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字字乾坤

    想到一個詞“盛唐氣象”。這個詞的意蘊很豐富,包羅永珍是其中之一。唐詩,無論從題材,還是意境風格,不獨寫盡,更是巔峰。

  • 2 # 朵朵佬爺

    有點道理,也不全對。因為詩歌的內容是時代的,佳句也是層出不窮的。為何後代出不了大詩人,是總在模仿李杜,什麼格律呀,平仄呀,作繭自縛,寫不出佳句。其實,寫詩,意境應該第一,要善於捕捉心靈上最細膩的音符,彈出不同的聲音。

  • 3 # 老街味道

    問題:魯迅曾說過“一切好詩到唐代已被做完”,你覺得有道理嗎?你怎麼理解?

    前言

    ”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確實是魯迅先生說的。那麼這句話是出自哪裡呢?是在什麼背景下說的這句話,魯迅真瞧不起唐以後的詩歌嗎?

    一、 關於《致楊霽雲》這封信

    在1934年12月20日魯迅寫給楊霧雲一封信,上面那句話就來自這封信。從這封信來歷有魯迅先生關於詩的一些看法,自己的詩自謙到”獎譽太過“ :

      昨得來信後,匆匆奉復,忘了一事未答,即悼柔石詩,我以為不必收入了,因為這篇文章已在《南腔北調集》中,不能再算“集外”,《哭範愛農》詩雖曾在《朝花夕拾》中說過,但非全篇,故當又作別論。  來信於我的詩,獎譽太過。其實我於舊詩素未研究,胡說八道而已。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此後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太聖”,大可不必動手,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時也謅幾句,自省殊亦可笑。玉谿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則為我所不滿,林公庚白之論,亦非知言;惟《晨報》上之一切譏嘲,則正與彼輩伎倆相合耳。二、魯迅的自謙與自負

    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謙虛中的自負”。為什麼這樣說呢,看看老街後面講的有沒有道理。

    魯迅在這封信中說道:”來信於我的詩,獎譽太過。其實我於舊詩素未研究,胡說八道而已。“

    這句話明顯是謙虛。 像魯迅那個時代的讀書人,基本從小就受過舊體詩的訓練。因為清朝的科舉從乾隆年間恢復了格律詩的科目,因此學詩是傳統舊式教育裡啟蒙功課之一。看看他的幾首詩就知道,魯迅不但會作舊詩,而且他的詩大多是嚴格的格律詩。

    信中提到的《哭範愛農》後來收錄於魯迅的《集外集》,紀念的範愛農是光復會會員,在日本留學時與魯迅相識。和魯迅曾經作為是紹興師範學校的同事。1912年身亡。這是一首沒有瑕疵的五言律詩,平水韻十一真。

    把酒論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猶酩酊,微醉合沉淪。

    幽谷無窮夜,新宮自在春。舊朋雲散盡,餘亦等輕塵。

    信中提到的《悼柔石詩》就厲害了,幾乎盡人皆知:

    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用的平水韻四支。上面這兩首都是舊體詩中最難的格律詩。中間二聯對仗,上下兩聯要黏連,押韻都是一韻到底,平仄連半拗句都沒有, 所以魯迅在信中”其實我於舊詩素未研究,胡說八道而已“,明顯是謙虛得有點過頭。

    其實魯迅對於自己的舊體詩還是頗有幾分得意的。

    為什麼要說魯迅對於自己的詩比較自負呢?如果我們要說自己詩不太好,您會拿唐詩宋詞來比較嗎?

    魯迅說的是:”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如果換一個普通人這樣說,你會怎麼看?比如:

    老街我賺錢的本事不咋樣,我覺得除了李嘉誠以外沒誰懂得怎麼賺錢了.....

    老街我籃球打得不太好,我覺得喬丹以後就沒有什麼人會打籃球了......

    老街我詩作得不太好,我覺得李白杜甫以後就沒有人會作詩了.......

    如果有人這麼說,估計腦海裡馬上出現一個宋小寶:吹牛的人多了,你算老幾?

    信中魯迅說好詩已經做完,可是後面又說道,雖然如此,但是魯迅我還是要寫詩的:

    此後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太聖”,大可不必動手,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時也謅幾句,自省殊亦可笑。

    這不是自負是什麼? 其實,他的驕傲你不懂。

    三、自比於李商隱的魯迅

    魯迅的詩中有不少與李商隱相似之處,他一定專門研究過李商隱:

    魯迅:“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題三義塔》;李商隱:“相逢一笑憐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贈鄭說處士》。

    魯迅:“金屋何進貯阿嬌”《惜花四律其二》;李商隱:“金屋修成貯阿嬌”《茂陵》。

    魯迅:“下土誰秦醉,中流輟越吟。”《無題》;李商隱:“日月淹秦甸,江湖動越吟。”《念遠》。

    魯迅:“敢有歌吟動地哀”《無題》; 李商隱:“黃竹歌聲動地哀”《瑤池》。

    魯迅:“有病不求藥,無聊才讀書 《贈鄒其山》;李商隱:“有客虛投筆,無聊獨上城。”《城上》。

    魯迅:“春蘭秋菊不同時”《偶成》; 李商隱:“春松秋菊可同時”《代魏宮私贈》。

    在這封寫給楊霧雲的信中,結尾部分寫到:”玉谿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則為我所不滿,林公庚白之論,亦非知言;惟《晨報》上之一切譏嘲,則正與彼輩伎倆相合耳。“

    信中”林公庚白之論,亦非知言“,是指林庚白在《晨報》上《孑樓詩詞話七六》中說的話,他將魯迅舊體詩的功力比作李商隱:以論功力,突過義山。

    近見魯迅《吊丁玲》絕句極佳,此老固無所不能耶,錄以實吾詩話。詩云‘如磐夜氣壓重樓,剪柳春風導九秋。瑤瑟凝塵清怨絕,可憐無女耀高丘。’以論功力,突過義山。’,

    結束語

    唐詩宋詞是古典詩詞的高峰,因此會有:”宋人生唐後,開闢真難為”之說 。大家知道魯迅雖然說”大可不必動手“,但是仍舊忍不住”有時也謅幾句“。而且從其言行之中,可以看出,魯迅自己也並不認可。

    今天的讀書人更不必把魯迅的話斷章取義,喜歡詩詞的人也不必妄自菲薄,一定還要多寫多練,這樣才能更好地學到古人精髓、領略詩詞風味。

    趙翼不是說過嗎:“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 4 # 風語84295054

    這一點我覺得很有道理的。

    首先,關於詩的形式好不誇張的說唐代應該是歷史發展的巔峰,以後文學的發展方向基本都不以格律詩為主攻方向了,於是便出現了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其次,文化形式方向的改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後人明白,繼續延續格律詩體形式發展,想要超越前人是很難的事情,不變則難以成名,這一點後唐代的人都很明白,可以說,唐人已經把詩寫絕了,變更題材則是後文人比較容易成名的出路。第三,隨著科技與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物質化,精神方面越來越貧瘠,尤其是近代與當代,純粹的文學少且難以生存,高質量的詩文難的出現也是在所難免了。

  • 5 # 越來越好2752

    唐朝強大繁榮,開明自由,才出現眾多偉大詩人和華美詩篇,沒有寬鬆和自由,沒有強大的精神信仰和心境,做不出好詩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落地17-18w的中級車有哪些值得推薦?