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期待老鼠愛大米

    我個人感覺,戰場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官渡之戰的結局,離不開袁紹的優柔寡斷,也離不開許攸獻計,火燒烏巢糧草,致使袁紹軍心大亂,兵敗如山倒。

  • 2 # 使用者5754994028

    這就要先說到郭嘉向曹操提的十勝十敗

    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

    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

    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

    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

    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

    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

    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所以根據曹操有十勝、袁紹有十敗。袁紹安能不敗?

  • 3 # 小強沙雕

    袁紹雖然兵多將廣,但是卻多謀善斷。有七分把握他不打,八分把握也不打,非得等到十分了他才下令去打,殊不知打戰幾乎是沒有百分百的勝率的,因為戰場上戰機瞬息萬變。

    從直接原因來看,是袁紹用了一個酒鬼去守糧食大本營-烏巢且不聽從謀士的意見,曹操聽從許攸建議夜襲了烏巢,燒掉了袁紹的糧草致使袁軍大亂。

    從根本原因來看,主要是袁紹自身的原因,性格的問題了,優柔寡斷,聽不進良士的進言,且任憑自己幾個兒子內鬥。最終導致了他的大敗。

  • 4 # 避而不談歷史

    官渡之戰前袁紹無論從轄區和兵將都強於曹操,袁紹討伐曹操,曹操絕對是心裡慌慌的,但袁紹為什麼一敗塗地。只要還是跟袁紹自己的性格弱點有關。

    不分輕重,見小利而忘義

    官渡之戰前,劉備屯兵下邳,欲與袁紹聯手征討曹操,曹操為了保持青州、兗州的聯絡,防止劉備後方干擾,派兵攻打劉備,劉備兵少。袁紹卻因小兒生病不去援助,(有點扯,應該是袁紹覺得為了一個弱小的劉備。得不償失)直接失去了劉備這個關鍵位置,導致曹操大軍無後顧之憂。

    好謀無斷

    袁紹四世三公,門客滿天下,手下能人也絕對不少,但袁紹素來無主見,無決斷能力,形成強臣庸主的局面,手下謀士如許攸因得不到應有的對待而選擇背叛,以致曹操偷襲烏巢,最終大敗。

    總結

    勝負因素袁紹自身弱點承包了不少!古來善戰之人都是知己知彼,善於研究對方,而袁紹估計是被研究透了,一招反間計屢試不爽!

  • 5 # 趙兄御古典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庶子,雖家族四世三公但個人地位沒袁術高。

    曹操是亂世位梟雄,太平年間一定是治國能臣,三國時期主公個人能力首屈一指,即便是劉備也坦言自愧不如,袁紹雖然有本事相較於劉備不如,就更不用比曹操更厲害了。袁紹是位才德兼備有大志的人,從小為人低調做事穩妥善結交有識之士,比起同父異母弟弟袁術來確實更為出色。曹操雖然說過袁紹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但也是給自己鼓勵的話。

    袁紹主張誅殺十常侍,為十八路諸侯盟主討伐董卓名震天下,計除韓馥攻滅公孫瓚,統一河北後佔據冀、青、幽、並四州,擁有幾十萬軍隊實力首屈一指。文臣武將眾多但驕傲自大官渡戰敗,對他來說實在很不應該,但戰敗也不是就滅亡了,回到冀州後,袁紹陸續平定了各處的叛亂。不久,袁紹發病,死於建安七年夏五月二十八日。由於袁紹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時,河北百姓沒有不悲痛的,市裡巷間揮灑著眼淚,如同失去親人一般。審配等矯袁紹遺命,奉袁尚為嗣。袁譚、袁尚為了爭權相攻,才被曹操各個擊破。所以說並非袁紹自己揮霍完了自己的基業,就算沒有官渡之戰實力再大內部不和遲早要敗亡,各個兒子們的相互內訌也是重點。當然人都會犯錯狂妄自負人無完人他推卸不了部分責任。

  • 6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問您解答。

    確實,在袁紹和曹操的爭霸之中,袁紹的實力是遠遠勝過曹操的,不論從兵力、後勤、影響力等方面看,袁紹都是要強過曹操很多的。但是為什麼最後袁紹確實慘敗呢?其實這裡面的問題,很早就有了預兆了。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析。

    先看兩方的地盤對比。就地盤而言,當時袁紹的地盤囊括了幽州、冀州、青州、幷州四州之地,這四州相對來說遭受的戰火洗禮是比較少的,因此屬於比較富裕的地盤,農業比較發達,可以為袁紹解決糧草的問題,而且幽州、幷州還是良好的產馬地,可以為袁紹提供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再看曹操,當時曹操的地盤是徐州、兗州、司州、豫州一塊,看上去雖然也是四州之地,但是這四州之地的精華程度卻遠遠比不上袁紹,司隸一代因為李傕郭汜的洗劫與破壞已經不復當年的繁華(這也是曹操遷都許昌的原因之一),而徐州一代因為多次戰爭的破壞以及曹操對於徐州的大屠殺也喪失了諸多精華,因此曹操當時就地盤而言,確實精華程度不如袁紹。戰爭中除了奇謀之外,還需要拼的就是綜合實力,就經濟這一塊看,曹操不如袁紹。

