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水力資源如此豐富,是其自然地理條件所決定的。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既有巨大的落差,又有豐富的逕流,因此水力蘊藏異常富集。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大高原中部,從江源冰川末端算起,至長江入海口止,幹流總落差達5400米,是世界落差最大的河流。長江不僅幹流落差大,從整個流域來看,高原山區佔流域總面積的65.6%,丘陵佔24%,因此,大部分地區地形起伏很大,幹流和支流穿行其間,往往形成許多落差集中的河段,蘊藏著有利於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特別是當長江干流和支流穿過中國大陸地勢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階梯(雲貴高原、四川盆地)之間的過渡帶(如:幹流金沙江、支流雅礱江、大渡河、青衣江等);或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中下游平原、丘陵)之間的過渡帶(如:幹流三峽;支流烏江、漢江、沅江、清江等)時,因地勢突變,落差集中,水力資源就更加富集。
長江流域除江源地區、通天河、金沙江和雅礱江上段(川西高原北部)外,大部分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降水量達1100毫米左右,因而逕流十分充沛,年入海總水量達1萬億立方米,其中,有8條大支流的水量超過黃河。在世界大河中,長江逕流量之豐富僅次於赤道雨林氣候條件下的亞馬遜河和薩伊(剛果)河,居第三位。由於長江流域整個地勢向東傾斜,有利於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長驅直入,使溼潤區範圍擴充套件到距海約2000公里的四川盆地西部,甚至川西高原一帶也有較多的降水補給河川逕流;又由於有兩列大致呈南北向的大陸地勢階梯過渡帶,其山嶺與溼潤的東南季風行進方向垂直,結果導致形成暴雨中心或多雨區,使這裡的河流逕流充沛,又落差集中,成為水力資源最富集的地區。
上述自然地理條件,還決定了長江流域水力資源在分佈上西部多、東部少,在規模上大型骨幹電站居多的兩大特點。調查表明,長江上游水力資源佔流域可開發總電量的89%。幹流可開發水力資源全部集中在宜昌以上;支流可開發水力資源中,宜昌以上計有電站1632座,裝機8000萬千瓦,年發電量4400多億千瓦·時,佔整個支流可發電總量的80%。而宜昌以下的長江中下游支流可發電量總計為1130億千瓦·時,與幹流上游的一座三峽電站可發電量相當。
長江流域水力資源如此豐富,是其自然地理條件所決定的。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既有巨大的落差,又有豐富的逕流,因此水力蘊藏異常富集。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大高原中部,從江源冰川末端算起,至長江入海口止,幹流總落差達5400米,是世界落差最大的河流。長江不僅幹流落差大,從整個流域來看,高原山區佔流域總面積的65.6%,丘陵佔24%,因此,大部分地區地形起伏很大,幹流和支流穿行其間,往往形成許多落差集中的河段,蘊藏著有利於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特別是當長江干流和支流穿過中國大陸地勢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階梯(雲貴高原、四川盆地)之間的過渡帶(如:幹流金沙江、支流雅礱江、大渡河、青衣江等);或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中下游平原、丘陵)之間的過渡帶(如:幹流三峽;支流烏江、漢江、沅江、清江等)時,因地勢突變,落差集中,水力資源就更加富集。
長江流域除江源地區、通天河、金沙江和雅礱江上段(川西高原北部)外,大部分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降水量達1100毫米左右,因而逕流十分充沛,年入海總水量達1萬億立方米,其中,有8條大支流的水量超過黃河。在世界大河中,長江逕流量之豐富僅次於赤道雨林氣候條件下的亞馬遜河和薩伊(剛果)河,居第三位。由於長江流域整個地勢向東傾斜,有利於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長驅直入,使溼潤區範圍擴充套件到距海約2000公里的四川盆地西部,甚至川西高原一帶也有較多的降水補給河川逕流;又由於有兩列大致呈南北向的大陸地勢階梯過渡帶,其山嶺與溼潤的東南季風行進方向垂直,結果導致形成暴雨中心或多雨區,使這裡的河流逕流充沛,又落差集中,成為水力資源最富集的地區。
上述自然地理條件,還決定了長江流域水力資源在分佈上西部多、東部少,在規模上大型骨幹電站居多的兩大特點。調查表明,長江上游水力資源佔流域可開發總電量的89%。幹流可開發水力資源全部集中在宜昌以上;支流可開發水力資源中,宜昌以上計有電站1632座,裝機8000萬千瓦,年發電量4400多億千瓦·時,佔整個支流可發電總量的80%。而宜昌以下的長江中下游支流可發電量總計為1130億千瓦·時,與幹流上游的一座三峽電站可發電量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