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峰果農1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可以說,我從小就是一個廣播迷,那時候,還沒有電燈,電視,每天白天小廣播裝在口袋,晚上躺在炕上,在昏暗的煤油燈下聽著廣播劇,小說,聽著,聽著,進入了甜美的夢想,第二天一早醒來,發現廣播還沒關,心裡懊悔不已,收音機給了我知識,陪伴我一路走來,可喜的是,從二零零五年,我成了廣播電臺一名農民通訊員,把自己身邊發生的新鮮事,感人事,煩心事寫成新聞稿件,在節目中播出,這應該感謝廣播,到現在我還在堅持收聽,這不,前兩天,兒子一百元又買了一臺。

  • 2 # 韋德騎士

    很記得。小時候我呢比較膽小,常常在我奶奶屋裡睡覺,我奶對我超好,因為我家是農村的,所以沒有有線電視,在加上下雨天,我們那裡經常停電,而我奶正好有個老式的收音機 很笨重的,一停電,我奶就立馬開啟收音機,聽著那裡面的談話,節目,雖然外面的雨很大,但是,自己心裡還是超級興奮

  • 3 # 冰糖化作心

    我記得我小時候經常聽,那個時候錄音機都沒有多少,想聽歌怎麼辦,就聽收音機,裡面還有相聲,晚上到了十點之後還有鬼故事

    上課的時候,不好好聽講,專門買那個小型的,不帶喇叭,插耳機,把線從衣服裡面穿過去,戴在耳朵上,用頭髮蓋住,聽到搞笑的還笑出聲,被老師抓住站牆角,哈哈,這都是童年啊!

  • 4 # 80後秀姐

    小時候沒有手機的童年是最美好的,每天放學回來所有的小夥伴們都圍在一起蹦蹦跳跳的玩遊戲非常的快樂,那時侯家裡窮,買不起電視機,只有晚上躺在床上才會聽聽聲音機,而現在的小孩根本就沒有童年,每天除了上學就是玩手機,手機確實害了很多人,很多小孩玩手機成績下降,眼睛近視等等。我個人覺得還是沒有手機的年代最好的

  • 5 # cyg248

    小時候是從聽評書開始的,那個年代沒有什麼娛樂,聽收音機是比較好的事情了,聽評書《楊家將》《岳飛傳》等,都著迷了,那時上學中午回家吃飯,到家邊吃飯邊聽評書,放晚學也聽,隨著社會發展,有了電視好多了,再看看現在,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每人一部手機,不管老人還是孩子,都玩手機,走路,朋友聚會,等公交車,都看手機,名副其實的低頭族,手機給我們帶來快樂,方便,手機在手,天下走!

  • 6 # Ff夢想

    現在跟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了。小時候條件比較差,也不象現在小孩有那麼多玩具可玩,頂多有幾本小人書,看了一遍又一遍,還跟別的小朋友換著看。哪家有個收音機蠻好的了,沒事就捧個收音機,聽小說,聽評書。那時候最喜歡聽劉蘭芳播講的系列評書,什麼《岳飛傳》,巜楊家將》,簡直百聽不厭。你從村子的東頭走到西頭,各家的收音機幾乎都是一個頻率。再有就是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巜小喇叭》節目以及一些小說連播節目,每天準時收聽,聽的津津有味,其樂融融。還有就是收聽廣播劇,就跟現在看電視劇一樣過癮,很有些懷念那段時光。現在雖然條件比那時好了,但總感覺沒有那時候充實,真的。那時候的收音機是我們的最愛,哪象現在人手一部手機呀,大人玩,小孩玩,人人都在玩。唉,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好現象?

  • 7 # 榮少1983

    你的問題不是個問題,而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勾起了我們80後甚至是70後的童年記憶!我們雖然出生在一個物質匱乏的80年代,但是我們一樣擁有一段美好的童年回憶!

  • 8 # 曲楊6

    提起小時候我與收音機的緣分,還真是不得不說的故事。

    我家居山村。小時的故鄉,貧窮偏遠,吃飽飯都是奢望,那裡有條件天天聽收音機?村裡有收音機的只有一兩戶人家。陪伴鄉親們的是有線廣播。

    這有線廣播還不是家家都安得起的。打我記事起,我就羨慕村裡安了有線廣播的人家。一根鐵絲從村外一直連到他家窯洞天窗裡。播音時,手一摸那鐵絲麻麻的,卻打不痛人。

    記得我上小學二年級時,村裡有收音機的姜叔家送給我家一隻舊廣播,並給我們安裝接線。姜叔和我家一樣,在生產隊都是獨姓獨戶。因為他父親在西安的劇社裡工作,他又是獨子,家境好點,他常去省城,就見多識廣。當時時興的東西他家都有。像飛鴿牌腳踏車,紅燈牌收音機。他也是村裡電工,還會自己鼓搗製做收音機和有線廣播。這有線廣播是黑色的厚紙做成碗狀,碗底贅一個銅線圈,播音時會發出“吱吱”聲。講究的人家會給外面裝一個方形的木頭匣子,如同現在的東西進行禮盒式包裝,又好看聲音效果又好聽。

