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58160636559

    一、民族起源不同。

    1、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

    2、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滿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以及後來的挹婁、勿吉、靺鞨和女真。

    二、語言不同。

    1、蒙古人擁有自己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科爾沁四種方言。

    2、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

    滿族文字創立於16世紀末。宋、金時代,女真人曾有過自己的文字,早期女真文字是從漢字脫胎出來的表詞音節文字,但久已失傳。16世紀末,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各部後,以蒙古字母拼寫滿語讀音,形成一種新的文字,稱為“老滿文”。

    皇太極時期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點,用來區分語音,稱為有圈點滿文或“新滿文”。

    三、風俗不同。

    (1)、蒙古族的祭祀習俗有:祭騰格里汗、祭火、祭敖包。

    祭騰格里汗,蒙古語音譯,騰格里汗意為“天帝”。蒙古人薩滿教觀念之一。指上層世界,即天上;又指主宰一切自然現象的“先主”;還包含“命運”的意思。

    祭天帝“騰格里汗”是蒙古族人要祭典之一。祭天分以傳統奶製品上供的“白祭”和以宰羊血祭的“紅祭”兩種祭法。近代東部盟旗的民間祭天活動,多在七月初七或初八進行 。

    (2)、祭火。

    蒙古人的牧民、獵民十分崇拜火,這是因為他們的祖先篤信具有自然屬性和萬物有靈觀念的薩滿教,認為火是天地分開時產生的,於是對“渥德噶賴汗·額赫”(火神母)更加崇敬。祭火分年祭、月祭。

    年祭在陰曆臘月二十三舉行,在長者的主持下將黃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裡,感謝火神爺的庇佑,祈禱來年人畜兩旺、五穀豐登、吉祥如意。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舉行。此外還有很多有關火的禁忌反映蒙古人對火的崇敬,如不能向火中潑水,不能用刀、棍在火中亂搗,不能向火中吐痰等 。

    (3)、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傳下來的宗教習俗,在每年水草豐美時節舉行。敖包是石堆的意思。即在地面開闊、風景優美的山地高處,用石頭堆一座圓形實心塔,頂端立繫有經文布條或牲畜毛角的長杆。

    屆時,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禱告詞,男女老少膜拜祈禱,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祭祀儀式結束後,常舉行賽馬、射箭、摔跤等競技活動。

    敖包祭是蒙古人為紀念發祥地額爾古納山林地帶而形成,表示對自己祖地的眷戀和對祖先的無限崇敬。這一信奉薩滿教時最重要的祭掃儀式,現已演變成了一年一度的節日活動

    2、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

    (1)、正月十六,北方各地滿族婦女,盛行臥冰與“滾冰”,象徵著去除晦氣;正月二十五“添倉”,祈求豐年;二月初二“龍抬頭”祈求風調雨順;三月三“開馬絆”;清明節“祭墓”,上墳插柳。

    (2)、端午節要外出踏青、擊球、賽鞦韆等。近年來,各地滿族多有慶祝“頒金節”的民俗。

    (3)、後金時期,皇太極於1635年農曆10月13日,將族稱定為“滿洲”(或作曼殊、滿殊),滿族人把這一天作為滿族的誕生日,舉辦滿族“命名日”,即“頒金節”的慶祝活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追星趕月”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