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曉博說樓市
-
2 # kaoren專欄
職場中對能力的要求是多維度,不僅對業務水平有要求,而且對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有所要求的。但由於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由老師進行講解、學生記憶、進行考試,更多的是關注分數的多少,而對於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卻是一直以來被大家所忽視的。
進入職場後,考驗的我們更多的是老師未曾教過的、沒經歷過的事情時的行動方式。所以導致很多人剛進入職場時會顯得無所適從,很難很快適應工作的要求。這就是由於我們缺乏這一項能力——分解力。
分解力的概念是日本首位畢業於牛津大學的教育學博士岡田昭人先生提出的,他根據自身留學牛津的經驗,得出了牛津精英身上普遍擁有的6種能力。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分解力可能是大家缺乏的。
一、 什麼叫分解力所謂的分解力,就是面對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時,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說的更加明確一點,自己設定課題,進行邏輯思考,推匯出屬於自己的答案,這一過程中的內心準備就是分解力。
由於所受教育的侷限,很多人是缺乏這一能力的,實操與理念的脫節導致許多人進入職場後難以適應職場生活,因為職場中會遇到無數個需要自己獨立思考、獨立解決的問題。所以分解力的培養尤其重要。
二、 如何培養分解力相對於一直被熱議的"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性,牛津大學認為要得到問題解決能力,前提是看清楚發生的"問題"的本質,而這一點的實現就有賴於收集資訊,也就是說培養分解力的第一步是:收集資訊確認問題。
處在資訊爆炸時代的我們,如何去收集正確有效的資訊了?岡田先生給出了以下幾個建議:
1 、接觸沒有被汙染的新鮮資訊
為了便於正確認清問題,不被無用的資訊所誤導,所以需要尋找那些不反映資訊提供者本人個性和主張的"新鮮"資訊再加以解讀。
所謂的"新鮮資訊"是指蒐集一級資料並具有解讀的能力。這種一級資料一般常見於政策、會議紀要、統計、調查資料等資料。
2 、對於一個事物,從多個資訊源收集資訊
單一的資訊源所蒐集到的資訊會比較片面且內容有限,所以儘可能從多個角度去收集資訊。如果只是僅僅從網站上查詢資訊,應該儘可能增加電視、書籍等資訊源。
3 、不要陷入"常識"的框架裡
很多時候,我們思考問題時會無意識中將"預設的理解"作為前提,自動地帶入了偏見。比如提到某個東西是白色的粉末、含有有害元素、加熱會變透明,一般人聽到這樣的表述下意識以為它是毒品。
其實它是鹽,因為加熱會變透明這一條件中沒有明確說到要加熱到800℃才能變成液體,而很多人會在無意識中將自己的偏見帶入思考裡。
在始終貫徹如何發現問題、看透問題本質的能力培養的牛津大學裡,有一個詞普遍的如同日常用語,這就是"建立假設",也就是分解力培養的第二步:建立假設思考解決方案。
建立假設的方法首先是面對問題,自己思考其原因,並對解決方案提出暫定的意見和結論,這就是假設。
但是很多時候建立建設時只是胡亂進行思考、設定,那麼得出來的假設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要想建立良好假設,有以下3個訣竅。
1、 設立嶄新、特別的事物
大家不會關注誰都能想到的東西,知識新穎特別的事物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2 、立刻略過近在眼前的資料和資料,首先要自己進行思考
如果只是侷限於眼前的資料,會導致建立出來的假設只能在特定的資料範圍內適用。
3 、匯出實用的解決方案
無論是哪一種解決方案,最終都要落實到實用,不然的話沒有意義。
建立良好的假設後,就要進入解決問題的環節,這就是分解力培養的第三步:解決問題、優先處理關鍵問題。
問題不會一個個等著你想好解決方案後按順序出現,大多數時候會出現許多同時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學會決定優先順序來解決問題。
學會決定優先順序這一點對於邏輯思考能力、時間管理能力、溝通能力來說都是很好的鍛鍊。
對於如何決定優先順序,可以參考下面這個矩陣圖
岡田先生認為應該從重要程度高、難度低的C開始解決。接下來是A,然後是D,最後攻克難度高但是重要度低的B,這是按照循序漸進的道理來的。
三、 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分解力的培養分解力的培養步驟說完了,現在來說說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分解力的培養。分解力主要是面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之前首先要確定問題是否在於自身,而自身主要是受到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1、 不確定性迴避
不確定性迴避指的是人們面對不確定的東西或狀況(不確定性)時產生的受威脅感或不安感。當某個人的身邊出現了某種不確定的問題時,如果這件事情與自己直接相關的話,人們往往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在周邊環境中尋找。
所以當出現問題時,不要怪罪於他人和周邊環境,首先要好好確認一下原因是不是在自己身上。
2、 "思維模式"的陷阱
人在經歷某種新體驗時,會根據過去的經驗進行理解,對未來做出預測,這是一種認知習慣,被稱為思維模式。
每個人由於成長的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家庭環境的不同導致每個人在溝通交流時會出現誤解的現象。
比如熱愛清淡飲食的人無法理解嗜辣人的快樂,居住環境決定了飲食習慣。所以在思考問題時要謹防陷入"思維模式"的陷阱中。
3、 曖昧的表達與指示是混亂之源
曖昧不清的表達為造成誤解,所以在說明問題的時候,儘可能不要使用抽象的表達,用更具體清楚的表達。比如不要使用"這個""那個"這類詞彙,而是用具體的名稱。
以上這3點,就是平常我們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會被幹擾判斷的幾大因素。
在以"解決能力為先"職場中,分解力的培養對於每個職場人士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一點都是缺乏的,所以一定要學會《牛津的6堂自我精進課》這本書所介紹的培養分解力的內容。
備註:以上圖片均來自pinterest。
-
3 # 楠哥說職場
經常有小夥伴問楠哥,職場上那些牛X閃閃,升職加薪的速度像火箭一樣的能有本事的人到底厲害在哪兒?自己能不能也變成這樣的狠角色?