    縣廣播站每天三次播音。第一次是早上六點開始,《東方紅》的樂聲會喚醒睡夢中的我。我應該去上學,卻還要賴在炕上聽一會女廣播員預告節目。接下去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聯播和報紙摘要》節目和本省新聞。那時許多新聞最先是從廣播裡得知的。中午也是一個小時節目,除過轉播中央和省臺新聞,還有本縣一檔新聞節目。每晚那次廣播結束時總要播放《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曲。然後黑漆漆的窯洞就靜得針掉地上都聽得見。每個星期天中午會延長一個小時播出時間,而且一定放的是秦腔戲。鎮上那大喇叭聲傳得老遠,正在田間勞作的人們,有那秦腔的陪伴,就覺得生活多了滋味。這有線廣播算是對沒有休息日的農人過星期天的一種優待,一種獎賞。我們都盼著每個星期天早早到來,不去學校,還能美美聽一回秦腔,享受過節般的快樂。儘管廣播裡總是翻來覆去播放的是那幾個樣板戲,但好像沒有聽煩的時候,那時放那出秦腔戲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秦腔聽。

    我家有收音機的歷史,還是有次父親從工作的縣裡回來休假,借來姜叔家的收音機。黑色的,紅燈牌。記得他一直拿在手裡調臺,旋轉那按鈕,能聽到好多臺。最激動人心的一次是我趁父親外出,偷偷開啟收音機,竟聽到一位女播音員嗲聲嗲氣,慢騰騰地在呼叫什麼人,又播報一連串數字,我聽老師說過,這是臺灣的敵臺。當時偷聽敵臺是要抓去判刑的。我就趕緊換了臺。又怕電池耗幹了,沒有聽到什麼新鮮好奇的內容就關掉了。父親休假滿,收音機又還給姜叔。

    那時我就很羨慕有收音機的人家。覺得人家過的日子高人一等。一直到中學放暑假,我去縣上父親工作的單位玩。恰巧父親借了同事的一個收音機,有一本新華字典那麼大。他上班,我就開啟聽,聽來聽去總是省臺播放的陝北說書藝人韓起祥的節目。那陝北口音聽不懂,加上那單調的木板聲使我沒有聽下去的興致。當時想的是,這收音機這麼小,這播音員是怎麼鑽進去容身的?

    一直到高中畢業,粉碎了“四人幫”,傳統秦腔活躍起來,我對收音機的痴迷有增無減。記得一次路過鎮獸醫站。人家屋子收音機正播秦腔《三滴血》,我竟站在窗外聽了半晚上。

    後來我要上大學了,鎮廣播站一位玩伴告訴我,鄰村大隊部要便宜處理一部帶播放唱片功能的收音機。我喜出望外,當即和他騎車趕去鄰村,看到那帶唱片的收播一體的收音機,愛不釋手。說好價,由我的這位好友擔保,先賒賬,當時就帶回家,誰知母親說這20元是你父親半月的工資,你馬上要上學,生活費還沒有著落呢。我聽了兩天,就悻悻地給人家送回去。

    雖然我小時沒有得到過心愛的收音機。但我愛它的情結一直存在。八十年代初,我一參加工作,第一件事就是給父親和我各買了一隻熊貓造型的收音機,那時收音機也不是什麼緊缺貨,造型也很多了。我還買了臺磚頭一樣的錄音機,每天給我要好的一位同事錄下電大的廣播課,方便她下班再學習。因此差點成就一段情緣,這是後話了!

  • 9 # 寧波奉化胡雙龍

    能聽收音機已經遲了。大約74年,我小阿叔乘車去寧波,買了一臺紅燈牌收音機,因為價貴要35元,平時蓋著一塊載新毛巾。我小阿叔親手開機,不許我們這些孩子染指。晚飯後,我小阿叔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節目。我們都靜注,很認真聽。

    小時侯真好,現在太煩瑣了。

  • 10 # 海海日誌

    現在人們抱著手機玩兒,還記得小時候聽收音機的情形嗎,覺得如何?

    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手機被廣泛應用。幾乎每人都擁有一部手機,甚至有的人有兩部到三部手機。手機已經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零件。手機的普及也大大的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當然還記得小時候聽收音機的情景。那時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沒有電腦,沒有手機。電視是黑白的,而且只有幾個頻道。還不像現在,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播出。

    那時最愛聽的就是評書,《楊家將》,《岳飛傳》,每天到那個時間段都必須收聽。到後來這些評書都被拍成了電視劇和電影。每到週六週日聽歌是最好的時候。記得那時最好的是電臺點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聽評書,聽歌樂不彼此。

    而現在人們坐都是低頭抱著手機玩,缺少了溝通,缺少了交流,缺少了互動。都活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

    如果我們是在相聚的時候,就應該少看手機,多交流多互動,這才是真正的溝通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宇(宋念宇)是什麼時候出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