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奈何事與願違95

    白話釋義:生於陽世之中終歸有散場的一天,死後歸於地府也沒什麼妨礙。人間和地府想來也都差不多,只當是漂泊在陌生的他鄉。

    原詩為明代著名文學家唐寅的《臨終詩》,詩的原文如下:

    臨終詩

    【作者】唐寅 【朝代】明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唐寅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其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當時,對後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擴充套件資料:

    《臨終詩》賞析:

    臨終詩是臨終所作,大多都要說一說自己此生未靖的事業,或是對家人交代後事。但浪蕩才子唐寅並不如此。“生在陽間有散場”意思很明白,世上無不散的宴席,生活總要有個散場的時候,而後說“死歸地府又何妨”就更是直接的點明瞭主旨,大限已到,歸於地府亦無妨。

    接下來的一聯“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就意味深長了,人們大多知道唐伯虎浪蕩不羈,飲酒賞花,賦詩作畫,好不瀟灑自在,卻沒有多少能瞭解到他懷才不遇,浪蕩江湖的無奈和痛苦。

    少年唐寅意氣風發,有匡扶天下之志,但經科場案之後一蹶不振,對現實失去希望和信心,從此以癲自居,沉湎於書畫之中來逃避現實。所以他覺得人間和地府也差不多,在人間已經夠痛苦了,地府還能比人世更痛苦嗎?就當做漂泊在異鄉吧,反正一生都在漂泊,又有什麼所謂。

    這首詩用簡潔的語言來表現生死之間的界限,表達了作者灑脫的生死觀,不失為一篇佳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裡有5萬塊錢幹什麼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