在職場中,有本事的人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呢?我認為主要可以從知識/技能、能力、動機這三大方面來來考量。
首先,職場上有本事的人都精通本職工作必備的知識/技能,同時會透過不斷地學習持續精進這些技能。而且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地學習一些其他知識/技能,以將自己打造成一專多能的“T型人才”。
比如,作為一名品牌營銷人員,市場營銷學、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等知識和文案寫作、活動策劃等技能都是你安身立命必不可少的知識/技能。在你將這些知識/技能鍛鍊的爐火純青的同時,如果你時不時還能幫公司拿下個大客戶或者在做活動時經常憑藉高超的談判技能或者是資源統籌能力幫公司節省成本,老闆想不喜歡你都難。所以,就像陸涵說的,職場上,先讓自己可以代替任何人,再讓自己不可替代;
其次,從能力角度來看,有本事的人至少應該具備如下幾種能力,
1、結構化思考能力,這個講的人太多了,我就不贅述了,想了解的看看《金字塔原理》即可。有了結構化思考的能力,你辦任何事情都會讓人覺得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2、時間管理能力,在職場上,能夠分清輕重緩急,懂得分辨在當下什麼事情最重要、最緊急並能優先處理,絕對會使你在與他人的競爭中領先一步;
3、演講、談判、溝通能力,這幾個能力既有相似也有不同,但總體而言都是讓你更好地向不同的人展示自己或者公司,進而為自己和公司爭取到儘可能好的結果;
4、傾聽、共情能力,良好的傾聽和共情能力確保你能真正懂得他人的真實需求,並提供給TA真正需要的東西;
5、領導力,是否具備優秀的領導力、影響力決定了你能否被委以重任;
6、團隊協作能力,獨行快,眾行遠,個人英雄主義不適合於絕大數工作。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動機。
正常而言,有本事的人都擁有極強的成就動機或者說自我實現動機,TA們絕少會因為一時的困難、不如意或者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愈挫愈勇、永不言敗應該是TA們的人生信條。
當然,以上這些內容在我看來只是最基礎的內容,如果你也想在職場上成為一個有本事的狠角色,不妨先按照上述內容磨鍊自己,相信只要你堅持,一定大有收穫。
職場是個大江湖,不是能力強就可以平步青雲、一帆風順。這裡面的門道有很多。
-
4 # 遇見小mi
(1)透過交流,迅速捕捉對方資訊的能力。
最初,我看到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畢竟我以前雖然做銷售,打交道的都是學生和家長,相對單純多了。現在,我打交道的都是一些在商場上的老油條。
不要對人輕易下判斷,因為所有東西要經過時間考證。還有交流完,我們會總結出來重點,甚至提出疑點。很多看似很厲害的人,他做的事情,根據邏輯推理,是行不通的。
三點很重要:
第一,傾聽;
第二,提前做功課,在拜訪對方之前,一定要蒐集所在公司以及行業深知她個人的資訊;
第三,談話後的總結思考。
(2)戰略思維能力。
在過去,我掌握的東西一點都不繫統,各方面都一知半解。而改變來自於我經常問自己幾個問題:十年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現在擁有什麼?為此,你想做哪些事情?......
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看表面,做事情也不能只看一步,擁有宏觀思維,對於提升自己很有幫助。
(3)跟對人很重要。
跟對人,能夠養成正確的價值觀,並且學到東西。還有,想要學習就走近誰,耳濡目染的進步是其他地方比不上的。以開放的心態對待遇到的人,不要先入為主地判斷,她可能就是你錯過的貴人。
回覆列表
漁夫與商人的故事估計大家都聽過,商人嘲笑漁夫能力差,但是最後翻船漁夫卻自救了...商人只能就此別過。其實在職場中也是一樣,每個人做的事不一樣,自然所掌握的能力也不一樣;不過題主一定要問職場中有哪些能力是很有必要掌握的,答主倒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筆者看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最重要的一個能力是“在逆境中生長”的能力!很多人可能對智商、情商可能不會陌生,但是對逆商估計就不太瞭解。不是說智商、情商就不重要了,但是智商很多時候是天生,情商可以在後天訓練,但是逆商真是隻能刻意重視。
如果說智商、情商是決定了一個人的上限,那逆商就是決定了一個人的下限,以及一個人在低谷的時候的反彈高度。
我見過了太多人,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但是最後就再也沒起來過。說實話就是逆商不夠,前段時間,知乎上有篇帖子很熱,名字叫《出身能佔成功多大因素?答:除了努力,我一無所有》。文章說,決定我們命運的,第一是出身。
然而,有時候左右人生的,可能真不是出身。不是說出身就不重要,但起碼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我一個老鄉,在高考激烈的90年代考上了華人民大學,可以肯定的是沒啥家庭背景,現在也混得不錯。這樣的例子筆者可以舉出好幾個,你能說他們的日子不苦,底層的出身,在欠優質教育資源的大環境下,並不能阻止他們向上流動。那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在筆者看來其實就是逆商,你能說他們智商、情商就比其他人好了很多,在筆者並不是,一方面是靠的超乎尋人的努力,另一方面就是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兩者大概46開吧。
所以說,題主如果你問,哪項能力在職場中最重要,毫無疑問,筆者會首推:“逆商”這個能力!
生活中被拋冷水一點都不要緊,大不了燒開後再還給它!
共勉!
(-東南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