是自然界生物,實驗物件沒有星期天和節假日,所以我的生活中也沒有星期天和節假日,實驗完成後可以休息了就停下來整理實驗結果和思考以後的實驗方案。

    這只是我個人的工作和生活規律,不代表其他的科研人員和科學家。

  • 5 # 科研小蟲

    我們想到科學家必然會想到愛因斯坦和牛頓

    科學家在哪裡工作?

    科學家在一個化學凳子後面站在白色實驗室外套裡的人的經典形象僅對某些科學家而言是正確的,並且通常僅描述其工作的一部分。許多科學家根本不穿實驗室外套。有些領域的工作不需要實驗室工作,而是在計算機後完成。有些人使用他們的科學學位來教授或撰寫有關科學的文章。有些人擔任公司的顧問或科學期刊的編輯。一些科學家將他們的科學知識與其他專業知識相結合,可以重新培訓為專利律師或倫理學家。

    科學家都有哪些行業大學研究作為一項學術研究(博士研究生,博士後及以後–直至教授和首席研究員),或…作為技術員工業研究食品工業製藥業化學工業材料行業等等科學諮詢科學寫作或醫學寫作科學新聞學科學出版科學社團專利法在大學教學教授高中或中學科學課博物館編寫教材科學傳播開公司科學的設計/插圖為政府工作作為研究員作為顧問

    還有許多其他地方的科學家在工作。

  • 6 # 簡單的科學世界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什麼是科學家,哪些人可以歸類為科學家。科學家是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群,成為科學家的標誌首先是一個獨立的研究者,也就是說一個科學家必需有參與科學研究,發表和交流學術成果等活動的主觀性,這對於一位以科學研究為職業的科學家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想以科學研究為職業,就必須做好獻身,求實,嚴謹和持久的準備,這就是所謂的科學精神。

    我們依據科學家的定義可以看出,偉大的科學家都是從一名小科學家逐漸成長的,只要長期從事科學研究,每個人都可以自稱是科學家。迴歸我們的話題,科學家是怎麼工作和生活的呢?我是一名博士研究生,目前已經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有7年之久,估計全國類似於我這樣的人畢業以後都會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幾十年後,我們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會成為自己研究領域的專家,我想這應該是一名科學家成長所必經的道路。因此,也可以這樣認為,我們現在工作和生活的狀態也就是科學家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其實總結起來也就一句話,一天24小時的時間大約有3/4貢獻給科研,對於家庭和生活分配的時間很少。這種現象應該來說是很正常的,我身邊已經取得很高成就的科學家(如院士,長江學者,四青人才等等)同樣是把大量的時間分配給了科研。科學研究這個職業很苦,需要長期忍受失敗,寂寞,孤獨等等,需要堅韌不拔的意志。

    總體來說,獻身科學是每一個科學家的最高境界,科學家們之間比拼的不僅僅是文章和專利,而是如何能解決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讓科學研究具體化,具有指導性。只有深刻體會科學研究的工作性質,才會更熱愛它,充滿動力的去挑戰一個有一個難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細胞》作為一部新番,為什麼會受到一些人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