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瑞秋的秋秋秋

    蘇軾

    他的詩詞歌賦雄渾飄灑、跌宕起伏。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赤壁賦》等。

  • 2 # 天馬行空茶醇蘭香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兩家,韓愈,柳宗元。宋代的六家是歐陽修,蘇詢,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這八大家個個都是傑出的散文大手筆。要問誰的文章寫得最好?個人認為當數八家之冠的韓愈。

    韓愈是散文大家,各種文體在他的筆下都運用自如,他主張為文要“言之有物",反對陳詞濫調,提出“惟陳言之務去”。他自己的文章就是他貫徹自己作文原則的典範。

    韓愈的文學主張中,最主要的是“文以載道"。文,指形式,道,指內容。文以載道,即文章的形式要為文章的內容服務,藝術性要為思想性服務。

    韓愈在唐代的散文革新中,功績是巨大的。後人曾說他“文起八代之衰",意思是說,散文在歷史上自漢,魏起,歷晉,宋,齊,梁,陳,隋,衰落了整整八個朝代,直到韓愈才扭轉乾坤,振興起來。這話如果是用來評價韓愈的個人作用,似乎有些誇張了。但如果說唐代的古文運動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還是較為恰當的。

    “文起八代之衰”,是一個歷史時代的成就,也是經過了不知幾代人的努力奮鬥才取得了的。但韓愈堪稱為主帥,其功績是偉大的。

    《張中丞傳後敘》,是韓愈的名作之一,寫得簡潔動人,情真意摯。這裡摘其中南齊雲斷指乞師一節,以示其文章風貌之一斑。

    文章先講到,在安史之亂中,睢陽城為叛軍久困,食盡勢危。守將張廵,許遠遂派部將南齊雲突圍,去向駐紮臨淮率有重兵的代節度使賀蘭進明請求救兵。這時寫道:

    “南齊雲乞救於賀蘭也,賀蘭嫉(張)巡,(許)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彊留之,具食與樂,延霽雲坐。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餘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嚥"。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雲泣下"。

    這是斷指乞師的一段,接下去,文章又寫了射塔志恨的一段。

    “雲知賀蘭終無為雲出師意,既馳去。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塔),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

    文章刻畫南霽雲,只寫了斷指,射塔兩事,不足二百字,其激昂慷慨,正義凜然的形象,頃刻卓然,英氣感人,其為文之巧可以稱絕了。文中又加一句,幾十年過去,臨淮寺塔中箭之磚猶存,當地人還曾指給韓愈看。輕輕一筆,加強了全篇的真實感。

  • 3 # 武丁仗劍決雲霓

    毫無疑問,當然是“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韓文公韓愈。柳、歐、王、曾、三蘇莫能與之爭鋒,

  • 4 # 一往文學

    說起唐宋散文,很多人會想到"唐宋八大家",他們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八大家的文章代表了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內容充實,平易流暢的散文風格,為散文的發展開闢了正確的道路,扭轉了唐宋的浮靡文風,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認為八位散文大家的文章各有千秋,並無優劣高下之分。

    1、文起八代之衰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提倡與當時文壇主流"駢文"相對的散體文。韓愈認為古文不僅是傳道的工具,而且也是鳴不平、反映現實的工具。這一思想對他的散文成就有重大的影響。韓愈的散文,內容複雜豐富、形式也多種多樣。他的《雜文》,如《原毀》、《師說》、《雜說》等,發揮了散文的戰鬥性功能,文章感情充沛,說服力也很強,達到了思想藝術完整的統一。他的序文如《送董邵南序》,筆力雄健、大氣磅礴,起首一句"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劈空而來,一股鬱勃俠烈之氣溢於毫端。韓愈的敘事文也有很多具有文學價值的名篇,如《柳子厚墓誌銘》、《祭十二郎文》等,筆調感情飽滿。韓愈散文的語言簡練、準確、鮮明、生動,他善於創造性地使用古代詞語,又善於吸收當代口語創造出新的語言,因此結構靈活多變、詞彙豐富。韓愈想象豐富,描寫的物件形象生動,散文雄奇奔放又富於曲折變化。而又流暢明快。蘇軾評之:"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

