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生有範兒小夥子

      "朱子讀書法":  1、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小及大,由易到難,步步為營。讀書之法,當循序而有常  2、熟讀精思:“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又說:“書始漸未知有疑,其次漸有疑,再其次節節有疑,過此一番之後,疑漸讀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可疑,方始是學。”  3、虛心涵泳:“學者讀書,須是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 “看文字須是虛心,莫先立己意。”“凡看書須虛心看,不要先立說。” “虛心切己,虛心則見道理明,切己自然體認得出。” “讀書若有所見,未必便是,不可便執著,且放在一邊,益更讀書以來新見。若執著一見,則此心便被遮蔽了。”  4、切己體察:“讀書須要切己體驗,不可只作文字看。”“讀書不可只專就紙上求理義,須反來就自家身上推究。” “讀書便是做事。凡做事有是有非,有得有失,善處事者不過稱理其輕重耳。讀書講究其義理,判別其是非,臨事即此理。” “須要將聖賢言語,體之於身”。  5、著緊用力“寬著期限,緊著課程。……如撐上水船,一篙不可以緩”。“寬著期限,緊著課程。為學要剛毅果決,悠悠不濟事。且如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是甚麼精神,甚麼筋骨!”“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即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能到乎?”(《童蒙須知》,《五種一歸》)。  6、居敬持志:朱熹繼承了程頤“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之說。“敬”的本義就是恭敬,不放肆。在這裡,“敬”是端正態度,就是說,誠心誠意、兢兢業業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讀書也不例外。居敬也就是要從內心中嚴格尊崇禮法,專一有恆,一刻也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特別是要排除雜念,不受外界誘惑,所以“敬”又通“靜”。心靜自然誠,誠心誠意、兢兢業業地去學習,去做事,個人修養也就能順利提高了。“持志”是要有堅定志向。朱熹說:“立志不定,如何讀書?”要立定學聖賢之道、修身復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  朱熹一生酷愛讀書,對於如何讀書有深切的體會,並提出了許多精闢的見解。他的弟子將其概括為“朱子讀書法”六條,即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捉緊用力、居敬持志。真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循序漸進  朱熹主張讀書要循序漸進,它包含三個意思。第一,讀書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顛倒。 他提出讀書次第即讀何書之次第“凡讀書,先讀《語》《孟》然後觀史,則如明鑑在此,而妍醜不可逃。若未讀徹《語》《孟》《中庸》《大學》便去看史,胸中無一權衡,多為所惑。 ” 不僅讀何書有一個次第的問題,就是讀同一本書也存在次第的問題。 “上句瞭然後及下句, 前段瞭然後及下段,乃能真實該讀,無所不通。 ”這種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正好符合人類 認識的規律。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總要經歷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第二,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安排讀書計劃並切實遵守它。從心理學的角度,每個人的 能力是有差別的,不僅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水平有差異,而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個人的能力水 平也是不同的。所以, 應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制定學習計劃。第三, 讀書要紮紮實實打好基礎, 不可囫圇吞棗,急於求成。朱熹將一個人受教育的階段分為童蒙,小學,大學。而這三階段 的劃分也是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學習“始於衣服冠履,次及言語步趨,次及灑掃涓潔,次及讀書寫字及雜細事宜,皆當所知” 《童須知序》到“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 《文學章句序》再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都是根據兒童身 心發展規律提出的,與現代學習方法有不謀而合之處。綜上所述,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有利 於讓知識結構層次化,也符合心裡學中“認識材料的系列位置影響記憶效果,材料的順序對記憶效果有重要作用” 。  (二)熟讀精思  讀書既要熟讀成誦,又要精於思考。有些人讀書“所以記不得,說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 。他提出,熟讀的要求是“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為此,他主張讀書要能成誦,強調讀書必要讀足一定的遍數,即使已能成誦,但若遍數不夠,仍要讀夠遍數。因為在他看來,“百遍時自是強五十遍時,二百遍自是強一百遍時”。熟讀確實有助於理解,“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然而朱熹過於強調讀書遍數,則未免陷於機械。 熟讀的目的是為了靜思。朱熹提出精思的要求是“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對於靜思的方法,朱熹提出了“無疑——有疑——解疑”的過程。他說:“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一番後,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這裡所說的從無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過程,即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無論是發現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是精心思考的結果。讀書若能真做到既讀得熟,又思之精,那麼就真正把書讀通了,而且會永遠記住。  (三)虛心涵養  虛心涵泳的讀書方法包括兩方面的涵義。所謂“虛心”,是指讀書時要虛懷若谷,精心思慮,仔細體會書中的意思,不要先入為主,牽強附會。讀書中發現了疑問,“眾說分錯”,也應虛心靜慮,切勿匆忙決定取捨。所謂“涵泳”,是指讀書時要反覆咀嚼,細心玩味。他說:“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  (四)切己體察  朱熹強調讀書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口頭上,而必須見之於自己的實際行動,要身體力行。他說:“讀書不可只專就紙上求義理,須反來就自家身上推究。”他竭力反對只向書本上求義理,而不“體之於身”的讀書方法,認為這樣即使是“廣求博取,日誦五車”,也無益於學。只有“從容乎句讀文義之間,而體驗乎操存踐履之實,然後心靜理明,漸見意味。”  (五)著緊用力  著緊用力的讀書方法,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必須抓緊實踐,發憤忘食,反對悠悠然;其二,必須抖擻精神,勇猛奮發,反對鬆鬆垮垮。為此,朱熹把讀書形象又深刻地比喻為救火治病,撐上水船和破釜沉舟。認為讀書應該具有猶如救火治病那樣的緊迫感,撐上水船那樣不進則退的頑強作風和破釜沉舟那樣的勇往直前的精神。  (六)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讀書法。他指出,“讀書之法,莫貴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所謂“局敬”,就是讀書時精神專一,注意力集中。朱熹說:“讀書須收斂此心,這便是敬。”又說:“讀書須將心貼在書冊上,逐句逐字,各有著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學者須是收拾此心,令專靜純一,日用動靜間,都無馳走散亂,方始看得文字精審。”所謂“持志”,就是要樹立遠大的志向,高尚的目標,並要以頑強的毅力長期堅持。  ------------------  以上二份資料,選擇其中適合自己的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電影可以讓你看完就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