    再看當時兩方的形勢。在戰前,袁紹一掃河北諸侯,與北方烏桓交好,因此袁紹面臨的外部壓力幾乎是沒有的,需要的就是南下進攻曹操;反觀曹操,確實處在一個四戰之地,西有馬騰的馬家軍虎視眈眈,南有孫策襲擊許昌的傳聞不斷傳來,另有劉表也在蠢蠢欲動,劉備雖然兵少,但也並非善茬,與曹操貌合神離。因此曹操當時可以說是處在一種外患之中,而袁紹相對而言就外患比較少一些。

    再看當時兩方的內部情況。一直以來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面對的外部的巨大壓力時,這個國家的內部人員就會緊密地團結合作。因此在面對袁紹的巨大壓力時,曹操內部也出現了一種精誠合作的局面,夏侯家與曹家的將領都忠於曹操,郭嘉荀彧等人都是被曹操的人格與志向所降服,因此曹操內部的精英人才都是偏向於曹操的,雖然有部分人還是想要去投靠袁紹,但是大體上曹操內部凝聚力還是很強的;再看袁紹,袁紹沒戰之前,內部便形成了嚴重的派系鬥爭,內部便形成了袁尚與袁譚兩個派系,在這兩個派系背後,還隱藏著袁紹舊部與冀州本土人士的爭鬥,這種爭鬥極大地內耗了袁紹的力量,並且在日後會變現出來。

    二、雙方的應對措施

    這時候,面對著這種情況,雙方的應對措施也可以看出兩方的態度。

    面對著外部的不利形勢,曹操北取河內郡,將地盤擴充套件到了黃河北岸,取得了一塊穩固的陣地;南邊大破張繡與劉表的聯軍,使得劉表自守,不敢北向;又擊破劉備,逼迫著劉備向北逃竄,降服袁紹;孫策則因為江東內部事務難以出兵。在曹操的規劃下,他一步一步擊破了外部的諸多隱患。

    再看袁紹,在官渡之戰前,袁紹的謀臣田豐曾建議袁紹去襲擊曹操後方,直取許都,但是被袁紹以幼子得病的藉口拒絕了,這使得田豐非常惱怒。咳咳,但是這個說法本人是有一些存疑的。因為袁紹作為一代梟雄,未必會如此昏庸。而且在官渡之戰時,袁紹也曾派兵去襲擊過許都,但是大敗而歸,這還是在曹操的主力都在官渡的情況下。因此這種做法是“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想法。

    另外,袁紹手下的謀臣還想過透過騷擾的方法使得曹操疲於奔命,最終擊破曹操。我們都知道,這個騷擾的戰術,一般都是兵力佔弱勢的一方才會去採用的。袁紹兵力佔優的情況下,採用這種做法,未免有些大題小做。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曹操的戰爭潛力,曹操的文臣武將的質量要勝過袁紹一籌,如果給了曹操時間積蓄實力,很可能幾年之後,袁紹就正面剛不過曹操了。

    因此對於袁紹來說,儘快擊破尚未成大勢的曹操便是最好的辦法,因為此時的曹操兵力欠缺,內部不穩,是最好擊破的時候。

    三、雙方君主的人格魅力

    這個打仗打得是什麼?天時地利人和。而袁紹恰恰輸在了人和之上。可以說,袁紹缺乏君王之術,沒有駕馭手下的能力。從一開始他當盟主開始,我們就可以發現袁紹是一個賞罰不清,過度講究人情,因私廢公的人。再到後來鞠義被殺,呂布出逃等事件,我們也可以發現袁紹並非是一個能夠控制手下的好君主。

    另外,袁紹內部有著眾多的謀臣的對立與內鬥,作為一個合格的君主,應該去協調並且利用這種內鬥,但是很明顯,袁紹是在坐山觀虎鬥甚至有激化矛盾的嫌疑,如他關押田豐,剝奪沮授兵權等。另外,在袁紹的手下,直言不諱的大臣往往會遭受厄運,反而是善於溜鬚拍馬的人容易受到重用,這也反映了袁紹作為君主的不足。

    反觀曹操,確實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一方面體現在他敢於用人方面,如曹操委託降將臧霸駐守重要的關口等;另一方面體現在曹操的寬宏大量,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曹操在官渡之戰後焚燒信件一事看出。

    因此就君主的氣量和魅力來看,曹操確實是勝過袁紹的。

    四、總結

    日航君僅僅從一些方面來看,就可以明顯發現,曹操雖然人少糧少,但是佔據人和。在曹軍上下一心的情況下,內部分裂嚴重的袁紹軍隊是不可能取勝,這也為未來袁紹的全滅埋下了伏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給青春期的孩子的祝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