    2、悽神寒骨之美

    柳宗元同樣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與韓愈並稱"韓柳"。他的散文總體藝術風格是沉鬱凝斂、冷峻峭拔,具有悽幽冷峻的色彩和濃郁的詩意,以及明顯的諷喻性、象徵性。柳宗元的散文形式豐富多樣,他的雜文有兩個明顯特徵,一是正話反說,借問答體抒發自己被貶被棄的一懷幽憤,如《答問》、《愚溪對》等;另一個特徵是巧借形似之物,抨擊政敵和現實,如《罵屍蟲文》、《憎王孫文》等,語言辛辣,筆無藏鋒,嬉笑怒罵。痛快淋漓。柳宗元的寓言文大都結構短小而極富哲理意味,如《三戒》等。傳記文與抒情文也頗有佳者,如《捕蛇者說》,全文"含無限悲傷悽婉之態"。山水遊記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劇人生和審美情趣的結晶,它是真正的藝術性的文學,美的文學,如《囚山賦》、《小石潭記》,作者將悲情沉潛於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遊記"悽神寒骨"之美。

    3、六一風神之評

    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是歐陽修。歐陽修的散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無論是議論,還是敘事,都是有為而作,有感而發。他的議論文有些直接關係到當時的政治鬥爭,例如早年所作的《與高司諫書》。另有一類議論文與現實政治並無直接關係,但表達了作者對歷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的一些序論。歐陽修的記敘文也都言之有物,如《豐樂亭記》、《醉翁亭記》等,都有充實的內容。另外,他的散文有很強的感情色彩,政論文慷慨陳詞,感情激越;史論文低迴往復,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註重抒情,哀樂由衷,情文並至。在歐陽修筆下,散文的實用性質和審美性質得到了充分的顯示,散文的敘事、議論、抒情三種功能得到了高度的有機融合。歐陽修的散文語言簡潔流暢,文氣紆徐委婉,創造出一種平易自然的風格。

    4、一代文章三父子

    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是古文名家。蘇洵的文章以政論文最為知名,論點鮮明,見解精闢,語言古樸簡勁、凝練雋永,如《權書》等。他認為文章應該"有為而作",寫"胸中之言","言必中當世之過"。歐陽修稱讚他"薄辯宏偉",曾鞏評之"指事析理,引物託喻"。蘇轍擅長政論和史論,縱談天下大事,針砭時弊,以古鑑今。他的文章結構嚴謹,立意精當,語言樸實淡雅,在平淡的敘述中透露出深刻的道理,如《六國論》。

    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並重,提倡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和生動性,所以他的散文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他的議論文多雄辯滔滔,氣勢縱橫,議論與文采交融,感情與理智並注,語言明快暢達,長於形象說理,頗具文學價值,如《賈誼論》等。他的記敘文多數是文學性散文,敘事、抒情、議論三種功能結合得水乳交融,如《石鐘山記》。蘇軾的小品文篇幅短小、寫作隨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不拘格套,獨抒性靈,如《記承天寺夜遊》。蘇軾所作的這些散文,標誌著宋代古文運動的最高成就和完全勝利。

    5、瘦硬通神之貌

    王安石的散文大多是直接為其政治服務的,這與他的身份關係密切。他所作的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提高了這種文體的實用價值,例如《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等。短文更能體現其散文的個性風格,直陳己見,不枝不蔓,簡潔峻切,短小精悍,例如很多人所熟知的《答司馬諫議書》。同時,王安石的散文過於注重邏輯說服力,而對藝術感染力重視不夠,如《遊褒禪山記》,議論透闢精警,但寫景寥寥數筆,形象性稍顯不足。

    6、紆徐不煩 簡奧不晦 自成一家

    曾鞏的文風平正古雅,長於議論,文字簡練平正,議論委屈周詳,結構嚴謹而舒緩,如名作《墨池記》。他的文章風格在八大家裡很獨特,側重"窮盡事理,其氣味爾雅深厚,令人想見碩人之寬"(劉熙載《藝概》)。有兩個特點,首先是固守原始儒學的理,在曾鞏的文章裡,儒學的道理被闡述的淋漓盡致,他排斥道,又牴觸佛,在盡力的保持著儒學的純淨性;其次他的文章注重實用性,寫的議論文較多,與社會問題息息相關。曾鞏在當時享有盛名,朱熹對他評價很高,"餘年二十許,便喜讀南豐先生之文,而竊慕效之,竟以才力淺短,不能遂其所願。"(《跋曾南豐帖》)

    要之,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在中國的散文發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在中國文學史的長河中,將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能讓面板變好的小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